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盐防核辐射不靠谱
全国多地现恐慌性购盐 专家称毫无必要
近日,受日本核电站泄漏事故影响,致使全国多地出现食盐抢购潮。有消息称食用碘盐可以防核辐射,专家认为抢购碘盐毫无必要。
对市民听信谣言的抢购行为,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俞荣生说:“日本人都还没吃碘片,苏州人有什么必要抢购碘盐?”他介绍,对防核辐射有一定效果的碘片,每片中含有高达100毫克的碘,与之相比,每公斤食盐中碘含量仅为20-30毫克。再怎么拼命吃碘盐,都起不到任何效果,反而会损害身体健康。
对于另一传闻“日本核泄露污染海水,以后生产的盐都无法食用”,俞荣生表示,日本地震引起的核泄漏危机,至多影响核电站周围很小的一片海水,根本不可能扩散到中国沿海。
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今天还发布了《日本核电站爆炸对苏州的影响及居民如何预防》。这一指导文件中称,日本核电站爆炸后,中国环保部门已在全国范围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大气监测,目前未发现有异常超剂量情况。
苏州市盐务管理局副局长刘群向记者介绍,苏州市场上的食盐基本都是矿盐、湖盐,海盐很少,就算核泄漏真的污染海水,也不会影响食盐的供应与品质。
刘群说,苏州食盐库存达6000吨,可以满足一个月的需求。超市出现的断货现象,完全是抢购引发的物流不畅而已。他同时表示,正规渠道的食盐价格不会上涨,市民应理性对待。
苏州市应急办今天上午还召开了联席会议,公安、商务、物价、盐务等部门共同表示,将联手打击利用谣言哄抬盐价的行为,同时重点保障超市供应。
食盐抢购潮
近日,广东、浙江、安徽、江西等多地发生市民抢购碘盐。抢购者担心日本核电站泄漏对人体有影响,食用碘盐可预防核辐射,有的则担心海水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没法再提炼盐,市民的哄抢直接导致食盐脱销。
据中国江苏网报道,3月16日傍晚,受绍兴等地食盐急购影响,杭州部分超市也出现了食盐急购现象,部分小超市、小卖部食盐卖断货。
据新华网报道,3月16日下午,江西南昌、上饶等部分地区出现食盐供应异常波动,发生食盐抢购。16日晚上,南昌市内一些超市食盐基本已空。
据广州日报报道,广东多个城市居民抢购食盐,一些商家趁机提价,一包盐卖10多块钱。
据中安在线报道,16日晚20时开始,安徽省合肥市各大超市出现疯狂的抢购食盐潮,众多居民纷纷奔跑在各大超市抢购食盐。一些大型超市和沿街百货店食盐均被抢空。
对于我国多地目前出现的恐慌性购盐情况,多省市相关部门已做紧急部署,要求稳定食盐市场,保证食盐的供应。
关于食盐的两个问题
食用含碘食盐是否能预防核辐射呢?
鼓楼医院核医学科专家表示,百姓不需要额外补碘,因为碘过量也容易造成甲状腺疾病。碘盐所含碘属于“微量”,微量的碘起不到阻隔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碘的作用,对防辐射起不到作用。
宁波市环境监测中心辐射监测室主任徐政强认为抢购食盐非常荒谬,“防核辐射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天服用一片碘片(碘化钾片),因为每片碘片中含有100毫克的碘,而根据卫生部的规定每公斤食用盐中碘含量仅为20-30毫克。”
而另据新华社报道,世界卫生组织称,碘化钾片并不是“辐射解毒剂”,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服用,只有在公共卫生机构的明确指导下,才能够服用。
海盐是否会受到核辐射污染呢?
浙江省盐业集团副总经理章朝阳表示,市场上目前也有少量海盐,但是海盐究竟有没有受到辐射,还是要经过检测后才能确定。而且井矿盐和海盐在食用盐的包装袋上就有标明,很容易就能找到。
抢购碘盐毫无必要
据悉为防核辐射不少地方在抢购碘盐,这完全没有必要!一是日本的核辐射到目前为止没有对我国构成威胁,二是碘盐内的碘含量很低(每市斤小于30微克),对防辐射无济于事。卫生部推荐防辐射的碘的用量是成人100毫克,儿童50毫克,并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今天收到多处消息,告抢购食盐。这里告诉各位不必慌张。据环保部门监测,目前浙江全省没有核幅射影响,食盐保证供应。望浙江同学转告。
本人是中盐总公司的,给大家吃颗定心丸
抢购食盐毫无必要,理由如下:
1、全国每年的食盐总消费量基本稳定在700万吨(这个量跟人口成一定比例,只要人口不发生大的改变,就不会有大的波动),而全国一年的盐产量超过4000万吨,绝大部分用作化工原料,一旦有需要,这些产能很容易生产出足够的食盐。
2、目前全国的食盐里面,海盐占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大家平时吃的大部分都是井矿盐,主要原因:一是海盐中含杂质较多,要提纯成本较高,不经济; 二是海盐场占地太大,现在海边的滩涂都很值钱,都在逐步转向海鲜养殖和土地开发,制盐利润率太低了。事实上,在经济发达的南方地区,海盐场早就式微了,这纯粹是经济规律使然。
3、井矿盐的储量非常非常非常丰富,随随便便一个盐矿的储量就几亿吨几十亿吨,全国人民吃个几百年不成问题,分布也很广,四川、湖北、湖南、陕西、江苏、河南、江西这都是大产区,运输不成问题。
4、中国的食盐流通目前还是国家专营,价格控制很严,不用担心有人炒作价格上涨的问题,即便暂时被抢购一空,以各地盐业公司的供应能力,也很快就会保证供应。专营体制虽然有种种弊端,但是在保证食盐供应这一点上,还是很有优势的。
问:井矿盐有无可能被辐射污染,
答:井矿盐不存在辐射问题,理由如下:
1、井矿盐都是内陆水体沉积而成,基本上不与其他矿物质共生,也就是说,这地方原来是一个大海,后来海水被地壳埋住了,水分蒸干后留下的就是盐,所以盐矿一般一大片都是几百米厚的盐层,其中没什么矿物杂质,辐射无从谈起。
2、井矿盐都是用水采法,通俗一点说,就是在盐层上打两根管子进去,一根注入清水,另一根出来的是饱和盐水(别忘了盐是溶于水的),然后将这些饱和盐水蒸发掉,就得到盐,不是煤矿铜矿那种开采方法,所以整个生产过程中也不存在辐射的可能。
问:如果有人哄抬食盐价格怎么办
答:盐价哄抬不起来,理由如下:
1、食盐流通目前是国家专营,零售价格是国家定好的,任何人高价卖都违法,大家随时可以举报。
2、以各地盐业公司的供应能力,如果敞开供应,几乎可以无限量供应,谁也无法买断。
以上情况本人以人格保证其真实性(可能因记忆缘故有所偏差,但基本上就是这样),供大家参考,谣言止于智者,希望大家多转发这个帖子。
浙江省宁波市盐务管理局发布的公告
昨天下午开始(3月15日),市区内部分超市开始出现小包装碘盐抢购苗头。目前已形成一定范围内的抢购风。
经了解和分析,引起此次食盐抢购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近期媒体宣传及民间盛传补碘可防止核辐射;二是认为海水质量将受到核污染,今后生产的海盐不安全,不能食用。
为此,我市盐业部门积极做好食盐供应和宣传解释工作。
一是目前我市各类小包装碘盐库存充足,常规情况下可满足全市2个月的供应量。同时,当前全国盐产大于销,不存在食盐短缺的问题。且全市供应的食盐品种以井矿盐为主,不存在海水污染的问题。而市区内设有国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可连续生产,能够保障全市各类盐产品正常供应。
二是食盐是国家定价产品,目前我市盐产品价格稳定,不会涨价。对于少数零售网点趁机囤积居奇、哄抬盐价的行为,我们将配合物价部门严厉打击。
三是由于部分居民听信传言,集中采购,导致在盐的配送运输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可能导致部分零售网点无法正常及时送达。呼吁广大群众不要听信传言,根据实际需要理性采购食盐。
抢购碘盐的“心理地震”更可怕
日本核电站泄漏事故备受关注,在浙江有谣言称食用碘盐可以防核辐射,引发宁波等一些地方出现碘盐抢购现象,专家认为谣言荒谬,抢购碘盐毫无必要。(3月16日中国新闻网)
这波谣言不胫而走,迅速传播。近日,南京、苏州等地发生市民抢购碘盐。抢购者担心日本核电站爆炸对人体有影响,买点加碘盐回去吃预防核辐射,有的则担心海水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没法再提炼盐。虽然这样的谣言听来令人啼笑皆非,却折射出“心理地震”比强震、海啸乃至“核危机”更可怕。
大凡重大自然灾害或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总会有各种谣言如影相随。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地震后,与之相关的谣言也大量出现。谣言的泛滥显示了灾难之后人们对于信息的高度求知欲。但由于信息的不透明和知识普及的不到位,谣言也会带来一些无谓的恐慌。自福岛第一核电站接连发生4起爆炸事故后,“核恐慌” 的阴云又开始扩散,距离电站千里之遥的部分国人开始担心核辐射可能对自身造成的危害。事实上,此次福岛核电站事故远未形成最坏的结果,即便发生核燃料的泄漏,对中国的影响也不会有人们想像的那么严重。
对此,我国政府作出了积极的应对姿态。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自3月12日起,已全面启动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监测结果已在环境保护部网站上公布。截止15日上午9点的包括北京、上海、沈阳等41个城市的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空气吸收剂量率均在正常水平。目前,我国各地辐射环境监测均未发现异常。相关专家也作出科学解读:在历史上,即使是切尔诺贝利事故这样的严重事故,一般认为其真正造成永久性伤害污染的半径是50公里,而封闭撤离区是半径 30公里,其他衍生灾害也局限在数百公里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释放出的放射性尘埃最远也只到达1100多公里外的瑞典,且影响微乎其微。中国大陆距离福岛核电站最近也有将近1000公里的路程,因此即便处于放射性物质扩散方向上,也不用担心受到影响。而最新的消息报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应对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有关情况的汇报。会议决定立即对中国核设施进行全面安检;立即停建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核电站;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等。会议要求继续加强辐射环境监控和重点区域监测。根据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专家组分析,福岛核电站目前泄漏的放射性物质经大气和海洋稀释后,不会对我国公众健康造成影响。既然如此,何以还出现抢购碘盐的现象?
某些国人的信谣、传谣乃至跟着谣言走,折射出国民科学素质缺失。谣言事件,屡见不鲜。不久前,江苏响水发生的“谣言大逃亡”、导致四人死亡就是典型的一例。日本大地震发生后,在停电、交通中断、余震不断的情况下,我们看到是秩序井然,除了海啸袭来导致公路、车辆、房屋倾覆的一片狼藉外,没有看到突发事件发生后常见的大量人群聚集、骚乱的场景;没有人声鼎沸、夺路而逃的慌乱景象,连候车回家的人们都是默默地排队。而且也没有从报道中耳闻出现大面积抢购生活物资和出现趁火打劫的暴力犯罪现象。相较之下,在日本核泄漏对我国没有造成影响的情况之下,就出现了多地抢购碘盐之风,杞人忧天到了荒唐可笑的地步,实在令人汗颜!当然,国民素质不是一天养成的,需要融入平时的宣传引导、教育普及,也需要从日本国民的冷静应对中借鉴经验。当下最重要的,不仅是专家出来辟谣,政府信息公开更要走在谣言的前头,使之不攻自破,失去传播的市场。
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治者”。政府发布信息更加迅捷、真实、具体、透明,才能掌握主动权,让公信力回归,让民众始终相信官方信息,即便在突发事件发生期间也坚信不移,除了相信官方信息和专家建议,别无选择。沿海地区的核辐射监测数据要及时公开发布,作出相应的专业解读;要随时应对数据的动态变化,始终掌握权威发布的话语权。要像天气预报那样,让公众一目了然,能够自觉地运用自身认知能力从数据中得出科学理性的结论。不仅如此,还应建立各种信息公开平台,尤其是迅速便捷的网络平台,使权威信息发布制度化、常态化和动态化,做到全覆盖,无盲区。有关核辐射污染的科学普及必须紧紧跟进,对民众的核恐惧心理的应急咨询与抚慰也要迎头赶上。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舆情监控,对网上热点、焦点传闻要跟踪监测,作出积极回应,及时澄清事实,正确引导舆论,消除各种不实传闻对民众的心理影响。对蓄意制造和传播各种谣言、企图搞乱人心、煽动滋事的别有用心者,绝不手软,坚决绳之以法,以正视听,确保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