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和访谈 【2012中国服装论坛】人物访谈:张永和 设计服从材料

2018-01-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生意社3月29日讯 3月27 -29日如意·2012中国服装论坛在北京·中国大饭店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构建世界格局下的中国服装品牌

生意社3月29日讯 3月27 -29日如意·2012中国服装论坛在北京·中国大饭店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构建世界格局下的中国服装品牌。在28日下午“年度对话大会【第一场尖峰对话】锐动争锋-----设计的精神”中,著名建筑设计师张永和先生做“设计服从材料”的主题演讲。

以下为张永和先生与主持嘉宾著名设计理论家王受之先生的对话节选。

王受之:第一个问题,设计在品牌的定位过程中有什么角色、价值和地位?

张永和:我觉得实际上如果咱们现在坐在商学院里,一定会听到完全不同的回答。不过从设计师的角度谈,设计首先是质量,其次,当然是相对独立的思考,就是给品牌定义。

王受之:设计师和企业家的想法如何融合?您能不能把企业家说服,或者他能把你说服吗?

张永和:我不敢保证我能每次都说服,我觉得我们做建筑设计的给各式各样的人合作,其实这个合作的过程是在找一个共同点,当然是希望能找到,也不是说服,因为真的就是我发现最后的话,除了很少的真的就是吻合,没有仅仅是被说服,而且真正这里面产生了一个共识,一个共鸣,那个是最好的结果。

王受之:第二个问题,这个问题您一定会答的非常好,中国设计如何跟世界沟通?

张永和:和刚才那个问题有点像,我不认为中国的设计需要跟世界设计在语言上沟通,沟通了也没用。

王受之:您讲的是设计语言是吗?

张永和:对,如果你的东西做得好,我穿了很多山本耀司的衣服,今天出门的时候抓了一双他的袜子,向他致敬。我想说我本来没有想穿,看了他的东西就喜欢,刚才开始的时候提到中国建筑师王澍得奖,因为是我看到了,王澍的建筑感动了不知道多少非中国人,可是我觉得让他说英文表达他的想法,挺困难的。

王受之:第三个问题,中国设计能够赖以传承的基因在哪儿?因为我们现在不可能有大屋顶了、木结构了,我们有没有一些建筑上传承的基因?

张永和:很多,包括您刚才说那两点,我也不认为是绝对的销声匿迹了,问题都是在,如果仅仅是为了大屋顶的样子重新去做,恐怕倒是把一个有意义的事情做死了,而且就是为了按照原来老的木结构复制,也会陷入一个困境。我觉得传承的问题,应该真的去体会中国文化里面的精神,然后对自己的思维产生一个影响,然后用今天的方式来体现出来,我觉得这是很积极的。

否则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穿马褂,我觉得那个马褂人家穿起来特别有样子,可是赶公共汽车跑起来不方便,所以现在就断档了。

王受之:第四问题,现在社会有一个乌托邦的疾病,做很大的建筑,这是一个矛盾,是商业社会的要求了,我们设计师有没有办法协调?

张永和:我不认为现在商业对理想的追求,理想主义,包括对质量的追求,包括对文化的追求,我根本不认为这些东西是对立的。常常是因为缺乏在这些不同的环节里面,缺乏某一个环节的理解,然后缺乏这个环节与环节之间联系的理解,认为是对立的,所以我觉得有一些教训,中国尽管要学都有点晚了,特别像北京,是因为缺乏这种理解,是一些惨痛的教训。

其中之一跟建筑学有关系,就是希腊的首都雅典,雅典大家都知道是一个古都,因为我当雅典市一个规划城市委员会的一个成员,他们现在最发愁的一件事情就是游客来到雅典,顶多呆一天有走了,为什么呢?看一个围城,可能还有一个人类学博物馆,因为雅典已经把自己的城市,除了几个纪念碑,都彻底毁掉了,还有一个街,70年代建的,现在很多中国城市都在往那个方向走。

王府井号称700年,如果你今天去王府井能发现一个房子是7年以上的,哪个是王府井的老建筑,所以他是一个完全没有历史的地方,他不会卖出好价钱,不会吸引人,真正的文化是可以赚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