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爱国砚雕 雕刻匠人情怀——记西砚传人徐则文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市区中山路的江山西砚展示厅,徐则文正与外地顾客洽谈生意,店里摆满了能工巧匠创作的西砚作品,巧夺天工,琳琅满目,令人赞叹。
结缘西砚拜师学艺
西砚乃江郎千年瑰宝,因衢州古称西安,由此得名西砚。其矿石产于我市大陈乡山区,因长年浸润山泉,故墨汁久贮而不干涸。
"我喜欢并从事砚雕事业,是受到了我哥的影响。"徐则文说,他的哥哥曾是砚雕厂的技术主任,小时候就很好奇,哥哥是如何将一块平凡的石头雕成精湛绝伦的艺术品。他的西砚情怀就是在那时萌生的。
1984年,徐则文进入江山艺术雕刻厂,学习西砚雕刻技艺。最初他只是将雕刻当作谋生的手段,后来在师傅祝鹏杭的悉心指导下,进步很快,仅用三个月时间,就掌握了敲、凿、铲、刻等基本雕刻技术。艺术之间是相通的,想要提升境界在于修炼,徐则文深感要吃透西砚这门艺术,光钻研技术不够,还要创新产品设计。于是,他前往艺校学习国画、书法技能。很快,博采众长的徐则文开始崭露头角,被厂里提拔为雕刻车间主任、装潢车间主任。
创业艰辛创新雕刻
在市场经济新浪潮冲击下,原有的雕刻厂一度式微。想到自己与西砚结缘多年,徐则文舍不得,也不愿意江山传统手艺就这样被湮没,他思前想后,于1994年末创办"东方砚台厂"。创业初期,除了睡觉,徐则文几乎一整天都泡在车间里,研发新产品,又得跑到外地推销。
为了能让这门传统艺术活下去,他绞尽脑汁。一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创新,把浅雕改为深雕,把平面雕改为立体雕;另一方面推陈出新,将江郎山、廿八都等江山元素融入其中。改进后的砚台造型独特,栩栩如生,寓意丰富,将艺术价值提升到新高度。产品一经推出,就收到大量订单,事业也逐渐好转。2006年,徐则文一次性买断了江山艺术雕刻厂的"西砚"商标和经营权。2007年,他将"东方砚台厂"更名为"西砚堂雕刻厂",将产品与西砚文化进一步结合。如今,年销西砚万余台,产品供不应求。
坚持理念传承手艺
"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口传心授、专注耐心。"这是徐则文多年来运营西砚的理念。订单多了,产量跟不上,有些砚台厂为了追求利润,引进机械化的生产线。可是,徐则文却坚持用手工来完成,他认为手工艺术品凝聚着匠人心血,每一刀的深浅用力,匠人下刀前都要仔细思量。
"坚持砚雕,是为了保护好传统民间工艺。"徐则文说,"做西砚匠人,要吃苦耐劳,守得住寂寞。"去年,徐则文与市人力社保局合作,开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班,与其他工艺大师一起,对52名西砚传承人进行集中培训。
正是这份深厚的匠人情怀,徐则文团队制作的西砚频频在国家级、省级展示、博览会中获金奖。2009年,江山西砚入选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获衢州市"老字号"荣誉称号;2010年,徐则文被授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
徐则文告诉记者,他计划在市区建造一座公益性的西砚博物馆,通过陈列古老的雕刻工具、播放西砚有关的影像资料等方式,让人们记住西砚、了解西砚、传承西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