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功售楼处 华润置地合肥临时售楼处

2018-02-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直向建筑事务所 --合肥华润置地"瞬时城市"采访问题1首先,请您谈谈"合肥华润置地 瞬时城市"这个项目的背景及其设计理念?象中国的很多其他城

直向建筑事务所 ——合肥华润置地“瞬时城市”采访问题1首先,请您谈谈“合肥华润置地 瞬时城市”这个项目的背景及其设计理念?象中国的很多其他城市一样,合肥正在经历一次剧变. 原有的城市肌理正在成片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批没有表情的开发小区和巨型公建.

相对于若干年后的城市形态,今天的合肥将仅仅是一个瞬间. 我们称它是”瞬间城市momentary city”. 正在被拆除的街区和正在被建设的工地象一处处伤痕一样充斥着这座”瞬间城市”,与之俱来得是飞扬的噪音,灰尘和污染.

我们的课题是如何在此其中创造一个场所,在这里,人们可以暂时忘却城市的纷乱喧嚣, 而体会到飘逝的光影,被风拂动的竹林,静谧的水波,四季的花草的芬芳。

。。。。。这将是一次瞬间的体验,然而,我们希望它会转化成永久的记忆。在室内空间和城市之间,我们嵌入了六个不同主题的院落空间,分别是竹的院子,花的院子,水的院子等等。它们成为提供建筑和城市的视觉联络的媒介。

院子的端面是用工业玻璃钢格栅板分两层挂装,在院落的一侧,颜色随院落的主题而变化,而在城市的一侧,玻璃钢无色而半透明。这种细节处理使得这些端面在城市一侧随着视角和远近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视觉差异。

在夜间,当灯光把院子里墙和树木照亮时,半透明的双层玻璃钢界面象是一系列有不同颜色的发光体, 静静渲染城市的步道边缘。院落的格局和朝向成为内部空间起承转合的内在逻辑. 阳光通过一系列位于北侧墙体上方的高侧窗,直接或间接的渗透到空间中.

自然光的充分介入,建立了空间和时间之间不可分割的关联.随着一天中太阳的轨迹变化和四季的更替,空间的光影表情永远在变化,也许正是这些一个个不可再生的瞬间印象,才是对永久记忆的最贴切的表达。

2 请您详细介绍一下这个项目的特点及其设计上的一些细节。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设计一个房子,或是一个空间,我们更倾向把这次设计理解为一次”经验”的设计,院落的空间序列是这个经验的主题.

从一开始穿越一个半围合的”城市的院子”,再经过”竹子的院子”进入到室内空间,然后逐一看到花的院子,水的院子…人的空间经历就象是一个电影的过程.季节与时间,和随之演变生息的树木花草,不断变化着的自然光线,使得这次经历不可预测,并且永远不会被重复.

3 瞬时城市这个项目在材料的运用上有哪些创新呢,能详细阐述一下吗?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对我而言,建筑师对于材料创新的理解,并不是要去发明新的材料, 而是努力挖掘材料的潜力,抛弃模式化的材料思维惯例, 并且在每一个项目中怎样最合理的运用材料,把合适的材料用在合适的地方.

材料应该是建筑宏观概念的延续,同时它又是建筑的质感和表情.材料应该体现最合理的构造方式,准确的传达力的关系.

在瞬间城市的项目里,我们希望通过6个院子来创造建筑和城市的一种特殊的空间联络。所以我们首先要求院子相邻于城市的端面是一种半透明的材料,允许风和光的渗入,并在视觉上做到恰当的隔与透,当然还需要考虑到临时建筑要求构造简单,加工周期短等特殊条件。

在经历了一个筛选的过程后,我们最终选择了玻璃钢格栅挂板。这并不是一种新材料,通常这种材料只会出现在工业建筑的吊顶和地面铺装中.

我们选择它,是因为它符合之前我们对于这个建筑界面的定义.在建筑体量的其余部分,我们使用了锈蚀钢板,使得玻璃钢格栅成为建筑中唯一建筑和城市发生视觉联系的区域,这也是设计概念的需要。这两种材料同时出现在建筑的外表面,呈现出一种重与轻,透明与不透明之间的冲突与张力.

4您觉得这个项目让您最满意的地方是哪里?“瞬间城市”这个项目,当时最大的挑战其实来自于设计之外的部分,就是时间的压力. 甲方拟定的从设计开始到工程竣工的全过程,仅仅是短短的六个月的时间.

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怎样把项目的完成度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是一个难题.这不仅要求整体的工程进度管理清晰有效,同时建筑师在每一个环节的决定也要准确.其实我在过程中一直在担心进度的问题.

因为在国内,这实际上是对最终完成度最大的威胁.所以如果说最满意的地方,我想可以说包括甲方在内的各方在对时间的控制上比较有效,而且整体项目的完成度还不错.5您是如何将光线,植物与建筑内同时和谐,外完美的配合起来的呢?见概念文字中的表述.

6您又是如何将建筑与周边环境做到最大融合的呢?我们理解的建筑和周边环境的融合,是一种气氛或气质上多维度的融合,而非仅限于直白的材料颜色或其它具体视觉特征的一致.

而且,新的建筑一定要给周边的环境带来积极地影响.在项目前期阶段,我们曾多次赴现场踏勘,今天的合肥传达给我们的一种感觉是一工业老城正在转型并崛起.新和旧,过去和未来之间蕴含着某种巨大的冲突和能量.

而这个项目所处的地段是体现这种冲突和能量非常典型的一个城市节点,地段四周分布着正在兴建的大型楼盘,一街之隔,就是已经被遗弃的工厂废墟,或是堆满建筑垃圾的荒置的空地…在这种氛围里,应该怎样表达时间感和重量感,应该给城市注入一种什么样的新的诠释,成为我们设计的重要的关注.

于是逐渐形成了一些具体的设计概念来回应这些关注,比如对于线型经历的塑造, 对于植物,阳光,,风,四季等自然元素的体验,玻璃钢界面界定的和城市半透明的联络,锈蚀钢板所传达的工业历史的沉淀,时间痕迹的堆积等等….

最终,建筑和城市环境达成了一种综合意义上的嵌合,即建筑属于它所在城市.7 之前看过您的个人经历,你有很多的时候都是在国外做设计,不知道在您回国后成立自己事务所的这两年来,在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上是不是有所改变?有哪些改变呢?在国外从事设计工作和主持国内事务所两者非常不同.

前者是在既有的设计平台上履行一个职业角色,而后者则是这个平台的搭建者.

出发点不同,视角不同,对于项目设计的理解和把握自然不同.在Richard Meier和Steven Holl两个事务所的经历对我的影响的确非常大.这种影响不只限于”建筑设计”这件事,而更为关键的是它帮助我建立了一套做事标准,这种标准渗透到了每一天的工作当中,并且使我相信在这种标准的指引下,好的概念会一步步地得到落实,最终转化为一个高完成度的建筑.

至于理念和风格,目前事务所刚刚成立两年,更多的还是在摸索.

我很难把我们自己的设计限定在某些固定的建筑风格上,希望永远也不会.我们更为看重的是理念的连贯性和信仰的坚持.7这些改变是如何体现在您的设计中的呢?9 中国上海正在举行世博会,您觉得世博会的召开会对建筑设计带来哪些影响?在我看来它的意义不应该仅仅是某几个好的建筑给大家带来的在设计方面的启发,而是希望这样一次盛会,它能够继奥运会之后,又一次把现代建筑的审美格调与中国的大众拉近.

使得人们更相信建筑品质是依赖于智慧的设计,而非奢靡的装饰.10 对于现在非常流行的“低碳建筑”,您有什么看法?您会考虑在今后的设计中大量运用吗? “低碳建筑”不应该通过一味的在建筑中附加技术系统来实现,因为这种方式实现的所谓”低碳”总是会出现各种预料不到的问题,失败的例子数不胜数.

低碳是一种价值观,意味着合理的低消耗和有节制的朴素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它挑战着国内现阶段深植于有产阶层心中的追逐奢侈的价值观.

对于建筑而言,低碳往往意味着返回最简单最本初的原则,例如在建筑中实现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有良好的景观视野,有效率的空间比例,明确的流线和功能分区. 这些原则往往在传统建筑中清晰可见,却被当代建筑师们忽略了.

对于建筑师而言,我们应该倡导怎样做到真正有效准确的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有克制的个性表达实现建筑的空间品质.而不是将注意力放在主观捏造夸张的形式,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Project Name: Momentary City - CR Land Hefei Dongdajie Sales PavilionDesign Concept: 瞬间城市 “Momentary City" 象中国的很多其他城市一样,合肥正在经历一次剧变.

原有的城市肌理正在成片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批没有表情的开发小区和巨型公建. 相对于若干年后的城市形态,今天的合肥将仅仅是一个瞬间. 我们称它是”瞬间城市momentary city”.

正在被拆除的街区和正在被建设的工地象一处处伤痕一样充斥着这座”瞬间城市”,与之俱来得是飞扬的噪音,灰尘和污染. 我们的课题是如何在此其中创造一个场所,在这里,人们可以暂时忘却城市的纷乱喧嚣, 而体会到飘逝的光影,被风拂动的竹林,静谧的水波,四季的花草的芬芳。

。。。。。这将是一次瞬间的体验,然而,我们希望它会转化成永久的记忆。在室内空间和城市之间,我们嵌入了六个不同主题的院落空间,分别是竹的院子,花的院子,水的院子等等。

它们成为提供建筑和城市的视觉联络的媒介。院子的端面是用工业玻璃钢格栅板分两层挂装,在院落的一侧,颜色随院落的主题而变化,而在城市的一侧,玻璃钢无色而半透明。

这种细节处理使得这些端面在城市一侧随着视角和远近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视觉差异。在夜间,当灯光把院子里墙和树木照亮时,半透明的双层玻璃钢界面象是一系列有不同颜色的发光体, 静静渲染城市的步道边缘。

院落的格局和朝向成为内部空间起承转合的内在逻辑. 阳光通过一系列位于北侧墙体上方的高侧窗,直接或间接的渗透到空间中. 自然光的充分介入,建立了空间和时间之间不可分割的关联.随着一天中太阳的轨迹变化和四季的更替,空间的光影表情永远在变化,也许正是这些一个个不可再生的瞬间印象,才是对永久记忆的最贴切的表达。

Client: CR Land 华润置地Architect: Vector Architects 直向建筑 Design-partner-in-charge: 董功 Gong DongProject Architect: 陈嘉俊 Jiajun Chen,孙群 Qun Sun Structure and Material:Steel Structure钢结构Corten Steel Panel, Fibre Glass Panel锈钢板, 玻璃钢格栅板Self-levelling Floor, Gypsum Board, Bamboo Veneer Ceiling 自流平,石膏板,竹饰面天花板Building Area: 900m2Design Period: 07/2009-11/2009Construction Period:09/2009-12/2009Structural/Mechanical Engineer:Huanyu Design Institute, Hefei 合肥环宇设计院Photo Credit:Shuhe Photo舒赫摄影Vector Architects直向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