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神话》:成龙教授“指西打东”

2018-05-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因为对成龙电影的信任.对成龙品牌的信任,我看了新片<神话>,成为成龙教授希望的2亿中国观众中的一名观众.观后,我有点同意读者"香木"的话:"<神话>本来不错,他(成龙)偏要主演.看一个老男人和貌美如花的金喜善演绎时空交错的爱情故事,怎么看都不觉得有火花闪现啊.(此处删去涉嫌言辞刻薄的文字)<神话>里面的南宫将军邵兵不错,应该由他来主演."我看到成龙扮演的角色,想起20多年前他年轻时候的神采,我记得从报纸上看到美国某地还专门设立了一

因为对成龙电影的信任、对成龙品牌的信任,我看了新片《神话》,成为成龙教授希望的2亿中国观众中的一名观众。观后,我有点同意读者“香木”的话:“《神话》本来不错,他(成龙)偏要主演。看一个老男人和貌美如花的金喜善演绎时空交错的爱情故事,怎么看都不觉得有火花闪现啊。(此处删去涉嫌言辞刻薄的文字)《神话》里面的南宫将军邵兵不错,应该由他来主演。”

我看到成龙扮演的角色,想起20多年前他年轻时候的神采,我记得从报纸上看到美国某地还专门设立了一个节日:“成龙日”。然而,当年的英雄,如今银幕上重披铠甲,却已非当年模样,的确是“少年英雄江湖老”。另外我还觉得《神话》过于曲折了些—曲折本来是好的,但是过于曲折离奇,就看上去很不轻松,应该把味道搞得更有意思一些。如果把电影比作食物,像馒头之类的,我的感觉是:《神话》发酸。并由此感到成龙教授确实是想为电影做些实际的事情,他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这话怎么讲?想起了吾乡俗语:“心用过,蒸酸馍(馒头)”——平常家庭主妇蒸馍,很随意、很自然:发酵面、和面、发面、醒面、揉面直到做馍、上锅蒸,极少出错。可一遇到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因为事关重大,主妇们往往担心面发不好或疏忽了别的什么,老不放心,一会儿一检查一会儿一检查,用心比平常细密得多,却往往因为过于细密,反而把面发不好,蒸出的馍有酸味儿。人们从这里总结出生活的哲理:“心用过,蒸酸馍”。我看电影《神话》就自自然然想起了这句已显陌生的西北俗话。这虽是乡间俗语,却很有禅意哩!不是有那句话:“平常心是道”吗?主妇们就是在失去了“平常心”的情况下,把馍(馒头)蒸酸的。

有读者给我发邮件,让我解释上一篇稿子《成龙教授的两顶帽子》中的话:“成龙教授近两年的话,让人有悲壮之感。”是什么意思?我的意思就是他偏离了“平常心”,比如读者“香木”说的他不服老。天下所有的“不服老”都是不愿意接受事物的平常规律,“不服老”的人是不是感到“老”是可耻的、可怜的,因此不愿意接受?如是,这就失去了“平常心”,老是规律,是必然的,谁都会老。成龙先生日前在北大演讲,说了一句很谦虚的话:你们的学问都比我好,谈学问我谈不过你们,我谈电影。他说自己想拍中国文物历尽劫难的电影,要用电影向那些曾经掠夺我们国家文物的西方列强问话:“你们抢走我们的文物什么时候归还?”

电影可以承担这样的功能,但不是只有承担这样的功能才能拍出好电影。《火烧圆明园》不都问过了吗?文艺可以承担别的社会功能,只有自自然然地表现出别的社会功能,效果才好,才是文艺的“平常心”,此即规律;而不是为了承担而去承担,“为文物而文艺”,会使文艺受到“文物”的拘束。

我倒是希望成龙教授努力去实现他2亿中国电影观众的理想,他在这方面怎么琢磨都不为过,他怎么琢磨,动的都是他自己的本分,即“平常心”。有人说:何以见得成龙先生不是动的“平常心”?他说“崇高”话,动“平常心”不行吗?行!怎么不行呢?这一招果然不错,可暂名为:“指西打东”——指着西方抢掠中国宝贝的野狗列强骂,打的是东方(中国)2亿人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