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中奇东乡县委书记 访东乡县县委书记高世太
在东乡县,勤劳朴实的当地干群苦干实干,为家乡的热土播撒着开拓与创新,收获着希望与梦想。
一排排牲畜暖棚,一条条硬化村道,一栋栋群众新居,一个个富民产业……这就是近年来东乡县求真务实、推进扶贫开发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特别是“十一五”期间,该县牢固树立“大扶贫”工作理念,以解决农村行路难、住房难、吃水难、上学难、看病难、增收难“六难”问题为抓手,以参与式整村推进和整县连片开发为突破口,积极推进产业扶贫、科技扶贫,使农村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县域面貌发生较大变化,群众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直面挑战愈挫愈勇
记者:高书记,您好。您认为,目前制约东乡县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高世太:我县是全省三个特有民族之一东乡族的聚居地,是国列重点贫困县。县内山大沟深,旱灾频繁,交通不便,经济落后。
消除贫困,增收致富,加快发展,是乡亲们最大的愿望。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县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放眼兄弟民族地区,东乡发展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特别是由于自身先天条件的影响,加之群众文化素质较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全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认为,主要表现在:
生态环境恶劣。我县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干旱缺水,20多万群众散居在1750多道山梁和3000多条山沟中。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测算,我县的生态状况每平方公里仅能承受20人,而现实是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80人,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矛盾十分突出。
农业基础脆弱。全县87%左右的耕地为山旱地;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的经营形式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接机制尚未健全,靠天吃饭的传统种植农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目前,严重滞后的交通、水利和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已成为制约全县经济发展的“瓶颈”。
工业发展后劲不足。工业资源短缺,基础薄弱,产业单一,且尚未形成集约化发展模式,对拉动全县经济增长、带动一方群众致富能力不强。
对此,审时度势,我县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的新思路——按照“强基础、抓教育、兴商贸、育产业、保民生、促和谐”的发展思路,大力培育羊、马铃薯、花椒林果、劳务四大支柱产业,不断夯实道路、水利、能源、农田四大基础设施,使全县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群众安居乐业。
特别是将扶贫开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第一要务,走好“参与式”扶贫开发路子,以争取和落实整村推进项目为基础,集中精力抓好扶持草畜产业、实施梯田建设、建设人饮工程、开展技术服务等扶贫措施的落实,进一步深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地方特色产业,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充分挖掘劳务潜力,拓宽劳务市场,以此增加群众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