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悲哀 啃老族”想方设法父母捞油水

2018-03-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辛苦一生的父母晚年还要为子女操心.(资料片)如今,一些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上中期的年轻人,有的就不了业,有的在就业与失业之间不断游走.他们长大了却仍在父母家"打秋风",吃老的.用老的.有人用"啃老"来形容他们的状态,戏谑地称他们为"啃老族"●子女两家六口人长期吃住父母家■老父不甘交出每月所有养老金,出走躲避这是发生在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的真实故事.3个月前,王大爷从自家搬出,面对家中的"啃老族",王大爷说:我

   

辛苦一生的父母晚年还要为子女操心。(资料片)

如今,一些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上中期的年轻人,有的就不了业,有的在就业与失业之间不断游走。他们长大了却仍在父母家“打秋风”,吃老的、用老的。有人用“啃老”来形容他们的状态,戏谑地称他们为“啃老族”

●子女两家六口人长期吃住父母家

■老父不甘交出每月所有养老金,出走躲避

这是发生在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的真实故事。3个月前,王大爷从自家搬出,面对家中的“啃老族”,王大爷说:我惹不起,可躲得起。

王大爷和王大妈老俩口都是机关退休人员,每月可从社保拿到2000多元。他们有一儿一女,都在机关上班,收入比父母还多。王大爷家的开销很大。他们的儿子和女儿两家6口人长期一天三顿在王大爷家吃饭,读初中和读小学的孙女和外孙女住在王大爷家。王大爷的儿子、儿媳和女儿、女婿在王大爷家吃了三顿饭后晚上出去应酬,然后各自回自己的家住宿。“我和哥都吃‘民政局’”,王大爷的女儿小梅如此说。

王大妈对儿女两家都不交生活费没有意见,她常对邻居说:“他们不交就不交吧。我们用不完还不是他们的”。王大爷在家不管事,每个月领了退休费交600元给王大妈,自己用600元,这600元要给自己90岁的老母亲200元生活费。今年过完春节,王大妈正式给王大爷下了通告:每个月的养老金全部交出来。今年9月1日,王大爷偷偷离家出走了,他在马冲口一个人租房子住。他不告诉家人住在什么地方,他说:你们知道一个人身上一分钱都没有是什么滋味吗?我搬出来单独租房住是想身上有点钱,是想有钱给我90多岁的老妈一点生活费。

●一是“啃”钱财,二是“啃”劳力,三是“啃”遗产

■成年人想方设法要从父母那里捞油水

据有关研究单位的调查,我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啃老”现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被老人养着,他们有“啃老”或“变相啃老”的经历,他们认为,做父母的就应该俯首甘为“子女”牛,父母被“啃”是天经地义的事。

我们不时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被“啃”的身影。他们中有的退休后四处打工,有的卖掉住房身居陋室,有的捡拾垃圾卖钱供养子女,有的接送孙辈买菜煮饭……“啃老”现象五花八门,晚辈们都想方设法要从父母那里捞油水。 

懒惰和就业意识不强的“啃”老,更值得人们反思。自贡市一退休女教师的老伴去世后,与儿子一家住在一起。儿子和媳妇都下岗了,小俩口吃低保每月只有300多元收入。儿子中专毕业,学的是美术,有一技之长,朋友介绍他到一餐馆写广告牌,偶尔帮忙做点服务工作,可他认为自己有文化,不愿与服务员吃住在一起,干了几天就回家了。

“啃老族”啃的方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啃”钱财。辛苦劳作几十年的老年人一生节衣缩食,一般都存点养老钱,有的子女常回家看看,不但白吃白喝,走时还要拿着提着,更有甚者,在结婚时,以彩礼、定金、嫁妆等为名,将父母的积蓄“啃”光。二是“啃”劳力。如今的大多数年轻人结了婚有了孩子,其父母便成了义务保姆和不计报酬的厨师,一天到晚围着儿辈孙辈转。三是“啃”遗产。遗产本是老年人死后才能为子女所继承的,但有些子女在父母在世时就以种种借口取得老人的各种财产,而且有的还以不许丧偶老人再婚等方式禁止遗产外流。

●专家诊断“啃老族”群体

■教育长期存在的偏差导致子女依附性格

调查中还发现,目前有一批30岁至40岁的老失业群体在家待业,而20岁至30岁的新失业群体又已经出现,“啃老族”不断蔓延。“啃老”引出的社会问题令人担忧。

四川理工学院政法系副教授夏建华分析认为,目前啃老族的构成主要有六种类型:一类是完全依赖型。这一类主要指成年人,这些人由于父母长期过分关爱,没有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失去工作岗位后,不主动就业,不从事其他劳动,好吃懒做,纯粹依附于老人;二类是部分依赖型。他们不是让父母去享受天伦之乐,而是把养育后代的责任推卸给自己的父母,自己过轻松的日子;三类是冷漠型。这些人平时对老人的疾苦关心不够,或是不闻不问,在体力活上不为老人分忧解愁,在心灵上不与老人沟通,只顾自己过小日子,在精神上“啃老”;四类是消极“啃老”型。大学生的过度消费和对就业过于挑剔,总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五类是恶意“啃老”型。在单位下岗的年轻人,习惯用过去轻松的工作与如今紧张繁忙的工作相对比,越比越不如意,干脆不就业,躺在家中“啃”父母。有的对父母患病不积极治疗,而是在父母去世后争着“啃”丧葬费;六是无奈“啃老”型。自己身患疾病无法劳动或抚养子女,工作繁重,早出门晚回家,无经济实力请保姆,由自己的父母代劳家务或接送孩子上学放学。

夏建华分析说,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存在偏差,价值平台非常单一,教育是围绕考入重点大学、重点中专,忽略了对人的基本伦理道德、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不注重孩子的独立性、自我奋斗、家庭责任观的培养,造成孩子性格依附的心理,使得孩子从精神上无法断奶,经济上难以独立。 

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家长受不良消费观的驱使,有条件的家庭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即使家庭困难的也会先满足孩子的需求。在就业上,因为社会工作岗位有限,再加之对学历、岗位的要求较高,那些从小就在父母保护下的孩子,每当遇到困难与挫折,往往不能经受人生风雨的考验。“啃老族”中,失业群体内的大部分人已成家立业,没有稳定的工作,负担又日渐沉重,有的既是“啃老”者,又是被“啃”者,由于没有得到专门的职业训练,再就业中没有优势可言。 (宗自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