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揭秘《天气预报》栏目 6个人主持200档节目
上世纪80年代,播音员背后的天气预报就是一张地图 |
1996年,气象先生宋英杰用指示杆播报气象 |
2001年,天气预报节目与国际接轨,杨丹使用手势讲解气象 |
2006年,气象主持人裴新华手里拿着“黑匣子”亮相 |
作为央视收视率最高的节目,《天气预报》自1980年诞生以来,已经陪伴无数观众度过了近30年的时光。虽然天天见面,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天气预报》这个节目是如何操作的?主持人是如何工作的?都显得非常神秘。日前,由《天气预报》栏目多位主持人撰写的《咱们的天气预报》一书正式出版,披露了这档知名节目背后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指示杆”加“黑匣子” 主持人手中有神秘玩具
很多观众都不知道,《天气预报》的背景只是一面蓝墙,什么都没有。早期,主持人拿在手里指点江山的,是一根简单的“指示杆”。
1993年3月4日,《天气预报》中出现了一根简陋的棍,就是一个小纸筒外面缠上胶布。没过几个月,一位来自台湾地区的热心观众看不下去了,主动定制了一根寄给了节目组。据说这根棍儿相当专业:杆是乳白色的,红色的头,红色的手柄,用着特别顺手。这根棍子在节目中值了8年的班,成为《天气预报》历史上出现频率最高的东西了。
到2001年6月12日,因为节目要与国际接轨,国外的天气预报一般都使用手势讲解,用指示杆有点像在学校授课的感觉。于是它被勒令退出了历史舞台。这样,棍子改为了用手指,用各种手势来指点地图上的天气信息。主持人杨丹回忆说,当时指示的手势简直是千姿百态,兰花指、二指禅,还有五指山……在前进中探索手势变化。
到2006年,在“指示杆”之后,又有一件“新玩具”亮相《天气预报》,被观众戏称为“黑匣子”。每次主持人在讲解的时候,手里面都拿了一个类似遥控器的东西。这玩意可是个新型武器,实际上就是个遥控器,比一般的电视遥控器小一些,可以根据主持人的手指移动,在背景上画出各种符号。
6人主持200档节目 气象主持人不好当
《天气预报》节目时长5分钟,但是却有6个节目主持人,长期以来,这是观众眼中“最为轻松的主持工作”,只要做100秒的天气介绍和130秒的城市预报配音就可以。不过,宋英杰等人在书中揭秘,《天气预报》的主持人,并非观众想象的那么轻松。
实际上,CCTV-1每天19:31的这档节目,只是这些主持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除了《天气预报》之外,大家还都有各自的兼顾(每个人一般都同时担任三四个频道的气象主持工作),他们最终需要承担着20个电视频道中的近200档气象节目。
由于气象节目的特殊性,气象监测和预报信息每隔几小时就会做出一次更新。只要有新信息注入,这些气象节目就要滚动更新,主持人要一直处于候播状态。通常气象主持人都是凌晨3点多起床,应对早间大量的气象预报直播节目,工作要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多。尽管每一次出镜时间都很短,但主持人需要一直处于候播状态。因为下一次出镜可能就在半小时或1小时之后。
“现在的电视气象节目,清晨只要有很多人起,就要播;晚上只要还有很多人没睡,也要播。这项工作表面风光,其实损害健康。”这是宋英杰等主持人对担任气象主持人最大的感受。
相关 《天气预报》之最
最长的天气预报
1999年12月31日,8分30秒,迎接千禧年特别节目,从关注新千年的第一缕阳光开始,由宋英杰和杨丹共同主持。
最短的天气预报
2008年8月8日,主持人出镜时间40秒。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即将举行,天气预报自豪地为奥运会浓缩了一次。
最素色的天气预报
2008年5月19日至21日全国哀悼日,《天气预报》的片头、字幕信息板、景观窗口以及主持人服装都是黑白的,主持人神情凝重、语调低沉,那是一段举国同悲的日子。
最快的语速
一般正常的新闻播报速度在250~300字/分钟,最快的时候,天气预报主持人的语速曾经达到530字/分钟,属于严重“超速行驶”。
最国际视野的天气预报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发生。《天气预报》随即开始每天讲解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的天气状况,这是《天气预报》节目第一次持续播报“涉外”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