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传世墨迹约39件 都属行书草书

2017-12-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对于黄庭坚擅长之书体,历来书家.收藏家的鉴赏角度不尽一致.宋代李之仪说:"草第一,行次之,正又次之,篆又次之."赵希鹄则说:"然行不及真,草

对于黄庭坚擅长之书体,历来书家、收藏家的鉴赏角度不尽一致。宋代李之仪说:“草第一,行次之,正又次之,篆又次之。”赵希鹄则说:“然行不及真,草不及行。”明代张丑又说:“山谷书法正胜行,行胜草。”清代安岐说:“余尝以黄书小行书柬札为第一,正行大字第二,大草书第三。”

我认为黄书中最奇伟,成就最突出的应属草书。它的特点是用笔瘦劲婉美,雄放瑰奇,体势纵横开阖,奇姿危态百出,笔力丰遒婉畅,渗入篆意,自成一格。黄庭坚草书主要是得笔于张旭、怀素。他师承“张妙于肥,藏真妙于瘦”的特点,同时,还向王羲之、智永等名家学习。他说:“余尝以右军父子草书比之文章,右军似左氏,大令似庄周也。”“今日欲学草书,当求智永千文。”黄庭坚认为草书应以楷书为基础,“欲学草书,须精真书,知下笔向背则识草法,草书不难工矣。

”他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会到学小篆可得草书章法,“观史孝岑《出师颂》数字,颇得章法。盖陶冶草法,悉自小篆中来”。就这样,黄庭坚把名家各体的艺技融会于心而写出新意。宋晁补之称他“章草似晋人,颠草似唐人”。特别是狂草,他以真、行书用笔,化入草书,用笔圆转飞动,使用点子和断笔特多。在章法上,每喜随笔势而直下,或左或右,顺势成之,不求每行的陡直,唯求通盘的气势连贯,恢诡谲怪,千态万状,联绵飞舞中,又富有节奏之美,在宋人草书中自成一格。他曾毫不谦虚地在《李致尧乞草书书卷后》中说:“此草字,他日天上玉楼中乃可再得耳。”其草书主要代表作品有《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花气诗帖》、《廉颇蔺相如传》等。

再说行书。宋代文艺风气崇尚清新自然,倾向于思想人性之探讨,书法发展之趋势亦如是。书家不拘成法,以意为书,尤重个人意趣的发展,书法遂成一种抒情式的创作。所以,宋代行书大盛,讲究意态神韵,大都书家均善行书。而宋代行书的发展创造及至黄庭坚,可谓已达到高超的境界。

黄庭坚的行书,主要还是学二王及颜、杨,他说:“至于行书,则王家父子随意肥瘠,皆有佳处。近世唯颜鲁公、杨少师特窥其妙。其用笔能左右之,不好处更觉妩媚,求一点一画俗气不可得。”黄庭坚大小行书都好,小行书以书札为主,挺秀自然,如《山芋帖》、《苦笋帖》、《王史二志藁》。大行书落笔奇伟,面目清新,风神俊挺英杰,极具气魄,用笔圆厚沉着,得折钗屋漏之妙。如《范滂传》、《明赞诗后题》、《经伏波神祠诗》、《松风阁诗》、《发愿文》等。宋张纲称黄庭坚行书:“但见其行草变态纵横,势若飞动,而风韵尤胜,非得夫翰墨三昧,其孰能臻此?”至于黄庭坚的楷书,初师唐褚遂良、薛稷,后学颜鲁公。他认为“楷法欲如快马入阵”,所以他的楷书不但行笔稳健,结体严谨,而且落笔奇伟,丰筋多力,真可谓“楷法亦自成一家”。其代表作品主要有《伯夷叔齐墓碑》、《头陀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