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中夏的错误 揭秘:中共创始人之一的邓中夏被捕与遇难始末

2017-11-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邓中夏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开拓者和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在中共二大和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三大和六大上当选为中央候

邓中夏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开拓者和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在中共二大和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三大和六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八七会议上又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由于受王明宗派集团的打击迫害,在上海从事危险的互济会工作时不幸被捕,虽然我党想了很多办法进行营救,甚至动用了宋庆龄、何香凝、史良等著名人士的关系,但仍因案情重大,蒋介石亲自下令“共产党人邓中夏解到即行枪毙”,他于1933年9月21日在雨花台英勇就义。从最后一次被捕到牺牲,仍然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临危受命主持互济会工作

1929年12月24日,中国革命互济会在上海召开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来自江苏、浙江、湖南等14个省的代表和中共中央、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及赤色救济国际的代表,共30多人。会议宣布中国济难会改名为中国革命互济会,并制定了《中国革命互济会总章程》,选举28人组成互济会全国总会执行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戴晓云为第一任中国革命互济会主任兼中共党团书记。由于会议制定的纲领、策略、工作方式等表现了“左”的倾向,给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1930年9月,互济会被国民党查封,转入秘密状态。

1931年初,中共中央作出《关于互济会工作决议》,工作一度出现新气象,在援救被捕的革命者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组织营救了关向应、李初黎、刘晓、彭康、贺昌及国际友人牛兰夫妇等,大多获得成功。

可是受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1932年夏天,设在上海的赤色互济总会、各省市的互济分会以及许多工厂、学校中互济会的基层组织相继遭到敌人的摧残和破坏。互济会承担着营救被捕同志、救济革命者家属、给狱中同志送温暖、找律师作辩护争取被捕者无罪释放或减轻刑罚等大量工作,因此迅速恢复各地互济会组织,成为党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

1932年11月,党将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邓中夏,要他担任全国赤色互济总会主任。这本来就是一项十分艰巨危险的工作,加之上海又是邓中夏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他曾自1923年4月起在上海大学任职两年,反动势力对他极为熟识,所以他成为国民党反动派重赏通缉的对象,在黑名单上与周恩来齐名。但是,邓中夏毫不畏惧,愉快地接受了中央交给的任务。他先找来两名党员同志,把互济会的领导核心“中共党团”建立起来,他任党团书记。接着,他又陆续找到几位同志,参加总会工作。当时有个苏区来的同志,不愿意做互济会的工作,要求回苏区去,到红军中去,和敌人真刀真枪地干。他对这个同志进行了耐心地教育,说:“愿意搞武装斗争是好的,但白区斗争也是不可缺少的。互济会既然是最危险、最困难、别人都不喜欢的岗位,经得起考验的同志就应该义不容辞地站上去!”经过邓中夏的说服教育,这位同志不仅安心于互济会的工作,而且表现很好,再也不提回苏区的事了。

邓中夏化名“老杨”,积极恢复互济会的各级组织,他还亲自参加一些赤色群众的集会。当时他的妻子李瑛(又名李惠馨,后改名夏明)已经被捕,邓中夏的生活陷入窘境。据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胡允恭回忆,1933年春天,他曾在上海浦东遇到邓中夏,当时他看中夏同志穿得衣衫破旧,中夏告诉他,“经济很困难,有时弄得没饭吃,当搬运工人。”胡允恭还提醒中夏:“上海一定有很多反动分子认识你,码头你不能立足,须得仔细。”就是在这样的艰难环境下,邓中夏依然乐观地工作和生活着,经过邓中夏和互济会全体同志的艰苦努力,上海及各地被敌人破坏了的互济会组织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便恢复起来,而且会同人数超过了以往。各阶层中同情革命的人士通过多种形式被组织起来,营救被捕同志和救济他们家属的工作得到广泛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