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味菊医案经验集 名医经验——祝味菊验方

2018-04-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验方一.附子小青龙汤[组成]黄厚附片(先煎)15g  麻黄9g  姜半夏15g  桂枝9g  白芍15g  细辛3g  干姜6g  五味子9

验方一、附子小青龙汤[组成]黄厚附片(先煎)15g  麻黄9g  姜半夏15g  桂枝9g  白芍15g  细辛3g  干姜6g  五味子9g(上二味同打),炙甘草9g。

水煎服。[功效]扶阳温肺,祛寒化饮。[临床应用]主治素患痰饮,气阳不足,复因感受风寒而诱发咳嗽痰喘者,方中主用附子一药,辛热善走,大助阳气而驱阴寒之邪;且合用仲景小青龙汤方,功能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其中麻黄、桂枝能宣肺解表,重用桂枝配白芍以调和营卫;干姜、细辛可温化寒饮、而干姜、五味子合用,散中有收,功能开合肺气;甘草调和诸药,且与附子、干姜合用,具辛甘化阳之效。

又重用姜半夏以燥湿化痰,加白芥子以豁痰利气,其效益彰。二、温阳逐饮四子汤[组成]熟附子(先煎)12~15g  白芥子、莱菔子、苏子(包煎)、桂枝、陈皮各9g  姜半夏12~15g  磁石(先煎)30g。

水煎服。[功效]温扶中阳,化痰逐饮。[主治]病久阳微,痰饮内留胸胁者。饮邪停留,遇寒则聚,得温则行。故方用附子为君,配以桂枝,磁石,以扶阳纳气,辅以三子养亲汤、半夏、陈皮以温化痰饮。

加味法:根据病情的轻重,体质的强弱,吞服适量的控涎丹,以助逐饮之力;或加柴胡作为引经之药。三、温潜强心治虚脱方[组成]附片24g  别直参12g  肉桂(研冲)3g  炮姜炭6g  生龙齿30g  灵磁石60g  酸枣仁45g  朱茯神18g  枸杞、龙眼肉各15g。

水煎服。[功效]温里潜阳,强心救脱。

[主治]伤寒气阳大伤,邪恋不退,元阳欲脱者。方中附子、别直参,大温大补,回阳益气,配以肉桂、炮姜,助阳消阴;伍用枸杞子,以滋阴壮阳。附子合龙齿、磁石、酸枣仁、茯神、龙眼肉等以潜镇浮阳,养心安神,共奏强心固脱之功。

四、温经通络治鹤膝风重症方[组成]黄厚附片(先煎)24g  黄芪60g  人参(先煎)9g  熟地24克(砂仁3克拌),当归、丹参、牛膝各12g  麻黄、炮姜各9g  鸡血藤18g  鹿角9g。

水煎服。[功效]补阳益阴,温养气血。[主治]鹤膝风阳气衰弱,寒湿内侵,气血凝滞为患。祝氏谓:治重症鹤膝风,首当重用附子以振奋阳气,配人参、黄芪以补气,熟地养阴与鹿角之温养为主,再配麻黄、炮姜等,相辅相成,疗效极好。

昔贤有“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正此之谓。五、潜阳豁痰治狂症方[组成]黄厚附片15g  磁石45g  生龙齿30g  瓦楞子30克(上四味均先煎),炙甘草9g  酸枣仁24g  朱茯神12g  石菖蒲、天竹黄、柏子仁、陈胆星各9g。

水煎服。

[功效]潜镇浮阳,豁痰宣窍。[主治]郁怒之后,情志怫郁不伸,心悸不宁,狂走喧扰之症。祝氏根据前人所谓“阳气虚者为狂”之理,认为阳气虚则虚阳必浮。故方中重用附子配磁石、龙齿等以温潜浮阳。陈胆星、天竹黄,合瓦楞子以清涤痰积。

石菖蒲、朱茯神、酸枣仁、炙甘草等以宣窍养心安神。证治经验一、长于温补祝味菊医生治虚弱之病,善用温补法,其因清阳下陷致虚者,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肾气不足,阴阳两虚者,用金匮肾气丸,或景岳右归饮法;阳虚上浮者,以桂枝龙骨牡蛎法,温而潜阳,此其治虚之大略也,惟不用清补之法。

弟子问其故曰:“清补并用者,寒凉以抑其无形之气,滋补以灌输其有形之资,凡虚体而兴奋太过者,似可用清补之法,削有余以补不足,不亦可乎?何以老师排除清补之深也?”祝氏曰:“济平之道。

以善为主,所谓削有余以补不足,非至善之道,夫阴质不足,补之可耳,阳气有余,乃属佳象。《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岂可伤及阳气,而令其虚乎?余行医多年,以经验所得,清补非但无益,而身体反受损也。

”祝氏治虚损病人,运用《内经》之方法,损者益之,劳者温之,于处方中,阴阳并用,气血双补,冬令则用膏方。曾治一男性患者,16岁。

气血两亏、面色(白光)白,不思纳谷,精神萎顿,行路则气急,舌质淡红,脉虚细。乃进膏方:黄厚附片(先煎)、黄芪、党参、朱茯神各90g  酸枣仁60g  炙远志40g  活磁石(先煎)、制首乌各120g  破故纸60g  仙灵脾40g  枸杞子、菟丝饼各60g  桑寄生90g  牛膝120g  炒白芍、益智仁各50g  鹿角胶、羊肉胶各120g  再加红枣冰糖收膏。

病人家长取方后,心有不择,难道16岁之少年,可服此大剂温补乎!乃取方询问某医生,一见此方即曰:“小儿为纯阳之体,以少年而论,亦属纯阳之列,而气血并补,并参与血肉之品,少年服之,害多益少,吾恐服此方内热弥漫,疮疖丛生,以不服此补药为是”家属心动,不敢煎膏。

其叔亦知医曰:“祝医生之膏方,气血双补。为此儿虚弱之要药。”于是遂免服一料,少年面色大有好转,再服两料,身体健康。

祝氏除膏方外,常用一些药物,颇有功效。如:“紫河车”,有温补气血精血之功,他最赏用此药,许多虚弱病人,甚至劳瘵者,用温补药再配合紫河车而获效;“龟龄集”,原出于山西太原,已有多年,补肾阴阳,效果甚佳,现市上仍有出售;“鹿制品”如:鹿茸、鹿角胶、鹿肉、鹿筋等,补力较大,对于肾阳虚病人,祝氏常用之。

二、辨证施治胆囊结石治疗胆囊结石,一般均用排石剂,如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甚则大黄、栀子、玄明粉等,以一下之后,可以排出结石,事实上,并非用此皆能获效,亦有不少病人因此而增重者。

祝氏治此病极多,有一张姓患者,面容憔悴而带黑色,四肢无力,肝区隐隐作痛,有时牵引后背痛,数月以来,无一日之停。

遍求名医诊治,冀能减少苦痛,某医生曰:“君患胆囊结石,已属确诊,痛则不通,不通则痛,应以排石为主。”用金钱草、鸡内金之属,毫无寸效。于是又换一医曰:“前医处方虽是,惟手段太小耳。

”于前方中再加大黄、玄明粉、瓜蒌仁之类,日泻数次,甚觉萎顿,但结石未被排出。又至西医院外科,请求手术治疗。医师因患者身体虚弱,暂时不能手术,应俟体力恢复,再行手术为宜。病人展转思维,毫无他法,后经友人介绍至祝氏处医治,祝了解其全部发病经过后曰:“治病须辨证论治,要有整体观念,如仅执成方以治病,非良策也。

君身体虚弱,又患有结石,余用先顾正气,佐以疏肝胆之品,可一试之。”处方:黄厚附片12克(先煎),柴胡、川续断、枸杞子、枳壳、延胡索、制香附各9g  鸡血藤12g  炙草6g。

先服4帖,精神较振,肝区隐痛及肩部反射疼痛均止,再服4剂,诸症悉除。医案案一、感冒王×,男,1939年11月3日初诊症状:鼻塞微呛,苔润,脉息弦细。

病理:正虚阳浮,风邪外干。诊断:感冒。治法:当予潜阳和表。处方:灵磁石45g(先煎)  石决明45g(先煎)  川桂枝9g  生白芍9g  白杏仁12g  仙半夏15g  赤苓15g  黄附片12g(先煎)  竹茹9g  桑寄生15g  生姜9g。

二诊(11月6日):前恙渐瘥,苔腻,脉沉细。浮阳较敛,表邪未清。再予前法损益。上方去赤苓、桑寄生,加炒茅术15g  朱茯神18g  制川朴4.5g  牛膝炭9g  半夏改用24g  附片改用15g。

三诊(11月8日):鼻塞已除,二便调,睡眠不熟,苔腻,脉虚细。再予前法损益。灵磁石45g(先煎)  生龙齿30g  黄附片15g(先煎)  朱茯神18g  姜半夏24g  炒茅术15g  酸枣仁24g  大腹皮12g  夜交藤12g  带皮砂仁9g  巴戟天18g  淡干姜4.

5g。案二、感冒下利陈×,女,1939年7月1日初诊。症状:恶寒发热,汗出不彻,不利腹满,苔白腻,脉沉紧。病理:凉风干表,生冷伤中,营卫不和,脾失运化。

诊断:感冒。治法:当予辛温淡化。处方:漂苍术15g  川羌活9g  粉葛根9g  广香薷3克(后下),带皮苓18g  姜半夏15g  大腹皮12g  陈薤白9g  川桂枝6g  黄附片15g  淡干姜9g  灵磁石30g  炒泽泻9g。

二诊(7月4日):肌热平,下利亦瘥,苔腻,汗多,肢麻,脉息细缓。

再予温潜淡化。灵磁石30g  黄附片18g  朱茯神18g  酸枣仁24g  带皮苓18g  姜半夏15g  大腹皮12g  淡干姜6g  上安桂4.

5g  炒茅术15g  西砂仁9g  生牡蛎30g。案三、伤寒翁×,男,1941年3月9日初诊。症状:肌热1周未解,苔腻,无汗,寐不安,脉浮缓。

病理:寒邪外束,中湿遏阻,营卫不和,三焦失化。诊断:伤寒湿阻。治法:当予温潜辛化。处方:灵磁石30g  水炙麻黄6g  紫石英30g  姜半夏12g  苏梗6g  大腹皮9g  云茯神12g  川桂枝6g  黄附片12g  生茅术12g  黄郁金6g  白杏仁9g  生姜9g。

二诊(3月10日):汗犹未彻,苔腻,泛呕,脉浮缓。再予温潜辛化。灵磁石45g  云茯神12g  水炙麻黄4.5g  酸枣仁15g  大腹皮9g  黄郁金6g  乌附块12g  姜半夏18g  川桂枝6g  生茅术12g  苏梗6g  白蔻仁6g  生姜9g。

三诊(3月12日):肌热平,苔腻,作呕,脉息沉缓。

表和中阳未化,食物阻滞。再予温潜消化。上方去麻黄、郁金、白豆蔻,加焦枳实9g  淡干姜6g  炒白芍6g  炒麦芽12g。四诊(3月14日):热平,苔化,纳呆,便秘,脉息虚缓。

病去正虚,心脾不足。再予潜阳益脾。灵磁石30g  酸枣仁15g  炒茅术12g  云茯神12g  带皮砂仁6g  炒麦芽12g  乌附块15g  生牡蛎30g  姜半夏18g  苏梗6g  淡干姜4.

5g  大腹皮9g。案四、伤寒坏症樊×,男,1939年8月1日初诊。

症状:病经月余,肌热复炽,神衰语乱,筋惕肉(目闰),腹硬满,脉微欲绝。病理:伤寒正虚邪恋,心力衰惫已呈虚脱之象。诊断:伤寒坏症。治法:姑予潜阳强心。处方:黄附片24g  别直参12g  上安桂3克(研冲),炮姜炭6g  生龙齿30g  灵磁石60g  酸枣仁45g  朱茯神18g  甘枸杞15g  龙眼肉15g。

二诊(8月2日):筋惕稍瘥,已得寐,大便行,腹部略软,脉息虚细而略缓。心力稍佳,腑气已行。再予前法损益。上方别直参改用9g  加紫贝齿45g  仙半夏15g  鸡子黄一枚(打冲)。

案五、湿温单×,男,1941年9月13日初诊。症状:肌热已近二周,胸闷,苔腻,肢酸头痛,脉息弦细。病理:湿蕴于中,凉风干表,中阳不足,营卫失调。诊断:湿温。治法:当予辛温淡化。

处方:磁石30g  枣仁18g  川桂枝9g  附片15g  姜半夏18g  水炙麻黄4.5g  茯神12g  生茅术15g  大腹皮12g  黄郁金9g  生姜12g。

二诊(9月15日):汗出肌热已减,项强背痛,脉仍弦细。上方去麻黄、郁金,加羌、独活各9g  杏仁12g  炒苡仁18g。

三诊(9月17日):肌热平,项背强痛已瘥,下肢酸麻,舌苔白腻,脉转细缓。表和湿邪尚盛,中阳不足。磁石45g  桂枝9g  巴戟24 (酒炒),附片18g  独活9g  茅术15g  枣仁18g  炒苡仁18g  姜半夏15g  桑枝15g  仙灵脾12g  宣木瓜12g  生姜12g。

案六、黄疸胡×,童,1941年3月6日初诊。症状:发热后,苔腻,纳呆,肤黄,脉缓。病理:阳虚中寒,三焦失化。诊断:湿邪郁蒸发黄。治法:当予温化。处方:北茵陈15g  乌附块12g  生茅术15g  黄郁金9g  川桂木9g  藿梗9g  炒泽泻12g  带皮苓18g  姜半夏15g  大腹皮12g  北柴胡4.

5g  生姜9g。二诊(3月1日):纳少肤黄,脉息细而缓。中阳不足,心力亦衰。再予温渗。北茵陈15g  安桂4.5克(后入),黄附块15g  淡干姜6g  生白术15g  赤芩15g  炒泽泻15g  北柴胡4.

5g  黄郁金9g  带皮砂仁9g  云茯神15g  酸枣仁24g。

案七、肺风案张×,童,1941年2月24日初诊。症状:肌热旬余未解,咳呛不爽,胸胁引痛,苔腻,脉虚缓。病理:寒邪外干,肺气壅遏,营卫失其调节。诊断:肺风。治法:当予温潜辛开。处方:蜜炙麻黄6g  白苏子9g  白芥子6g  白杏仁12g  黄附片15g  灵磁石45g  仙半夏12g  生紫菀12g  黄郁金9g  云茯神15g  酸枣仁18g  制川朴4.

5g  生姜9g。二诊(2月28日):肌热渐平,咳呛痰多气促,苔白腻,脉虚细。表和,肺气未肃,中阳不足。再予温中肃肺。

灵磁石30g  云茯神18g  蜜炙麻黄4.5g  蒸百部9g  姜半夏15g  黄附片15g  酸枣仁24g  白苏子9g  白杏仁12g  炒茅术15g  淡干姜6g  远志4.

5g。三诊(3月3日):肌热平,咳呛气逆,苔白,脉虚细。表和,心肾不足,肺气未肃。再予前法损益。磁石30g  茯神15g  炒茅术15g  炙苏子9g  炙紫菀12g  黄附片18g  酸枣仁30g  姜半夏12g  蒸百部9g  淡干姜6g  炙远志4.

5g  黑锡丹12g。案八、肺损兼新感叶×,男,1941年9月12日初诊。症状:咳呛不爽,肌热微有起伏,苔白,脉浮弦。病理:风邪外干,卫气不和,肺失清肃。

诊断:肺损兼新感。治法:潜阳和营,兼肃肺气。处方:炙苏子9g  川桂枝6g  生白芍9g  生紫菀12g  蒸百部9g  仙半夏15g  生牡蛎45g  茯神15g  生三七4.

5g  黑锡丹4.5g。二诊(9月14日):肌热平,咳呛略减,便秘,苔白,脉转沉细而略数。表邪解,肺气未肃,腑气不行。

再予潜阳肃肺,兼和大肠。上方去桂枝、白芍,加杏仁12g  枣仁24g  麦芽15g  生白术15g  橘饼1枚,蜜和芝麻油和匀开水冲服。三诊(9月17日):咳呛爽,大便已行,溲畅,苔白,脉息沉细而略数。

再予潜阳肃肺。上方去杏仁、麦芽、白术、蜜和麻油,加炒茅术15g  炮姜炭6g  沙苑子15g。四诊(9月20日):咳减,二便已顺,白苔渐化,脉息细而略缓。

灵磁石45g  酸枣仁24g  生牡蛎30g  炙苏子9g  炙紫菀12g  蒸百部9g  生白术15g  仙半夏15g  云茯神15g  仙灵脾9g  淡干姜4.

5g  生三七4.5g  黑锡丹6g。五诊(9月25日):眠食俱安,二便亦调,咳减苔化,脉息沉细略缓。

再予潜阳摄肾,兼肃肺气。上方去仙灵脾、三七,白术改为茅术,加覆盆子12g  炙款冬6g。案九、哮喘张×,女,1941年1月13日初诊。症状:哮症忽发,不得卧,咳唾白沫,苔白,脉虚缓。

病理:中寒饮聚,肺气素虚,暴寒外侵,中阳失化。诊断:哮喘。治法:当予温中肃肺,佐以摄肾之品。处方:蜜炙麻黄4.5g  白芥子6g  白苏子9g  黄附片30g  云茯神18g  酸枣仁24g  姜半夏24g  制川朴4.

5g  白杏仁12g  干菖蒲0.9g  生牡蛎30g  淡干姜9g  黑锡丹15g。

二诊(1月14日):咳哮稍瘥,吐痰已爽,脉息略缓。心力稍佳,肺仍未肃。再予温培心肾,兼肃肺气。上方去杏仁、菖蒲,酸枣仁改为30g  加远志4.5g  蒸百部9g。

案十、下虚痰饮郑×,男,1941年2月12日初诊。症状:咳呛上气,痰多,苔腻,脉息芤而微数。病理:痰饮中聚,肺气不肃,肾失摄纲,心力亦感不足。诊断:下虚痰饮。治法:当予强心摄肾,兼肃肺气。处方:紫苏子9g  白芥子4.

5g  蜜炙麻黄3g  姜半夏15g  北五味2.4g  酸枣仁24g  炒茅术15g,淡干姜4.5g,黄附片15g,炙细辛3g  仙灵脾12g  灵磁石60g  黑锡丹18g  云茯神18g。

二诊(2月16日):咳呛上气较瘥,脉息转缓而软。上方去细辛、五味子、磁石,加巴戟天24g  黄附片改为24g  枣仁改为30g。

案十一、厥症樊×,女,1937年4月15日初诊。症状:本病腹水,骤见昏厥,肢温,面赤,目反,四肢强直,脉息弦芤而数。病理:气血上并。

诊断:厥症。治法:当予资寿解语汤法。处方:羚羊尖4.5g(锉、先煎1小时),肉桂3g(后入),附片15g(先煎),水炙南星12g,酸枣仁24g,灵磁石60g,朱茯神15g,川羌活4.5g,火麻仁15g,仙半夏18g,竹沥一汤匙(冲服),生姜汁1茶匙(冲服)。

二诊(4月16日):厥稍定,已能发言,但错乱无度,神识仍未清明。脉仍芤数,再予前法损益。黄附片18g  灵磁石60g  生龙齿30g  酸枣仁30g  朱茯神18g  仙半夏18g  水炙南星12g  上安桂3g  仙灵脾12g  巴戟天18g  竹沥30克(冲服),生姜汁一茶匙(冲服)。

案十二、心肾两亏吴×,男,1941年2月20日初诊。症状:耳鸣目眩,心悸,肢麻,脉息弦芤。病理:心肾阳气不足,神衰脾弱,消化不良。诊断:心肾两亏。治法:当予温养为主。

处方:生鹿角18g  巴戟天30g  紫石英45g  仙灵脾12g  川杜仲15g  黄附片45g  酸枣仁24g  朱茯神18g  灵磁石45g  炒茅术15g  姜半夏18g  淡干姜9g  棉子霜15g。

二诊(2月25日):诸恙渐瘥,脉息仍弦。再予温养。上方去茯神、紫石英,加桂枝9g  炒牛膝9g  磁石改为60g。

三诊(3月11日):头胀瘥,腰酸,脉息略缓。再予扶阳益肾。生鹿角18g  灵磁石60g  仙灵脾12g  狗脊15g  炒茅术15g  黄附片45g  巴戟天30g  千年健15g  川杜仲15g  姜半夏18g  淡干姜9g  小茴香4.

5g  棉子霜15g。案十三、肝肿沈,男,1940年1月27日初诊。症状:右胁痞硬,嗳气肢浮,脉息虚而微数。病理:气虚湿盛,肝脏肿大,血行障碍。诊断:肝肿。治法:当予温化为主。

处方:生牡蛎30g  北柴胡9g  酒炒当归9g  陈枳壳9g  黄郁金9g  炒茅术15g  赤苓皮15g  大腹皮12g  黄附片12g  水炙南星12g  生姜9g。

二诊(1月31日):再予舒肝理脾。生牡蛎45g  北柴胡6g  酒炒当归12g  炒茅术15g  炒青皮6g  大腹皮12g  水炙南星12g  仙半夏18g  藿梗9g  青木香4.

5g  生姜9g。案十四、单腹胀施×,女,1939年5月25日初诊。

症状:病已经年,初起全身肿胀,近年四肢尽消,单腹肿胀,口干,纳呆,泛恶,溲少,脉沉微。病理:心脾两虚,水津失布,水聚于中,已成臌胀。诊断:单腹胀。治法:当予强心益脾。

处方:黄厚附片18g  川椒目18g  生白术15g  带皮苓18g  大腹皮12g  砂蔻壳各9g  上安桂4.5克(冲服),仙灵脾12g  生谷芽15g  酸枣仁30g。

二诊(5月30日):前方服后,腰部稍宽,略能进食,脉仍微细。脾运稍动,但正气未复。再予强心理脾。黄附块24g  带皮茯苓24g  生白术15g  上安桂4.

5g  仙灵脾12g  酸枣仁30g  桑寄生15g  川椒目9g  大腹皮12g  西砂壳9g  生姜9g。

案十五、水肿朱×,男,1941年1月12日初诊。症状:气促痰多,溲少,腹膨,下肢肿胀,脉沉细而虚。病理:心肾两虚,脾湿复盛,肝气郁而不达,三焦俱失疏化。诊断:水肿。治法:当予扶阳强心益肾,兼理三焦。

处方:黄附片18g  生牡蛎45g  带皮苓24g  大腹皮12g  炒茅术15g  安桂4.5g  川椒目12g  炒青皮4.

5g  生姜皮9g  西砂壳9g  刺蒺藜12g  姜半夏18g  仙灵脾12g。二诊(1月14日):逆气稍瘥,痰爽,囊肿渐消,大便行,溲亦增,脉仍虚缓。

中阳稍化,心脾仍衰。再予前法损益。上方去半夏、青皮、蒺藜、茅术改白术,附片改为24g,加胡芦巴9g,灵磁石45g,酸枣仁24g。三诊(1月16日):全身浮肿渐消,忽增咳呛,脉仍虚缓。

心力稍佳,中阳未化;新感外邪,肺气不肃。再予扶阳强心,兼肃肺气。蜜炙麻黄4.5g  白杏仁12g  黄附块30g  带皮苓24g  白苏子9g  川桂木9g  仙灵脾12g  灵磁石60g  酸枣仁24g  生白术15g  大腹皮12g  川椒目12g  生姜12g。

案十六、滞下李×,女,1939年8月2日初诊。

症状:发热,头痛,体酸,腹痛,滞下,苔腻,脉弦细。病理:湿浊内蕴,风寒外束,营卫不和,三焦失化。诊断:滞下。治法:当予辛开温导。处方:川羌活6g  广香薷3g  白杏仁12g  大腹皮12g  漂苍术15g  姜半夏15g  制草乌6g  山查炭9g  莱菔子9g  酒军4.

5g  广木香4.5g  生姜9g。二诊(8月3日):肌热汗出较平,滞下略爽,腹痛,苔腻,脉息转缓。表气较和,内邪未清。再予辛开。上方去香薷、莱菔子、生姜,加鲜藿香9g,淡干姜6g,陈薤白9g,桔梗9g,姜汁炒酒川连1.

5g。三诊(8月4日):肌热已平,腹痛滞下未瘥,苔腻,胸痞,脉息虚缓。表已和,正虚内邪未除。再予扶正导滞。黄附块15g(先煎),灵磁石45g  朱茯神18g  酸枣仁30g  姜半夏24g  黄郁金6g  淡苁蓉12g  莱菔子15g  山查炭9g  广木香4.

5g  陈薤白15g  炒茅术15g  炮姜炭9g。

四诊(8月6日):滞下渐瘥,苔浊,中满,寐不安,脉沉缓。胃气不和,饮邪格拒。再予潜阳和中。黄附片18g  灵磁石60g  生龙齿45g  生牡蛎45g  姜半夏15g  云茯神18g  破故纸15g  炒茅术15g  覆盆子12g  炒莱菔子9g  大腹皮12g  山查炭9g  炮姜炭9g。

五诊(8月8日):滞下已瘥,苔化,寐稍安,脉沉缓。再予前法损益。黄附片24g  灵磁石60g  生龙齿45g  姜半夏24g  云茯神18g  炒茅术15g  巴戟天18g  仙灵脾12g  大腹皮12g  胡芦巴12g  藿梗9g  制川朴6g  生姜12g。

六诊(8月10日):胃纳见苏,溲少,脉沉缓。再予温潜淡化。上方去胡芦巴、川朴,加酸枣仁24g  炒麦芽15g  茅术改于术,半夏改为15g。

七诊(8月12日):上方加紫石英30g  生首乌15g  淡干姜6g。案十七、休息痢顾×,男,1940年1月23日初诊。症状:腹泻经年不已,时见赤白,苔白腻,脉沉细。

病理:中寒湿盛,痢后湿邪未清。诊断:休息痢。治法:当予温中化滞。处方:漂苍术15g  黄附块15g  炮姜9g  上安桂4.5g  赤石脂24g  大腹皮12g  姜半夏15g  油当归9g  煨诃子肉9g  破故纸15g  肉豆蔻9g  淡苁蓉9g  苦参子3粒(桂圆肉包吞)。

二诊(1月26日):上方去当归、苁蓉,加西砂仁9g  淡吴萸9g。三诊(1月29日):前恙稍瘥,脉仍虚细。上方去破故纸、肉豆蔻、吴萸,加玉桔梗9g  益智仁9g  陈薤白9g。

四诊(2月1日):上方去益智仁、诃子肉、砂仁、苦参子,加广木香4.5g  油当归12g。案十八、脱肛陈×,男,1940年2月2日初诊。症状:痔痛,肛脱,纳呆,脉虚缓。病理:气虚下陷。

诊断:脱肛。治法:当予补中益气汤法。处方:生西芪15g  炒白术15g  潞党参9g  陈皮6g  土炒当归6g  大腹皮9g  桑寄生15g  炙升麻4.

5g  北柴胡4.5g  槐角炭12g。案十九、阳浮中湿痛经施×,女,1941年3月1日初诊。症状:经至腹痛,带下,盗汗,苔厚腻,脉虚细。病理:阳浮中湿,冲任不调,卫外失固。

诊断:痛经,阳浮中湿。治法:当予温潜淡化。处方:黄附片18g  生牡蛎45g  胡芦巴12g  桑寄生15g  生白芍15g  淡干姜6g  炒茅术15g  大腹皮12g  姜半夏24g  带皮苓18g  陈艾叶9g  白鸡冠花12g。

二诊(3月4日):盗汗、腹痛较瘥,口苦,苔腻,脉仍虚细。

再予温潜淡化。上方去艾叶、鸡冠花,加酸枣仁24g  仙灵脾12g  焦续断9g  小茴香4.5g。案二十、脚肿安×,男,1939年12月15日初诊。

症状:脚肿,苔腻,脉息缓大。病理:阳虚,心脾不足,湿邪下注。诊断:湿气脚肿。治法:当予温化淡渗为主。处方:生茅术15g  黄附片18g  川桂枝9g  生苡仁24g  木防己12g  灵磁石45g  川独活6g  宣木瓜15g  大腹皮12g  姜半夏15g。

二诊(12月26日):脚肿渐消,脉仍缓大。

再予通阳化湿,以丸剂缓调。黄附块90g  生苡仁120g  灵磁石120g  川牛膝45g  木防90g  仙灵脾60g  宣木瓜120g   老松节60g  巴戟天90g  川桂枝60g  川独活60g  桑寄生120g  生三七30g,棉子霜90g。

上药如法炮制,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5粒,日3服,饭前白汤下。

案二十一、痛经孙×,女,1941年3月10日初诊。症状:痛经,月事将至,矢气,肢酸,脉息沉缓。病理:阳虚,冲任寒阻。诊断:痛经。治法:当予扶阳温经。处方:黄附片18g  酒炒当归15g  上安桂4.

5克(后下),胡芦巴15g  制香附9g  煨姜12g  灵磁石45g  酸枣仁24g  萱草根15g  大腹皮12g  破故纸15g  小茴香4.

5g  陈艾叶9g。二诊(3月15日):月事已至,腹痛稍瘥,乏力,肢酸,脉息沉细而缓。再予温经扶阳。

上方去胡芦巴、破胡纸、香附、小茴香,加桑寄生15g  仙灵脾12g  云茯神15g。案二十二、崩漏丁×,女,1941年7月1日初诊。症状:崩复发,淋漓不已,用力即甚,头昏腰酸,脉息虚数。

病理:亡血过多,气虚失御,瘀血不未尽,冲任不调。诊断:崩漏。治法:当予温固。处方:别直参9g  菟丝饼15g  破故纸15g  炒杜仲15g  桑寄生15g  焦续断12g  云茯神18g  生三七4.

5g  乌贼骨15g  酸枣仁24g  茜草根4.5g  大腹皮12g。二诊(7月3日):崩漏较瘥,头昏腰酸已除,脉息虚数。

再予前法。上方去杜仲、续断、大腹皮,加生西芪12g  覆盆子12g  茅术15g  炮姜9g。案二十三、骨痨陆×,童,1941年3月1日初诊。

症状:背叠胸高,足痿不能行,疼痛不得寐,肌热起伏,脉息虚数。病理:痨瘵伤及督脉,颇为棘手。诊断:骨痨。治法:当予甘温为主。处方:生鹿角12g  巴戟天18g  仙灵脾9g  狗脊12g  川杜仲12g  炒白术12g  制草乌6g  川羌活4.

5g  云茯神12g  酸枣仁18g  灵磁石60g。

二诊(3月4日):肌热渐平,寐稍安,脉仍如故。上方去茯神,加水炙南星12g  骨碎补9g  生谷芽12g  巴戟天改用24g  仙灵脾改用1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