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抗战遗址]陈诚公馆:抗战岁月的直接见证者
8月22日,从恩施市三孔桥出发,沿着弯弯的龙洞河往上走,不久就到达龙洞河的源头。青绿的山腰涌出一挂银色的瀑布,落入山脚的小潭,戏水孩童的欢笑声划破了午后的宁静。
离瀑布不远,曲折山路的尽头,一栋小木屋静静地立在荒烟蔓草之间。时光早已使它破败不堪,只有迥异于当地民居的朱门高窗可以窥见它以往的“身份”。
这,就是抗战时期湖北省主席、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的住所,也是第六战区司令部。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武汉继而成为全国政治、军事、经济中心。湖北省政府决定西迁宜昌,如战局恶化,再西迁恩施。1938年10月25、26、27日仅三天,汉口、汉阳、武昌相继沦陷,原国民党第六战区司令部和湖北省临时省政府西迁恩施,直至抗战结束。作为抗战陪都重庆的门户,恩施成为华中地区抗日战争的指挥中心,是中国反法西斯的重要阵地。
第六战区的整个辖区范围包括鄂、湘、川、黔4省边区10个行政区81个县,拥有5个集团军40万兵力。宜昌沦陷后第六战区主要参与过枣宜会战、反攻宜昌、长沙会战、沔阳战役、常德战役和长衡会战等重要战役。
据《第六战区暨湖北省会恩施纪实》一书记载,陈诚为安定民心,巩固防线,致力于军政两途协调并进的战区建设,推行“新湖北建设计划大纲”,实行新经济政策,修路兴学,禁烟禁毒。1943年6月29日至7月3日,蒋介石曾来恩施视察5天,和宋美龄下榻于此,并在此召开第六战区军事长官会议。
在屋侧,原有为蒋介石来到抢修的一座风景亭,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湖北省政府主席王东原主持重修,并命名为复楚亭。
可以说,这里是恩施最重要的抗战遗址之一,也是那血与火岁月的直接见证者。
解放后,这里作为民居分给了当地居民。而今,居民早已搬走,这里由于长期空置,门窗腐朽,屋顶垮塌,只有“州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显示着昔日荣光。
2011年7月22日,台湾著名文化人及公共知识分子、著名作家,前台北市文化局长龙应台女士到宜万铁路采风经过恩施,专门到访此地,兴奋地掏出手机,与远在台湾的陈诚之子陈履安通话,讲述自己到了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按照未来规划,恩施市将对该片区约3平方公里的山体,按照城市森林公园的要求进行集中保护,适当发展农、林、牧相关产业,配置少量的休闲旅游服务设施。并将以修复后的陈诚故居为中心景区,沿龙洞河约1平方公里的范围进行适当开发,功能定位为集文化娱乐、体育、休闲、居住为一体的综合片区……
或许那一天的来临,会让更多的人记得这里曾发生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