【白灼芥蓝的做法】白灼芥蓝怎么做好吃_孕妇能吃白灼芥蓝吗
白灼芥蓝的做法
秋冬起,食腊味,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在冬天煮上一道腊味菜。冬天的时候,吃芥蓝也是比较流行的,而且天气越寒冷,芥蓝越鲜越甜,吃起来不会爽脆可口,虽然有些苦,但是经过简单的处理后,芥蓝的味美尽显。很多人爱吃芥蓝,或许不知道芥蓝的营养价值是很高的,其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含量巨高,食用后会促进肠胃蠕动,还能养颜护肤。芥蓝的做法很多,比较经典的做法是酱油糖爆炒,或者姜汁炒,最原汁原味的白芍芥蓝也十分的诱人,巧妙的处理后不会有苦的口感,而且还能吃出芥蓝最初的味道,来看看白芍芥蓝的做法。
白灼芥蓝的做法
芥蓝的原产地在南方,冬天来了,就是芥蓝飘香的日子,相信很多家庭对于芥蓝的做法有着自己的心得,酱油糖炒芥蓝、姜汁芥蓝、红糖姜炒芥蓝都是十分经典的菜式。芥蓝最好的方式是爆炒,因为这样能最大限度的保持芥蓝的爽脆可口,烹饪过久变软会失去口感。不过白芍芥蓝的做法也很普遍,将芥蓝飞一飞水,将芥蓝灼熟之后就可以捞起,加点糖、酱油,或者姜汁拌匀又是一道可口的菜肴。
白芍芥蓝
1、洗净芥蓝,去掉老皮,摘掉老叶。
2、锅中放水,加入适量的油。
3、倒入芥蓝,用筷子仔细注意芥蓝的熟透程度。
4、将芥蓝捞起,锅中放入姜汁、油,加入一些盐或者酱油,勾芡。
5、将芡淋在芥蓝上,在芥蓝上铺上豆豉,即可开吃。
白灼芥蓝怎么做好吃
芥蓝虽好吃,但是烹饪方式不过关也会导致芥蓝失去原本的风味。苏东坡曾赞美芥蓝:“芥蓝如菌蕈,脆美牙颊响。”芥蓝的口感鲜脆,脆而不硬,恰到好处,但是怎样才能使得这种爽口的口感凸显出来,秘诀就在于去苦、保鲜,当然调料也很重要。
做白灼芥蓝之前,需要飞一飞水,使得其苦味溶解,可以放在盐水中或者碱水中灼一下。南方人炒芥蓝的时候喜欢放入糖,其实这种做法不仅能让芥蓝的口感凸显出来,一方面也掩盖了芥蓝的苦味。不过甜甜的芥蓝可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做好吃的白灼芥蓝,飞水是关键,不过不能灼得太熟,芥蓝变软后,爽口口感全无,营养还会流失,大可惜。灼熟芥蓝后,就是放调料的时候了,如果不喜欢放糖,那么可放入姜汁和料酒,这种搭配可是十分的经典,姜汁可以提鲜,料酒可以增香,真是相得益彰,配合得十分的完美。
白灼芥蓝的营养价值
苏东坡对于芥蓝有这样一句评价,“芥蓝如菌蕈,脆美牙颊响”。十分形象的反映出芥蓝的爽脆,而且甜美可口。盛夏的时候,还可以DIY一份“冰镇芥蓝”,芥蓝的外观十分之漂亮,绿得沁人,如此爽脆鲜甜的芥蓝自然受不少人喜爱。不喜欢爆炒过的芥蓝,也可以白灼,这样更为健康,而且鲜美和口感都有保障,同样的爽口。白灼芥蓝不仅好吃,营养价值也十分丰富。
芥蓝含丰富的维生素A、C、钙、蛋白质、脂肪和植物醣类。芥蓝的胡萝卜素以及维生素C含量都很高,令人惊喜的是,芥蓝的维生素C含量远远超过了被人误认为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苋菜,其实芥蓝才是深藏不露的高手。最为重要的是,芥蓝中含有丰富的硫代葡萄糖苷,是十分强大的抗癌成分,经常食用芥蓝不仅能降低胆固醇、软化血管、预防心脏病的功能,还能抗癌抗氧化,给32个赞。
孕妇能吃白灼芥蓝吗
芥蓝口感脆嫩,而且营养丰富,含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较多,可以促进肠胃蠕动,有助消化,能止咳祛痰,对减缓风热感冒有一定帮助,常吃芥蓝对皮肤还有好处呢。芥蓝做法很多,但是白灼更适合于孕妈咪食用,爆炒后的芥蓝相对来说还是有点热气的,白灼芥蓝不会有火气,而且更健康。不过芥蓝性凉,孕妇能吃吗?
白灼芥蓝好处多多,孕妇是可以吃的,但不能多吃。
中医认为,芥蓝味甘辛性凉,对于孕妇来说,寒凉的食物最好少吃,要注重益气补血,但是孕妇经常吃芥蓝反而会消耗真气,因此孕妇还是戒一戒口,少吃芥蓝为妙。
孕妇不能多吃芥蓝,同时也是因为芥蓝中可以会有农药残留,这对于胎宝宝来说是致命伤,如果要食用一定要清洗干净。
孕妇可以吃芥蓝的理由是,芥蓝中有苦味是因为其含有金鸡纳霜,这种物质会抑制过度兴奋的体温中枢,从而起到消暑解热的作用,而且吃芥蓝还能促进肠胃蠕动,对于孕期极少运动的孕妈来说便秘是一个不能说的痛楚。
芥蓝和菜心的区别
有些人可能会分不清芥蓝和菜心,其实在外观上二者还是有明显区别的,芥蓝不比菜心的绿色,是有些发蓝的颜色。而且口感上也较容易区分,芥蓝和菜心都是爽脆的,但是菜心的带一种比较自然的味道,口感很柔嫩,而芥蓝可能会有些苦,而且对于苦味过敏的朋友吃下芥蓝之后应该会打喷嚏的。
菜心是白菜类蔬菜,吃起来十分柔嫩、口感清脆,是菜心跟白菜差不多,富含粗纤维、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可以令肠胃蠕动有助消化,对护肤和养颜也有益处。中医认为,菜心性微寒,经常食用的话能解除烦恼解渴、利尿通便、清热解毒。
芥蓝,十字花科,可以吃幼苗和叶片。芥蓝的茎粗壮、细胞组织紧密、含水分少,而且表皮有一层蜡质,吃起来起来爽而不硬、脆而不韧。中医认为,芥蓝味甘辛性凉,能入肺,具有止咳平喘,解毒利咽、顺气化痰的功效,风热感冒、咽喉肿痛或气喘的朋友可以吃吃芥蓝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