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河桥宋冬野 听宋冬野说《安和桥》背后的故事

2017-06-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87年冬天,我出生在北京安和桥一个老旧的小院子里,那里常年漏风漏雨,冬凉夏暖.三岁的时候我全家从安和桥搬了出去,成了第一家从那个地方搬到

1987年冬天,我出生在北京安和桥一个老旧的小院子里,那里常年漏风漏雨,冬凉夏暖。三岁的时候我全家从安和桥搬了出去,成了第一家从那个地方搬到三环路以内居住的人。由于父母很忙,我的奶奶从小带我长大,教育方式纯属娇生惯养。

那时我也不懂得许多,只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根本体谅不到奶奶的辛苦和不易。我的奶奶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张先诺,甚至是充满了文艺气息。几年以后,不堪承受城市繁华的奶奶还是回到了安和桥居住,而正在上学的我则是把周末的所有时间都安插在了安和桥。

在那段时间里,我学会了弹吉他,和邻居小兄弟在河边一弹就是一夜,高唱着现在根本不好意思唱的那些歌曲,早上回去睡一觉,醒来就打游戏机,用矿泉水瓶子踢足球,饿了吃奶奶做的饭,再弹琴,唱歌。其实安和桥下的水并不清澈,甚至有些发臭,但我们还是喜欢在河边坐着,衬托我们超凡脱俗的气质,现在想起来很是得瑟,却怎么也忘不了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

从我开始做音乐,我就一直想写一首关于安和桥的歌,可总是觉得不管用什么语言什么旋律,都说不清我对安和桥的感情,更表达不出我对奶奶的感情。所以算起来这首歌大概一直拖了五六年。

2011年的一天,我和朋友去一个偏僻的地方玩,正好路过安和桥。车没有减速,从南向北开,我就顺着风景和新修的地铁站看着安和桥,热泪盈眶。尽管物是人非,但是那座桥还是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就像我的奶奶和我的青春期一样。西北五环路从安和桥的上面飞驰而过,其实也并没有带走什么,桥下的水还在流,而且比以前清澈了很多。我坐在车上,找出一杆铅笔,在一个破本子上写下:让我再看你一遍,从南到北,像是被五环路蒙住了双眼。

有一句歌词这样唱:“刚完成了童年理想,童年又成了理想。”理想这个事儿,好像大多数人都没有实现过,在问他们为什么的时候,他们总会说出各种各样的客观理由,或 者他们会说是一些东西阻碍了他们的前行。而安和桥时光所做的,只是让我相信了一点:一切客观因素都不足以成为绊脚石,只要自己敢往河里跳,就不怕学不会游泳。

尽管在安和桥的日子,我只是玩耍,但现在想来,那些愉快的笑声又何尝不是一种能量,在最艰苦的时候回想起来那些,便可以再次抬头迈 步。我深知,无忧无虑的时光已经过去,可美好的回忆始终年轻。当我意识到这些的时候,我是充满希望的,我愿意去解决所有的难题,并且在回头看的时候,不会后怕,更不会在意经历过的苦楚。

“我知道,吹过的牛逼也会随青春一笑了之。”没错,等到苍暮之年的时候,这一生所有的故事都可以拿出来一笑了之,但这一声笑,并不是无奈的悲凉的笑,它应该是一种满足的,幸福的,最美好的笑容。

这大概就是“正能量”三个字的含义,就像蜡烛一样,在所有灯火都熄灭的时候,你总能看到它还在那儿坚定的烧着,能把最亮的灯光照不到的地方都照的一清二楚。今年的三月,我送了奶奶人生的最后一程,辞掉工作专心做音乐。

后来我曾又一次去安和桥,想仔细的看看她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在我找到那棵枣树的时候,我深刻的知道,我的家永远都在这里,就是这样一个已经消失的小村庄,最好听的歌声和笑声,还有奶奶牵着小狗蹒跚的身影。我需要更加坚强,需要生活更多的磨砺,去寻找一个未来真正属于自己的家。

安和桥,只是一座桥。她给了我人生中最珍贵的礼物,我从她身上走过,面对眼前的城市,就变得力大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