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如初相见》被指侵权 IP剧再陷风波《人生若如初相见》被指侵权 IP剧再陷风波
日前,改编自匪我思存《迷雾围城》的电视剧《人生若如初相见》被著作权人告上法庭,理由是未在摄制权许可期内完成拍摄,属于侵权行为,要求电视剧下线并不得播出。新京报记者联系到原告方,其称在等待二审,暂不方便接受采访。
从《锦绣未央》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楚乔传》,各IP改编剧被指抄袭、侵权的声音从未停止。在网络上,IP剧的分数也非常惨淡,有些刚刚开播就已经在5分左右徘徊。在不久前公布的第31届电视剧“飞天奖”提名名单中,古装IP剧全军覆没。IP改编电视剧究竟难在哪里?为什么容易出现侵权现象?业内打算如何应对?记者专访多位业内人士,对此一一详解。
《人生若如初相见》海报
采访对象:
●《今古传奇·武侠版》杂志社前任社长李宗明(笔名李逾求)
●康曦影业总裁何侯擇
●记忆坊图书内容总监王珺
借由《琅琊榜》《花千骨》等剧的热播,2015年被认为是IP改编剧爆发的元年,但在此之前,已有不少电视剧制作公司在网络文学中掘金。早期的掘金者最容易面临的问题就是版权链条不清晰,一些公司在进行版权交易时会出现侵权情况。“作者把作品摄制权以5年的期限授权给A公司,A公司却把摄制权以8年的期限授权给B公司,影视公司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从B公司购买摄制权,还没开机摄制权就已经过期了。”何侯擇和李宗明都表示这种情况曾经很常见。
在前几年的IP抢夺战中,不少影视公司大举囤货,许多项目无法立刻开机,在摄制权临到期时才开始筹备,如果项目本身的故事转化难度又大,很容易导致授权逾期,甚至衍生出类似《人生若如初相见》的争端。
《楚乔传》也陷入过纠纷
但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洗牌,知名度高的IP基本都在几家大公司手中,其他影视公司在购买时也会专门就版权链条展开调查,版权链不清晰造成的风险已经大大减轻。“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作者在微博等公共平台上发起维权,产生的舆论压力也让许多公司认识到版权的重要性,版权交易的乱象也有改观。”李宗明补充说。
有流量的小说与成功的电视剧之间有相当漫长的道路。
王珺表示,都市言情小说在改编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情绪大于情节,“大量的情绪渲染和内心戏原本是很好的阅读体验,能让读者迅速代入作品,与人物共情,但在改编时却会面临故事体量有限的问题。出版的小说单本字数一般在十来万到二十来万之间,改编成几十集的电视剧需要填充大量情节。”何侯擇所在的康曦影业曾经出品了安妮宝贝的同名小说剧《八月未央》,“安妮宝贝的文字比较偏散文,内容量不足以撑起一部电视剧,改编时需要增加很多原创的内容。”
就算是看起来情节丰富的玄幻仙侠类小说在转化率低的问题上也不能幸免。李宗明透露,曾有影视公司找他帮忙看一个花费了上千万购买的玄幻仙侠IP,洋洋洒洒300多万字,但影视化能直接使用的部分却只有主角和武功的名字。
同样扯上纠纷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曾经参与过网络小说版权交易的业内人士指出,大部分玄幻小说改编成电视剧只能用到10%左右的内容,很多甚至只保留人物关系和基本人设。“如果作者能构建出完整的世界观,且人物设定有特色,那情节发挥空间其实很大,但这类小说往往容易套路化,大量同质题材必然带来审美疲劳。”王珺说。
据业内人士透露,能在点击量上有突出表现的网络文学大多瞄准着读者的“痛点”,作品本身缺乏戏剧张力,故事含金量也比较低。近些年不少小说走起了“无限流”的风格,在一部作品中囊括科学、神话、历史、动漫等各种元素,作为文字读起来很过瘾,改编时就会非常棘手。
IP影视化正在变成一个高风险投资,但从制片方的角度来看,IP的存在仍然是一个撬动知名制作团队和明星的重要杠杆。经过了几年“蒙眼狂奔式”的发展后,市场正在趋于理性和专业。
何侯擇表示,对于小说IP,康曦影业习惯采用按需采买而非囤积的方式。“我们要先预估一个IP改编剧制作完成之后市场是否需要这样的题材,如果不是马上需要的题材,我们是不会买的,比如去年发现古装玄幻类题材开始过剩,今年和明年就会减少在这个类型上的投入。现在买的IP都是两年内必须开拍的。”
● 分析题材
政策、消费指标和收视率是进行市场分析的三个重要指标。“首先要分析近几年的相关政策,文化会往哪个方向发展。其次也会参考一些消费指标,就是人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还会从电视台每年的收视率总结来看一下什么题材比较受欢迎。”何侯擇说。
● 保留气质
对于影视公司来说,如果能拿到优质的头部IP,改编之路就成功了一半,大热IP往往能吸引来流量明星和顶尖的制作团队,但这种IP少之又少。大部分影视公司仍然需要磨炼和提升自身的研发和转化能力。何侯擇表示,如果研发团队创新不当,可能会改掉片子本身的气质,导致失败。“作品的主题是爱情,研发团队如果加入太多悬疑成分,就会改得面目全非。原著粉嫌弃,一般观众也不买账。”据何侯擇透露,以前做漫画IP改编剧的时候,很多团队执着于把二次元转化成三次元,试图扩大受众覆盖面,但现在反而会更注重在二次元的圈层内耕耘。IP的改编一定要抓住原著的内核,“比如原著讲述的是一种情感,那改编时只要抓住那个情感就好,或者对一些人物进行更深度的挖掘,《我的前半生》就做得很不错。我们最近在改张小娴的一部作品,它的核心是‘不要一直记起过去的伤悲’,改编时主要围绕这点来做。”
从IP本身的特点出发,影视化改编时要综合运用不同的宣发、叙事和选角策略。“受众分析是必要的,有一些IP原本是很少女的题材,针对的年龄层比较低,你贸然做太大,试图辐射整个受众,投入产出比就不合适了。这种类型就应该把它做小,用一些新人演员。”何侯擇解释说。2017年末,《你好旧时光》和《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两部青春校园片在网络平台播出,收获了流量和口碑,也捧红了剧中的新人演员。
● 适应平台
此外,不同的播出平台也会影响到IP的改编方式,网剧会更倾向于年轻的流量明星,在剧情上也偏爱快节奏、多翻转的模式。电视剧需要顾及中年受众的喜好,剧情节奏相对较慢,还需起用一些为他们所熟悉的演员,比如近年来霸屏的张嘉译。
头部作者开始深度切入到作品的影视化改编中,饶雪漫旗下的图书策划公司2013年就和译林出版社合资成立了译林影业,匪我思存和记忆坊的执行董事颜庆胜共同创立了双羯影业,天下霸唱也与向上影业成立了“向上霸唱”工作室,并担任向上影业的首席内容官。
名气和资源都有限的新晋作者们则更多依靠于各类网文平台,某网络文学平台的IP版权合作总监L表示,平台会负责很多作者的版权代理运营,包括接洽潜在合作方,推动作品影视化。在运营这些知名度和影响力有限的作品时,平台更倾向于和风格合适、愿意投入资源的中小型影视公司合作,以规避IP被积压的风险。
据L透露,对平台来说,版权代理运营的主要目的不是营收,而是通过包括影视化在内的商业运作,培养出一批新的明星作者。在他看来,成功的IP影视化改编主要有三种模式,做头部的精品,比如《择天记》《九州》这种国民度很高的大IP。或者在某个类型上进行深耕,主打细分市场。精品化也是一种途径,但对制作团队的要求非常高,去年播出,改编自天下霸唱小说的精品网剧《河神》就是典型案例。
【未来】
产业化布局头部仍稀缺
何侯擇表示,最近几年影视公司对于IP的管理和运营已经取得了不小进步,在获取IP时就开始进行产业化布局,“以前买了之后就直接转化成某种形式,现在更多是整体开发,在电视剧、电影、舞台剧、衍生品几个维度都有布局,充分挖掘IP的品牌力。”因此,一个IP能否系列化,以及是否具备足够鲜明的人物形象,能够围绕这个形象本身进行二次甚至三次衍生,就成了影视公司最在意的点。
然而,阻挡影视公司IP产业化蓝图的并不是商业体系,而是IP自身。
王珺认为,并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适合改编,即便通俗小说和类型小说,也有不少仅适合文本阅读的佳作。而且小说如果一味追求和考虑影视的需求,可能反而会受了局限,损失自身气质。
“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的作品被认为是影视化改编的绝佳材料,但是能创作出这种作品的作者,仍然稀缺。李宗明提出了衡量超级故事的三个标准,超级的世界观、超级的剧情和超级的人物关系,“但能达到这个程度的作者非常少,比如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系列和江南的《龙族》系列。”在他看来,一个完整宏大的世界观可以跨越多种表现形式,但构建这样的世界观需要很长的时间,“欧美的类型小说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创作机制更为成熟。一个作者写作时可能也很痛苦,但一旦影视化,收益是非常可观的。”鲜明的人物形象同样难求,“郭靖、杨过、乔峰这样层次非常丰满的人物一出来,作者和读者就都知道‘有戏’了,但对其他很多作者而言,可能写几十年都遇不上一次。”
(原标题:上千万买玄幻IP,影视化直接能用的只有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