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德铭图片 狮子山勾画红色旅游蓝图——卢德铭家乡采访记
浓情五月,自流井区仲权镇狮子山万木葱笼,盘山而上的水泥路,亭亭玉立的杨树,仿佛在诉说英烈家乡的变化。虽然,秋收起义部队总指挥卢德铭已离开我们84年,但岁月并没有尘封人们的记忆。如今,以红色旅游带动农业发展的蓝图正在形成。
打造英烈故居
时光倒流,1927年9月25日,卢德铭为掩护毛泽东带领部队安全转移,年仅22岁的他英勇牺牲。时光荏苒,革命精神得以传承,先烈故乡旧貌变新颜。
25日上午,记者达到仲权镇,首先来到狮子山上的狮子湾,也就是竹元村1组,拜谒革命先烈卢德铭的故居。
出现在记者眼前的卢德铭故居,是一个陈旧的瓦房,房门紧锁,透过门缝,看到里面存放着一些农具,故居由旁边的农户照看。随行的竹元村党支部书记邓帮友介绍,上世纪90年代,由于年久失修,故居原本四合院的布局被拆除了一些,保存下来的仅有左厢房。
新的世纪,仲权镇领导班子认识到,卢德铭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故居对世人了解这位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重要意义。于是,以修缮卢德铭故居为起点,仲权镇打造红色旅游地的帷幕徐徐拉开。
"这个星期就要把施工队定下来,图纸已设计好了。"恢复故居,卢德铭故居将修旧如旧。初步想法是,首先把故居到尖山旅游区1.5公里的道路打通,使卢德铭故居与旅游区连成一片。
按照修缮规划,恢复原貌的故居是一个占地面积达900平方米的四合院,堂屋、卧室、生产房一个不少。设立的陈列室分为事迹陈列、战斗事迹陈列、秋收起义牺牲人员陈列三部分。
开发红色旅游
卢德铭故居所在地狮子湾,山好水好空气新鲜,特别是夏天,只要从狮子山垭口往下走,就会感觉狮子湾的温度降低了许多。记者采访时,感觉这里的气温凉爽宜人。
卢德铭故居正前方,田野里不久前插下的秧子绿油油一大片,微风吹来,清香扑鼻。村民以传统农业为主,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近年来,村民人均年收入有所增加,达2500元左右,但仍然较低。邓帮友热情地当起导游,带着我们边看边聊。
在未来的配套设施建设中,故居旁边将有一个观礼台、一个卢德铭塑像、一组秋收起义牺牲烈士浮雕。此外,2000平方米的广场,利用冲田建设的德铭湖、环湖休闲道和湖边凉亭等,一应俱全,功能完善。还将建造卢德铭墓地,预计占地一亩半。
卢德铭故居的修缮,计划在今年"七一"节前完工。届时,镇里将组织党员到此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故居周边,已规划建设一个1000亩的玫瑰园、100多亩的休闲垂钓基地、50亩无土栽培现代农业园。
竹元村村民解决了温饱,却也盼望口袋里多些钱,邓帮友将自家房屋改建为农家乐,以便起示范带头作用。村民龚长宗在改造工地打工,说起家乡的变化,他十分高兴:"发展红色旅游,能增加收入,我希望自己早日富起来。"
实现旅游兴镇
德铭中学于1994年命名。一进校门,左侧墙壁上就是卢德铭烈士的简介。"烈士光芒照耀金色湖畔,书生意气挥洒红色校园。"墙壁上的宣传语昭示学校育人理念。学校在广场上设立了卢德铭塑像,建立了陈列室。德铭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叶长贵表示,要进一步充实史料,把革命先烈的精神传承下去。
仲权镇党委书记吕泉认为,干部队伍建设重在思想建设,通过思想教育,党员干部继承革命烈士遗志,鼓足干劲,把"十二五"规划落实好。仲权镇将依托烈士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发展红色旅游。通过修复卢德铭和李仲权故居、建立自流井区革命烈士纪念园和纪念馆,让更多的人关注仲权镇的历史,使红色旅游带动农业发展,农业发展又促进红色旅游巩固,最终达到旅游兴镇的目的。(记者 欧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