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穿秋裤”当心皮肤病上身
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人们开始感受到寒冬的逼近。但是,在街头小巷,有不少爱美的男女衣着单薄,“绝不穿秋裤”是他们的准则。殊不知,寒冬之下,倔强的不穿秋裤,可能导致皮肤病上身。
冬季人体生冻疮,是因为遇冷之后血管收缩,引起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当皮肤因此出现缺血和缺氧时,就容易损伤从而生冻疮。生冻疮的原因分为外因和内因两种,外因主要是皮肤长期暴露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比如像冬天经常下冷水的人就容易生冻疮。而内因主要是个体差异,个体血液循环不好、营养不良、是否经常锻炼等都是影响因素。
医生通常建议冻疮的预防最好从秋季开始,虽然如今已经到冬季,但预防工作“为时未晚”。要注意洗手足后擦干水分,避免因水分蒸发带走局部的热量而使血液循环受到影响。特别是足汗多的人,还要勤换鞋袜和保持鞋子的干燥;也不要穿太紧的鞋袜,以免影响局部血流。饮食上多食高热量和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也可以服一些维生素E。这样可以提高基础代谢和改善微循环,有利于减少冻疮的发生。
一旦皮肤出现肿胀或发痒的症状,可能就是冻疮的早期显现。此时,建议市民不要再去寒冷潮湿的环境,同时可以购买有活血功效的肝素钠软膏涂抹皮肤。如果皮肤因为冻疮而出现溃烂,则要防止局部感染,此时可使用诸如百多邦之类消炎软膏涂抹患处。
空气干燥寒冷,皮肤的潮湿度下降,过敏体质的人在严寒的刺激下,体内的冷球蛋白、冷溶血素、冷纤维蛋白原等比一般人更易增多,从而引起寒冷性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分为获得性和家族性两大类。家族性又叫做遗传性,较罕见,临床上常见的病例多为获得性原发性寒冷性荨麻疹。这类患病主要跟个人体质有关,常发生在免疫力下降又不注意保暖的人群中。
医生提醒,要预防此病,就要做好保暖措施,肢体尽量不要直接接触冷风、冷水等过敏源,如家庭主妇可戴乳胶手套做家务,骑自行车、电动车的市民要戴口罩、手套。年轻姑娘们,在冬天不要只要风度不要温度。穿着上一定要注意保暖,尽量穿长的宽松的衣裤,把手臂、大腿、小腿等暴露部位遮住。如果遇到哪天风比较大,或经常需要骑着自行车、电动车出门,记得要将口罩戴也带上。另外,大家要多锻炼,提高免疫力,避免经常熬夜、过度疲劳。大冬天洗澡,少用碱性强的肥皂,以免皮脂过分丢失。
如果患上寒冷性荨麻疹,患者不要猛烈抓挠患处,应及时就医,服用抗组胺药物,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或短期使用类固醇药膏,一般在24小时内症状会逐渐缓解。
冬季寒冷的空气会刺激皮肤引起收缩,致使表皮血流不畅,脆弱的脂肪细胞也会因寒冷而变性。这时,保暖不好但脂肪较厚的大腿等部位,容易出现杏核大小的单个或多个硬块,表皮呈紫红色,触摸较硬,还伴有轻度痛和痒,严重者还可引起溃破,这就是寒冷性脂膜炎。
“寒冷性脂膜炎”是由人体遇到寒冷刺激所致,是因寒冷损伤局部皮下脂肪组织引起的皮下痛性结节性脂膜炎。在冬季,由于寒冷,除手脚会患病外,更容易发生于股臀部,并且皮下脂肪丰满又不爱活动的女性更容易患上。研究认为,股臀部皮肤的温度降低时容易引起血冷球蛋白沉积和激活补体而导致寒冷性脂膜炎,这种皮肤问题还与股臀部皮下脂肪肥厚有关。因此,如果你“不穿秋裤”,袜子和打底裤无法起到保暖作用,就要注意此病的发生了。
一旦发生寒冷性脂膜炎,轻微的,只要适当增加衣裤,注意保暖(如用热毛巾或热水袋局部外敷),数周后即可自愈。如果症状较重,特别是已发生溃破者,则必须去医院皮肤科诊治。
冬季穿衣秘诀:冬季穿衣下厚上薄才是正确的穿衣原则,“不穿秋裤”不可取。因为“寒从底来”,腿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层较薄,所以脚的温度相对偏低。腿脚部保暖,要选择保暖性能好、柔软的、尺寸稍微大些的裤袜,并保持衣袜干燥。腿脚暖和,能减轻心脏及血管负担,减少热量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