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科学家小时候“不聪明”的原因
小时候经常听到老师用科学家、伟人们小时候并不聪明的事例来激励学困生。比如说在科学上取得了三大成就——光的分析、万有引力定律和微积分,而被誉为近代科学开创者的牛顿,童年在家乡读书时,在班里的学习成绩属于次等;爱因斯坦小的时候,别人都作了很漂亮的手工制品,只有他做了很粗糙的小板凳。
老师认为他非常笨;丘吉尔小时候被人说成是阅读障碍;多产的发明家爱迪生无法理解数学,小时候在学校里没有人认为他是聪明的孩子等等。那时候听这些故事,的确能给人一种自信心。但对于这些大人物既然不同寻常,何以小时候却不聪明的原因我一直难以揭开。
有人说,人一生的成就跟他所受到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可当我看到有一些文化程度一点都不高的农民企业家也很有成就,让高学历的人都望尘莫及的时候,便无法相信这种解释。再加上全球华人首富李嘉诚,十五岁父亲因肺病去世,被迫辍学,在舅父的店铺当泡茶、扫地的学徒,并没有受过很高的教育;世界首富比尔.
盖茨大学三年级时,就从哈佛退学,组建微软公司。学历也不是很高。难道说学校教育对人的成就没有太大关系?该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呢?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我读到有关发明家的文章时,好象突然明白了其中的秘密。《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圆觉经》說:“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也就是说,每个人在他的真如本性中,都有无量的智慧德能,佛有多大的智慧、能力,众生也同样有。
只是众生不能有效的把它开发出来加以利用而已。这一点与现代科学家的说法互相可以印证。科学家说:人脑的潜力巨大。经估算,人的脑部储存量非常大,而留在记忆中的却只有非常小的一部分。如果可以全部利用人脑这些潜力,人类将能够完成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就牵扯到如何把人脑的潜力挖掘出来加以利用的问题。由于人们所接触的生活圈子非常狭小,所接受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范围有限,对高度智慧的人文科学成就往往还存有各种偏见,拒绝接受
。而这种偏激的生活、思维习惯和过度相信自我判断的执着,使人的思想境界更加狭隘。把假象当作宇宙人生的真相,从而迷惑颠倒,执着自我,越执着越偏激,烦恼痛苦就成为直接障碍自性智慧现前的东西。悟门被堵塞住了,能力也就深埋了起来。
科学家小时候没有表现出人们期望的聪明,原因很简单。因为人们传统意义上的聪明多指技巧、动手能力、即兴反应能力而已,或者只是那些被称之为记问之学之类的东西,这些能力与人自性中的智慧没有直接的联系。有时候甚至正因为受外界信息刺激不灵敏,所受到的干扰少,更有利于自性智慧的开发。
事物都具有双重性,对外界刺激灵敏的人,有用的刺激和无用的刺激(干扰)同样接受得很快。心很难静下来。静能开慧,心静不下来,自性中的智慧也就难以找到现前的机会。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科学家、学问家、伟人们良好的,不受外面境界所动的如如心态,就使他们对自然界的现象比一般人看得要清楚得多,因为他们烦恼轻,障碍少,自性中的智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科学家不象一般人那样,在有限的生命周期里广学多闻,以为学的知识越多越好,好读书却不求甚解,实际上却是越学心越乱。
而科学家们大多是一门深入,终身研习,非常专一。这与那些大彻大悟的高僧的修学方法非常接近。这种与常人相异的思维习惯,就使他们对研究之学科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磨练,日趋成熟,就形成了他们成竹在胸的成果。
不管他们自己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思维习惯上的顺其自然,道法自然,取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
农民企业家、李嘉诚、比尔.盖茨他们的成功也是同样的道理,接受完整的学校教育,固然有很大的好处,开智慧的机缘会更多一些,他们没有完成高等教育的过程是不得已而已。一般人还是应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
但农民企业家、李嘉诚、比尔.盖茨他们真正取得成就的原因,主要还是他们善于利用自己的方式专心致志地去开发自己自性中的智慧,有的人学历很高,接受的学校教育非常完整,但执着自我意识,心态浮躁、散乱,没有保持清净心,专心,所以难以做出超出常人的成就来。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