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想知道纽约时报如何评价许钦松

2017-11-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张演钦(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理事)5月29日,许钦松山水画展研讨会在广东美术馆举行.我在研讨会上提醒大家多关注细节.

■张演钦(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理事)

5月29日,许钦松山水画展研讨会在广东美术馆举行。我在研讨会上提醒大家多关注细节。因为我想,再宏大的美术史,也还是得靠对一个个细节的仔细推敲而得以构建成功的。

当天,我提出两个细节尤其值得关注。一个是:国家领导人参观许钦松北京站展览的时候,为什么大家都没戴领带?

最近一次八国集团峰会,新上任的法国总统是会议上唯一佩戴领带的领导人。奥巴马发现这一点后,当面提醒他摘下领带。可见,一条小小的领带,也还是值得关注的。一般人戴不戴无所谓,但政要戴不戴,也许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

另一个细节:北京展览的时候,许钦松先生告诉我:纽约时报主编也来现场观看展览了。

纽约时报,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它的主编来了,说明什么问题?谁请的?为什么请?很多中国人都看不懂国画,所以,我对外国人能够看懂中国画不抱乐观态度,即使他贵为纽约时报主编。既然不懂,为什么他会来?为什么请他来?后来报道出来没?我不知道。

我特别想知道纽约时报是怎么样报道和评价许钦松的。由此我在猜想:请他来,是否和我们的文化走出去战略有关?文化要“走出去”,当然以选择纽约时报为首选窗口,就像我们的国家形象片要在纽约时代广场播放一样。

假如和文化走出去战略有关的话,为什么选择了让许钦松走出去?许钦松的作品符合了文化走出去的哪些标准?这个标准由谁确定的?机制如何运转?当然,假如所有这一切都不成立,但我也极有兴趣了解一下:外国人对中国绘画究竟有何观感?

说到纽约时报,当天我也认为:此次许钦松展览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方面,就是让我们思考艺术和媒体也就是和社会的关系。此次展览,有关方面在公交车站投放了广告,引起了议论。其实,民国有个叫唐驼的书法家,一天让一架小飞机飞上了天,突然飞机上洒下五彩缤纷的纸张,上面写着他的润格。

可见艺术家做广告这不是什么新鲜事。此次展览,连篇累牍的报道,让人应接不暇。当然,也有不一样的声音,这恰恰证明广东的艺术生态和媒体生态是比较正常的。

许钦松也是有雅量的。但是,艺术史这棵大树上的一根树枝,叫艺术-媒体关系史的树枝,有点发育不良。艺术家面对媒体,保持充分的沟通是最好的态度。现在是传媒时代,而且是微博化的传媒时代,艺术家太需要提高媒介素养了。

此外,我也给大家提出了一个关键词:媒体社会危机应对。目前,危机应对,娱乐明星做得较好。传统一点的艺术家做得还不够。也许有人说:千万别拿我和娱乐明星比。但假如我拿你和达利、毕加索相比呢?达利、毕加索,可是比娱乐明星还要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