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慕贞夫人 孙中山与原配夫人卢慕贞(上)
1912年,孙中山的三个儿女合影(中坐者为孙科,左为长女孙娫,右为次女孙婉)。
在孙中山早期的革命生涯中,他的原配夫人卢慕贞,是一位曾与他同甘苦共患难,值得为世人传颂的不平凡的女性。
奉父母之命结婚
孙中山光辉的革命一生,与他的大哥孙眉密不可分,因此,有人将孙眉誉为“创建民国的幕后英雄”,并不为过。卢慕贞与孙中山的婚姻,也是在大哥孙眉的直接关心和督促下建立的。
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于1912年5月27日回到故乡与大哥孙眉(右四)、嫂嫂谭氏(右三)、原配夫人卢慕贞(左三)、侄子孙昌(右二)、长女孙女延(右一)、次女孙婉(左一)及秘书宋霭龄等在家门口合影。
1883年秋,孙中山因在故乡毁坏北极殿神像,担惊受怕的父母面对乡亲的众怒,为息事宁人,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把儿子送往香港读书,后又到檀香山的长子孙眉那里,可孙中山不满大哥的严厉斥责和管束,竟然负气不辞而别,于1885年4月,回到故乡翠亨村。
当时,爱弟心切的孙眉看到弟弟性格倔强,实在难以管教,思来想去,想到婚姻是羁绊弟弟的一种良策。于是,他汇了一笔钱回家,除了供弟弟读书之外,希望父母尽快为弟弟成婚,使其安于家庭生活,免得再因年轻气盛而惹出难以收拾的麻烦,让父母受辱。
孙眉的提议,促使父母迅速为孙中山物色对象。孙中山母亲杨太夫人恰巧有一姐妹嫁在香山县上恭都茔乡(今属珠海市金鼎区外沙乡),她认为同乡卢耀显之女卢慕贞与孙中山很相配,从双方的家世、年龄、经济状况等看,算得上门当户对,便极力撮合这桩婚姻。
卢慕贞生于1867年7月30日,家道小康,其父卢耀显承先祖业读书,后漂洋过海到檀香山谋生,与孙眉同为檀香山华侨,卢耀显虽经商而致家境渐富,可惜很早因病去逝,家境又渐转衰。卢慕贞是卢耀显长女,虽家距孙中山家乡翠亨村仅有数里,但以往卢、孙两家素无往来。
那时,年轻人结合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卢慕贞与孙中山根本无缘相见。对孙中山来说,他有志于从事反清革命,生活势必飘忽不定,所以起先并不愿结婚。再加上他少年时就到檀香山,深受西方婚姻自由思想的影响,对封建礼教一向深恶痛绝,他的想法与父母传统习惯大相径庭。
人们似乎难以理解,在那个讲究“郎才女貌”的时代,孙中山仪表堂堂,一表人才,所受的教育更是卢慕贞无法相比。
卢慕贞身材矮小,肤色较黑,自幼缠足,是一个相貌平平、性格内向的旧式女子。然而,由于孙中山一向敬重父母,同时他也根本没有把婚姻视为像反清革命那么重大,所以,1885年5月26日,卢慕贞在与年方20岁的孙中山定亲后不久就结婚了。
因大哥孙眉的关系,孙家家境富裕,所以,婚礼办得相当热闹。结婚地点在孙家老宅左边的一间新建平房里,按当地的风俗,在家中正厅立了字架,立字为德明(按:孙中山幼名帝象,字德明,号日新),两旁对联为“长发其祥,五世其昌”,特别醒目,给贺喜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孙中山当时在香港英国殖民当局办的中等学校中央书院(1889年改名域多利书院,1894年改名皇仁书院)就读,他志向远大,没有像他大哥孙眉所希望的那样把结婚变成生活的藩篱,所以,与卢慕贞结婚三个月后,孙中山便于同年8月,离开家乡再赴香港中央书院复学。
孙中山在1886年夏抱着“医亦救人之术”,放弃仕途和当传教士等职业,毅然进入了美基督教长老会所办的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堂(今广州中山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旧址)。1887年,他又进入香港雅丽氏医院开设的西医书院(即香港大学医学院前身)。
他埋首书海,只有在假期才回故乡与卢慕贞团聚,对过门后才认识的夫人,开始时夫妻的感情并不深厚。但孙中山知书达礼,每逢回乡,对言语不多的卢慕贞相敬如宾。随着时光的流逝,孙中山对卢慕贞加深了了解,渐为她孝顺、勤劳和贤慧的行为所感动。
卢慕贞自幼丧父,与寡母相依为命,长期在封建礼教的熏陶下成长,深知作为一个女性结婚后该如何立身处世。由于家庭环境,作为长女,卢慕贞自小勤快,素以孝敬长辈而闻名乡里,尤擅女红。在婚后的数年中,尽管孙中山回乡并不多,但每次回家,卢慕贞总为他缝制一套新衣服和鞋袜,婆婆杨太夫人身上的穿戴也多出于卢慕贞之手。
有一件事使孙中山因卢慕贞的通情达理而深受感动,从而对妻子的感情由尊重转为敬重。据唐仕进在《孙中山原配卢慕贞的故事》一文中所记:“有一次孙中山返乡,基督教一位牧师到翠亨村传教,作为基督教徒的孙中山为尽地主之谊,热情地把他接到家中居住。
和孙中山的大哥孙眉一样,他们父母也是一向极力反对儿子信奉基督教的,只是当年儿子远在香港,自作主张入教,实在是奈何不得他,但内心充满了对基督教的反感,甚至憎恶。如今,见儿子把基督教牧师接到家中居住,马上流露出不满之情。
读书不多、恪守传统的卢慕贞,虽然对基督教谈不上了解,更无好感可言,但她知道丈夫是个信教的人,早在她结婚时,与孙中山过从甚密的牧师喜嘉理,曾到翠亨村道贺,居数日而去。这回,卢慕贞见公婆面有愠色,想到牧师是丈夫请来的客人,就应以礼相待,就百般劝慰公婆,对牧师热情招待。当牧师离去时,对卢慕贞的热情好客赞不绝口。”
最令孙中山感动的是,1888年春,父亲孙达成病重至逝世的那段日子里,他和大哥返乡探望父亲,亲眼看到卢慕贞在父亲病塌前,寸步不离,亲奉汤药。应当说,卢慕贞与孙中山经过长时期的相互了解,夫妻感情渐生,日见和睦。
1891年10月20日,卢慕贞与孙中山结婚七年后,儿子孙科在翠亨村诞生。
1892年7月,孙中山以全校之冠的优秀成绩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同年,由他设计的新居落成(即现在的孙中山故居),卢慕贞搬入大门左边的房间居住。这段时期,孙中山在澳门、石岐、广州行医,经常回家。据孙科在《八十述略》中说:“我出生的第二年,国父在澳门开了一家西医药局,执业行医,所以我就跟母亲搬到澳门与父亲同住。不久之后,又迁居香港。”1894年,长女孙娫在翠亨村出生。
卢慕贞是一个旧式女子,虽受过教育,但文化不高,并不懂得孙中山所从事的反清革命,也就不能和丈夫夫唱妇随,但她从不阻挠丈夫的革命言行,以另外一种方式默默支持丈夫去实现伟大的革命抱负。李伯新在《默默支持孙中山革命的卢慕贞》一文中,给予卢慕贞很高的评价:“卢氏是一位具有中国传统女性优良美德的母亲,一手承担养育儿女的责任,又孝顺侍奉家翁家姑,照料婶母程氏生活。
一个小脚女人,承担这么多繁重家务,还为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担风险。她使孙中山减少了家庭的后顾之忧,把精神集中到革命事业上。”
1894年1月底,孙中山专程返乡,闭门10多天,草拟出建议改良政治、谋求民富国强的一封长达8000多字的信——《上李鸿章书》,又和陈少白商讨修改定稿。他在翠亨村期间,潜心谋求救国之道,根本顾不上夫妻的儿女情长。卢慕贞从不埋怨,在生活上给予他悉心的照顾,在感情上又以妻子独有的温柔去体贴关心。每次孙中山匆匆离别家乡,卢慕贞总是默默为他打点行装,望着丈夫远去的背影,她总是把惆怅和思念深深地埋在心中。
1894年10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建兴中会,树起反清革命的大旗,昂首踏上了民主革命的征程。在漫长的革命岁月中,卢慕贞默默地支持,对孙中山革命思想的演变,无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想见,孙中山长年累月在海内外奔走革命,根本难以顾及家庭,而他的大哥孙眉又远在檀香山,姐姐也已出嫁,年迈的母亲杨太夫人身边只有大媳妇谭氏和卢慕贞为伴。
在这种情况下,卢慕贞默默地承受着家庭生活的巨大压力。每当漂泊在外的孙中山向来自家乡的人打听家况时,他们一致称赞卢慕贞的美德。在当时,乡人谓卢慕贞“孝敬贤淑,闻于乡党”,这使孙中山没有了后顾之忧,从而全力以赴地投身革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