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宏非恶心 沈宏非:饕心寡欲 馋宗大师

2017-07-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未须发皆白,已经活成传奇者,沈宏非绝对算一个.这位生于上海,学在广州,成名于穗.京.港的中年媒体人和作家,江湖官称沈爷,外号"馋宗大师".常

未须发皆白,已经活成传奇者,沈宏非绝对算一个。这位生于上海,学在广州,成名于穗、京、港的中年媒体人和作家,江湖官称沈爷,外号"馋宗大师"。常常混迹于食色两界的他,自我定位是"可能是当今中国最重量级的大吃货"——所谓重量级,指的主要还是体重与口味。而这调侃自己的功夫,早就从他很久以前亲手发出的第一条微博中略见分晓:文似东坡,人似东坡肉。

上溯到更早的1998年,沈宏非在《南方周末》开设的美食专栏"写食主义",堪称新中国吃货发声的星星之火,在吃货界的地位,堪比启蒙运动的小册子之于近代欧洲。那些署名沈宏非的细腻诙谐,大胆的建构与解构,将那些变幻的味道,形色于醉与不醉的字里行间,让多少饱暖思口腹之欲的人们,树立并坚定了做一个没有出息的吃货的人生理想。

诗人兼美食专栏作家小宽还记得,作为后辈的他,和沈爷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100%的"粉丝与偶像的相遇","我从1990年代开始就在《南方周末》上看他的专栏,他是第一个把美食专栏写得有趣有品的人,并且一直保持着高水准。我把他的文章当作教材,属于偷师学艺,有很多描述的方法与比喻的方式都是跟他学的"。他们相遇时,小宽还是一名美食记者,而老沈早已是食界大佬。

不过,前者对于后者的第一印象,居然是微微的驼背,而在那之前对于沈爷既是上海人又是处女座的双重配置,曾让小宽产生过天然的警惕,后来在活动上见的次数多了,他们渐渐熟识起来。老沈每每来北京,小宽都会带着他到处吃喝,而小宽每每南下,俩人也少不了一通深街入巷的寻觅。"他还是挺随和与平易近人的,我们能够成为朋友,那都是文章换的,追根到底还是彼此喜欢的那一款",小宽表示。

而辈分更高的美食大家蔡澜先生,也曾在自己的文章中详细记录过他与沈宏非的初识。他们相约在一家叫作流金岁月的沪菜馆,沈宏非一出现,"略胖罢了,笑嘻嘻像一尊弥勒佛,来广州几十年,讲得一口流利的粤语"。对谈时蔡生发现沈宏非的观察力强、好奇心十分重,而这些恰恰都是作为一名食评者的重要条件。

他们点了用啤酒冲过的黄螺、醉蟹与枪虾,一盘一盘地大吃,老板娘笑着问"到底要吃多少碟为止?"蔡生笑答"吃到拉肚子为止",老沈则在一旁大表赞同。后来,他们双双成为了现今无人不知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总顾问。

没有性情食色的回忆,最难将息

在微博上,沈宏非常年操办着一个话题:"没有______的夜,最难将息"。他孜孜不倦地在每一个夜晚分享着那些让他动容的食物,最近出现的是鲜肉月饼、辣油皮肚面、六月黄炒蛋饭、蟹粉葱油拌面、桂花条头糕……每个只配一图与那万能句式,并无过多描述,引得不少午夜饿鬼们痛哭哀嚎。

TimeOut在2008年专访沈宏非时他就提到,每每到京必吃的一定是大董,而这么多年过去,当问起如今来京的必吃餐馆时,答案依旧是坚定不移的大董。他说他1993年就开始光顾团结湖老店,那时候还不认识如今已成为赫赫大佬的大董本人,而这一吃就是二十年。如今他与大董在席间谈论的还是食材与味道,而他几次的灵感与创意也被后者采纳,鱼子酱烤鸭与西班牙火腿粽子就这样诞生。

时间再向前推,推到心灵远比物质更被国人看重的1979年,沈宏非因为一篇纪念张志新的文章获得了上海市中学生作文比赛的第一名,并于次年保送上了暨南大学新闻系。不过到了那座以善于平民享乐的南国都会,沈宏非的大学记忆却并无半点残酷青春的成分在内,全都是洋溢着饭菜香和爱情甜蜜的美好——他思念几乎没怎么上过课,中午在食堂中吃炒河粉,夜里在宿舍中偷偷宵夜,不玩音乐也不玩摄影,谈了整整四年恋爱。

"是跟同一个人啊!"他补充道:"我们那会不会像现在的小孩,会有那么大的压力,也不为明天担忧,天天躺下去就没心事,特别好。也没有什么自我设计,直到毕业散伙前一天才会想想前途"。

毕业之后,沈宏非就留在广州做起了记者,负责市政新闻报道。《新周刊》的创始人孙冕曾曝光过一张黑白照片:他开着摩托戴着头盔,后座是同样戴着头盔的沈宏非,两人笑得肆无忌惮。那时孙冕常常会开摩托到印刷厂送稿取小样,常常顺道搭上沈宏非。

那已是1980年代末,他们那帮当时广州的文艺青年,常常在侯德健家混吃混喝。小宽说,如果能够选择与沈爷相逢的时间与场景,他更愿意回到伟大的八十年代,与那时摩托车后座上的青涩小胖子一起吃吃饭喝喝酒,漫无目的地厮混。

五年前,沈宏非又从馋宗大师加冕人生导师,源于他开设情感专栏《痴男怨女问沈爷》。打着"你有什么不高兴的事说出来让我们高兴一下"的口号,沈爷开始以调侃的语调回答起纷至沓来的情感问题。与同时期连岳的毫不留情与庄雅婷的毒舌刻薄,沈爷温厚却不失幽默地应对着那些形形色色的状况。

后来看得多了,老沈发现:其实天下感情都一般,无非是婆媳矛盾、老公不回家、老婆管太严,简直千篇一律。不过他却记住了不少奇葩细节。"记得有一封信中,老婆提到她发现老公背上有抓痕,但也搞不清楚是自己抓的还是别人抓的,又不好意思问,让她备受煎熬"。由此他坚定了做个吃货的信念,"也许婚姻不是必须的,但吃好喝好是必须的。"教育界有着"教学相长"的说法,看来,这人生导师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