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女婿?
父对儿说:我想给你找个媳妇。儿:我自己找!父:但这女孩是比尔盖茨的女儿!儿:真是这样?,那可以!然后其父找到比尔盖茨说:我给你女儿找了一个好老公。比尔盖茨说:不行,我的女儿还小。父说:可这小伙子是世界银行年轻副总裁。比尔盖茨说:真的?那可以考虑。最后其父找到世界银行总裁:我给你推荐一个副总裁。总裁:我这里已经有太多的副总裁了!父说:这小伙子可是比尔盖茨的女婿。总裁:这样呀,那行!...... 生意就是这样做成的。
段子的原创者已无法考证,但却给我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成功模式:原本不合理或者说根本不可能的两件事娶盖茨女儿和做世界银行副总裁,经过一个奇妙的组合就变成可能的合理的了。
这其中究竟什么东西在发挥作用呢?需求,把自己的需求转化为别人的需求。比尔盖茨强烈需求世界银行,世界银行也同样需求比尔盖茨,这个需求,就是双方的共赢点,找到共赢点就找到了成功的出路。
比如你要去应聘一家公司,谋个好职位,过去的方法是首先考虑自己的能力,然后再在公司的职位中找一个和自己门当户对的,可以肯定的是,你不会选择盖茨的女儿式的职位。很多大学毕业生选择扫大街或者做零薪员工,甘愿一切从零开始,这是绝对没有创新和绝对零智慧的选择方式。假如是这个段子里的父亲,他会怎么做呢?他会首先分析这家公司老总的需求,比如他们的公司需要上市,那么老总最感兴趣的就是能够掌控他们上市的证监会领导。这个关系你能够提供吗?不能。好,那么你就需要寻找这个证监会领导对这家公司的需求,找到了,你就成功了。找不到事业上的,就找个人的、私人的需求。
具体答案我提供不了,那需要应聘者下功夫去琢磨去分析了。不过,最起码提供了一个思路,方向明确了,不至于坐以待毙了。其他行业,其他诸事都可以此类推。
当然了,这个例子里面有太多的不可能,比如如果盖茨女儿不同意,如果盖茨和世界银行总裁通个电话,甚至盖茨多问几个问题就都露馅了,生意就做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