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堕胎不出国不车祸 拍青春剧难度有多大?
3月有《十五年等待候鸟》,4月有《旋风十一人》、《最好的我们》,5月有《那年青春我们正好》,7月有《微微一笑很倾城》,暑期更有《旋风少女2》和电视剧版《左耳》……放眼望去,青春校园剧层出不穷,“小鲜肉”实力霸屏。堕胎、出国、车祸、离婚、死人,诸如此类的“狗血”剧情曾在去年成为国产青春电影的“标配”,以致不少人吐槽:我们的青春是不是只有“堕胎”和“车祸”?到了电视剧市场,情况又如何?青春校园剧能吸引年轻人吗?能代表当代青少年的校园生活吗?校园剧能否摆脱“低幼”和“狗血”的俗套?面对“18岁以下不准谈恋爱”的规定,电视剧片方又该如何应对?
青春
邂逅、憧憬、误会、摩擦、回心转意、重归于好,一次害羞的低头、不经意间的脸红心跳、费尽心思期待的转角偶遇……似曾相识的情景在荧屏上呈现,青少年渴望得到理解、找到共鸣,年纪稍微“大一点”的观众则希望借此回忆青春。
伤痕青春、竞技体育、暗恋故事、励志友谊……3月份以来,你能想到的青春校园剧类型走马灯似地在电视台和视频网站上连续播出。
其中,讲“暗恋故事”的有《十五年等待候鸟》,讲述平凡女孩黎璃用15年时间暗恋裴尚轩的故事,小清新画风。网友评价,虽有不免俗的“玛丽苏”剧情,但表演中确实有你我的青春,“演技还行,画面感不错,颜值也不低,重要的是找了年轻演员来演,而不是大叔大妈”。
《最好的我们》是部热播网剧,起用了刘昊然、谭松韵这对人气小鲜肉担纲主演。它被人称道的地方也是“演员年龄靠谱”,“校花”“校草”脸上没有褶子,而是满满的胶原蛋白。
4月收官的《旋风十一人》则是“竞技类”励志校园剧,除了“竞技”“升级”等元素外,还加入了漫画风。与其他青春校园剧不同的地方在于,胡歌扮演的教练是男主角,他蓄着胡须、戴着墨镜,桀骜不驯。
同样走竞技励志和漫画风的,还有去年热播的《旋风少女》和将于今年暑期开播的《旋风少女2》,两者都以“元武道”竞技为主线,走的是青春热血路线。
另一部将于暑期推出的青春剧是电视剧版《左耳》。《左耳》原著是“伤痕青春”的代表,此前,电影版《左耳》上映时,总票房达5亿元。
90后已步入职场,00后在迅速成长,满屏的青春校园剧,他们爱看么?
记者就“在拍”和“热播”的几部青春校园剧,随机采访了15位00后代表,他们表示,对主演的喜爱是自己观看青春校园剧最主要原因之一,位列其次的原因是“主角可以给自己带来正能量”。
对于剧中展现的青春,有些00后觉得“浮夸”、“玛丽苏”、“不太真实”,“因为生活中不会有这么帅的师兄”;有些觉得“剧中的校园生活跟自己的比较贴近”;也有粉丝认为,是否贴近生活并不重要,只要剧情好看、自己喜欢就行了。
Q:如何摆脱“低幼”?
A:定位要精准
《十五年等待候鸟》、《旋风少女》第一部及第二部的制片人周丹是制作青春校园剧的行家里手,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她阐述了对于青春校园剧的心得。
一方面,青春校园剧呈井喷之势;另一方面,收视人群的年龄在下滑,不少90后、00后表示,现在的青春校园剧已无法吸引他们了。
青春校园剧应该如何摆脱“低幼”?
周丹对记者表示,首先要看剧集瞄准的是什么人群。以《旋风少女》为例,播出时间是在暑假———根据湖南卫视暑期档特性,观众年龄群是4-24岁,“那么就要针对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设计”。《旋风少女》播出后,片方发现,4-14岁年龄段的观众增长最明显,其中年纪最大的观众群是14-24岁。
而在非假期时段播出的《十五年等待候鸟》,观众定位为14- 24岁,播出情况果然也是这样。
周丹认为,青春校园剧的目标受众人群以90后和00后为主,这跟播出平台和剧的属性都有关系。比如,湖南卫视的“青春进行时”是一个定制的周播栏目,那么,“我们在设计产品时,就会根据频道和时段定位来做判断,这样受众就会比较精准”。
周丹认为,“低幼”是指剧中人物的行为和情感逻辑与同龄人有差别,但如果这些能被同龄人理解,那就不会被认为“幼稚”。
Q:如何摆脱“老黄瓜刷绿漆”?
A:3个标准,选小鲜肉
青春校园剧历来被人诟病的还有“老黄瓜刷绿漆”,用“大叔”“大婶”来演大学生甚至是高中生,《旋风少女》、《最好的我们》、《十五年等待候鸟》、剧版《左耳》则不约而同地起用了年轻演员。
《左耳》原著作者兼编剧饶雪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选择新人来担纲主演是因为“不太贵”。她说:“青春戏不想用那么贵的演员;再者,老演员年纪大,不符合角色,所以我们宁肯选合适的年轻演员。”
周丹说,在挑选演员时有3个标准:第一,和角色吻合;第二,具备一定演技,“年轻演员可以有些本色演出”;第三,兼具颜值和人气。人气、颜值和演技三选一的话,“首选演技”。
Q:如何摆脱“狗血”?
A:以情动人,以回忆勾人
去年,大银幕青春题材片扎堆时,网上流传一张图:大部分青春电影都有堕胎、出国、车祸、离婚等狗血情节。以至于不少观众开始反感:“我们真实的校园生活不堕胎、不出国、不车祸、不狗血”。
青春校园剧在日常生活和戏剧化中如何找到平衡点?校园剧一定需要“狗血”元素吗?不狗血的校园剧如何保障戏剧冲突?
周丹对记者说“不排除某些青春片里会有冲突性较 大 的 情节,这被称为‘伤痕青春’,但到了电视剧领域,这个做法并不合适。电视剧和电影不一样,电视剧是在免费平台上进行大众传播,我们更希望展现美好的东西,青春题材剧较多地安排在假期播放,面对的是大量青少年,所以有责任正面引导。”
周丹认为,不是只有比较极端的文学才能表现戏剧冲突,“主角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发生困境,冲突自然就产生了”,所以,有针对爱情、感情,制造冲突的,比如《十五年等待候鸟》;有针对竞技、励志也可以制造冲突的,比如《旋风少女》。
此前,《最好的我们》的原著作者八月长安曾在微博上说:“这是一个普通而真实的故事,不会有狗血,不会有堕胎,只有淡淡的温暖和每个人关于青春的回忆”。周丹认为,这就是“不通过极致的情节展现冲突”的例子。
Q:不准“早恋”怎么办?
A:一个眼神就够了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审查中对青春校园剧有特殊要求吗?
周丹说:“高中生不允许谈恋爱,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允许谈恋爱,这些都不能在剧中展现。对于堕胎、车祸和离婚等情节,总局没有硬性规定,但也是不鼓励展现的。”
那涉及到“暗恋”和“暧昧”的情节时如何处理?周丹表示,这就涉及到尺度问题,“展现暗恋,有时一个眼神就够了”。
同时,太极端的情绪不适宜放进 剧 里 ,“成年人有判断力,但孩子们没有这么强的判断力。我们不能想当然地告诉他们‘这不用当真’,而要以最低防线去考虑。”(采写:记者 余亚莲 实习生 陈柯芯 曾文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