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死得很窝囊
关羽之死,我原本是不想评论了。但是,有读者不干,非要俺写损品,我因为忙别的事儿,稍微拖延一点,写得慢了,有的读者就等不及,一个劲儿地催促,还有的瞎猜测,以为俺被谁给暗害了。您知道,俺是个人来疯,有人鼓励,俺会兴奋;有人谩骂,俺也兴奋。 今天突然觉得,关羽之死可以一写。我其实不计较关羽是不是被射杀的、是不是被人砍杀的、或者是关羽自己自杀的。这有什么关系呢?反正是死得窝囊,相当地窝囊。总之,无论关羽怎样死,在《新三国》里,他都会死得窝囊。
剧组有人说,让关羽自杀是为了让关羽死得有尊严。关羽活着就被塑造成个小人,还奢谈啥尊严?连关羽死后,也被曹贼糟践——曹贼作秀,在洛阳城外葬了关羽首级,在坟前祭奠关羽,墓碑却写错了。 曹贼还叨叨:关羽呀,我喜欢你的忠义,可惜你的忠义不是对我的。看到这儿,我很紧张,心想:曹贼呀!话说到这儿,赶紧打住,就很完满,剩下的,留给观众去感受,俺会给你加分的。
可是,就在我的担心还连不成句儿的一刹那,曹贼接着说:当然啦,你如果投降我,我反而会看不起你的!嘿!你说这曹贼,弱智得心理藏不住任何话——《新三国》里处处充满了这种弱智的话,这种打通背后那面墙的自以为聪明的傻话。 这是关羽死后遭受的倒数第二辱,为什么说是倒数第二辱?因为倒数第一辱是来自二百五张飞的——二百五张飞,几十年过去了,还像刚出道时候那样没脑子,腔调、表情等等德性,没有丝毫长进和改变,即没有变成二百五十一。
这二百五找刘备,说要给关羽报仇,刘备说诸葛亮他们不同意发兵。张飞急了,说:大哥你是皇帝,他是臣子,是你听他们的,还是他们听你的?诸葛亮不愿意发兵打东吴,还不是因为他自己的哥哥在东吴当官?再说,没有诸葛亮,哥哥就不能够成就大业吗?他诸葛亮要是没有哥哥的赏拔,才不会有今日呢!哥哥只说是诸葛亮辅佐了你,何不说是你造就了他诸葛亮?刘备一听,诧异道:这话可不像是你说的!谁告诉你的?张飞说:“二哥在世的时候,我们私下议论过。
”——您看,在二百五张飞的口中,再一次将关羽生前的“老底儿”翻出来:关羽是一个背后爱嘀咕的小人嘛!我认为这是对关羽截止目前的倒数第一辱!至于后面还有没有,看着再说。其实,关羽在背后爱鼓捣小动作,在新野就闹过,在刘备到东吴娶小露珠期间,也闹腾过,差点把诸葛亮气走。基本上,张飞那二百五犯的一切错误,背后都是关羽主使。至于关羽最后守荆州、失荆州、走麦城时候的形象,被塑造得狂傲自负,一副该杀的德性,见了谁都说我斩颜良、诛文丑那点事儿,极其浅薄。
总之,凡是被编导新增加的关羽的戏,意在把关羽从神坛上拉下来,所谓将关羽还原成一个有血有肉、有普通人的心理活动、性格缺点的人,都是对关羽形象的贬损,都是编导革命精神的具体表现。他们以己度人,认为自己都不那么神,关羽就不应该那么神。您知道,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民间,因关羽的仁勇忠义,被尊为武圣人——有关“圣”是啥意思,我在前面的损品中已经说过了,就是说层层附加了一代代人的理想和愿望。
关羽既已成“圣”,就很难再还原成一个活人。就像孔子不能被拍成电影一样,用 韩寒老师的话说:你要是承认他是圣人,就不应该拍这个片;你要是不承认他是圣人,你的片就不应该这么拍。其实,在《新三国》编导那“尊曹贬刘”的革命思想的指导下,关羽的忠义也是被嘲讽和否定的。刘备都是假仁义,关羽对刘备忠义,岂不是忠于假仁义?关羽被从神坛上拉下来,被小人化,是符合编导的革命意志的。
在我看来,关羽入戏,宜写意而不宜写实,出场不宜多,但每出场,必精彩,让人叹为神人!即便非要写实,也不是给他增加缺点、增加他的小人德性,把他塑造成一个山贼或者是背后爱鼓捣小动作的小人。小人,您看着亲切,但那的确不应该是关羽。您可以说,这就是我们《新三国》的关羽,不是你所说的那个关羽。好的,那你《新三国》的关羽,死就死了,怎么死都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小人的死,无所谓尊严不尊严,活得都卑琐,咋死都是窝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