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涛最新 陈启涛书记:战略性新兴产业——蚌埠发展新引擎
正在北京出席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安徽蚌埠市委书记陈启涛日前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在“十二五”实现良好开局的基础之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将成为蚌埠经济发展和建设皖北中心城市的新引擎。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皖北中心城市蚌埠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总量增加、速度加快、结构趋优、位次前移的良好态势,工业经济持续保持高位运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德豪润达LED封装基地落户、台玻集团新型玻璃纤维生产项目签约、135万套移动通信射频器件项目开工,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实现全市百亿企业零的突破...
蚌埠正在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寻找一条腾飞之路。
集聚产业发展要素,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近年来蚌埠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刻认识到这不仅仅是国家和我省的重大决策部署,还是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自主创新的重要举措,更是打造地方经济增长极、加速蚌埠崛起的重大机遇。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蚌埠市委书记陈启涛向记者分析了蚌埠的经济特点和在发展中所受到的束缚,他说:“蚌埠作为自然资源相对稀缺、约束性因素不断增多的老工业基地城市,经济加速发展和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凸显。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市场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具有市场前景广阔、资源消耗低、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显著特点。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促进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蚌埠将举全市之力,集聚产业发展要素,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那么,蚌埠作为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城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是什么,蚌埠又将采取哪些举措呢?
陈启涛告诉记者,在政策方面,蚌埠是国务院批准的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城市,是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省“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皖北中心城市。高新区也已晋升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同时,蚌埠科教资源非常丰富,拥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40研究所等5所中央驻蚌科研单位,及91个地方科研机构,科技实力省内第二。
并拥有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蚌埠装甲兵学院等高等院校10所,各类职业教育院校34所,每年输送毕业生2万多人,培养熟练技术工人2.
3万人。这些都为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1年4月份,蚌埠出台了《蚌埠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意见》充分考虑蚌埠市产业的现实基础、比较优势和未来发展潜力,结合市场需求导向,选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六大产业为我市新兴产业的战略发展重点。
事实上,基于城市资源总体有限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产业主攻方向、在最有条件的领域率先突破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更加符合我市发展实际。陈启涛介绍说,由于电子信息产业在我市最有基础、最有优势、最有特色、最有保障,所以我们做出聚焦首位,发展电子信息首位产业的战略选择。
针对此我市出台专项政策,以凸显“首位产业、首位支持”核心理念。今年,蚌埠还将启动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政府将通过强化财税支持、规划引导、土地保障、配套保障、市场支持及协调服务这六方面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把握规律和方向 突出产业链核心作用
陈启涛强调,在推动产业发展中,我们始终注重努力把握发展规律和方向,突出产业链建设在产业发展中核心作用,按照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企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不断明确产业发展路径和重点。比如,在新型显示产业链方面,蚌埠已形成上游超薄电子信息显示玻璃生产—中游ITO导电膜玻璃制造—下游电容式触摸屏生产—手机、平板电脑、电子图书等终端应用产品产业链。
在LED产业链方面,上游衬底材料(蓝宝石、硅、碳化硅)生产和外延片生长—中游芯片制造—下游芯片封装—照明、显示器用背光源等终端应用产品生产的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
同时,在推动产业发展中,蚌埠将坚持对外引进与自主培育并重,坚持主体孵化与成果转化并举,努力形成“既有顶天立地、又有铺天盖地”的企业格局,支撑带动产业快速发展。通过不断强化德豪润达、台玻集团等领军企业的引入,丰原集团、玻璃工业设计院等一批本土企业的培育,以及推进上理工蚌埠基地、蚌投服务外包基地等企业主体的孵化来壮大领军企业对产业的支撑作用。
此外,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必然带来产业发展的大突破。在工作中,我们还将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坚持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深化体制改革,以企业为主体,推进产学研结合,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地方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大力实施“5111”工程 举全市之力打造首位产业
陈启涛指出,2012年,蚌埠市将坚持统筹资源、聚焦首位、综合支持的原则,大力实施50亿项目、百亿企业、千亿园区、千亿产业的“5111”工程,力争全年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400亿元。并集中资金、土地和人才等要素资源,举全市之力打造千亿电子信息首位产业。
建立产业联动推进机制,加快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断壮大产业总量。加速领军企业培育,支持中粮生化等骨干企业加速向百亿目标冲刺。启动创新型“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扶持一批有核心技术、有市场前景、有发展愿望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使其快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十二五”加速跳跃的一年,也是喜迎十八大召开的一年。陈启涛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只要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实现战略性产业规模快速壮大;以产业链招商为核心,加速上下游关联新兴企业集聚;以自主创新为重点,加大科技投入,推动转型升级,定能将蚌埠打造成皖北地区的核心增长极,让蚌埠这颗“淮上明珠”大放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