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人评价解放军 日本老兵揭露围猎妇女 731部队有女日本兵吗
欢迎浏览“日本军人评价解放军 日本老兵揭露围猎妇女 731部队有女日本兵吗 ”这篇文章,如您对本文有任何看法或意见,欢迎联系我们予以反馈!
难至广东省海康县石头仔村,后在此置备薄田1亩定居。蔡子俊出生仅半年,蔡广雅去世,留下孤儿寡母艰难生存。
“父亲童年生活一直很苦,是靠奶奶做手工缝纫养活他。”蔡子俊在回忆录里也写道,从他记事起,顿顿稀饭,一年都吃不上一顿肉。尽管如此,勤劳的母亲在蔡子俊6岁时,用为老师家人缝衣服抵学费的办法,坚持送他到私塾读书,盼望儿子长大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
后不久,姐姐嫁给了香港一位商人,只留下蔡子俊和母亲相依为命,夜晚昏暗的油灯下,母亲挑灯缝衣,偶尔停下来慈爱地看看一旁苦读的儿子,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贫,但有母亲在,就让子俊心安且快乐。一年后,海康发生瘟疫,十室九空,蔡母也不幸染病身亡,小子俊悲痛不已。“母亲逝世时,才30余岁,只有年幼的我在她身边,我手脚无措,伏在她身上放声大哭,泪如雨落。”
母亲去世一年后,奶奶又去世了。10岁的子俊只能独自生活,日子困顿不堪,很多时候,他只能在清可鉴人的稀饭里,撒几粒盐巴当菜。那个年代,音信难通,直到12岁,出嫁香港的姐姐回家探亲,才知家中变故,姐姐偿还蔡子俊葬母欠的债后,带着子俊到香港闯世界。
在香港,这个当时革命潮流汇聚的东方之珠,刻苦读书的蔡子俊逐渐接触到更多革命道理,坚定了报国的理想。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蔡子俊和其他爱国青年学生一起,喊着“打倒日本侵略者”、“驱逐鞑虏,还我中华”的口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
“我是个孤儿,家已破,决不能再亡国!决不能做亡
国奴!”多少年了,90岁老人笔下,对侵略者睚眦之恨跃然纸上。
这一年,22岁的蔡子俊毅然回乡参加了***军队。1938年10月,他跟随部队打响了阻击日军进犯的广州战役。“与日军的战斗殊为惨烈,我军伤亡惨重。”广州战役虽重创日军,但最终中国守军防线被突破,日军占领了广州并控制了附近要塞。
老人的回忆录里没有记录他所在的部队,但查阅史料可知,广州战役中方参战军队有国军十二集团63军、153师、93师。蔡子俊所在部队从广州撤退至三水、芦苞、清远等地,后调至韶关马坝驻扎整顿。
蔡子俊在此后三年军旅生涯中,从一名普通士兵升至文书、司务长、团部中尉***,是一名执笔文官。“我一心想当武官,要带兵打仗和日本侵略者拼到底!”蔡老在回忆录中写道,当他听闻黄埔军校招生时,狂喜不已,立即决定报考黄埔军校,苦练杀敌本领,把倭寇逐出中华。
此时,蔡子俊已25岁,超过了黄埔军校规定的报考年龄,无奈他恳求部队一位高级军官帮助说情,才获得了报名资格,并如愿进入黄埔军校二分校十八期第七总队步科学习。
“这是革命的黄埔。……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的民众……”时光无情,打磨尽老人的记忆,他已忘却了身经百战的烽火,却牢记着黄埔军校的校歌。
苍老颤抖的军歌声在海口市福利院低低响起。记者问老人,为什么连打仗杀敌这样震撼的故事都忘记了,还能完整地记得这首校歌。老人说:“校歌里有一种精神,那是随时准备为国家为民族牺牲的精神,那是团结一致,同胞亲如手足共御外侮的精神。”
“在军校里,学知识、学拼刺刀、学筑战壕、学枪械……”每天的训练紧张艰苦,但从小艰辛的蔡子俊乐此不彼,他很快成为一名优秀学员。毕业后,即进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