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击》的奇迹,就是由“傻子”铸就
这是一部少有的,触动许多人内心的国产剧。它上映10年。10年来,在类型片中,它似乎还是NO.1。
《士兵突击》
它的火在很多人看来,是个奇迹。
在当时,军旅题材,很多人一听就跑。
更别说这部剧连个女人都没,就一帮糙老爷们在泥水里打滚。
还都是新人!
演员表里唯一有辨识度的就是一笑露出一口大白牙的“傻根”王宝强。
那时的段奕宏,张译等还是话剧圈的
《士兵突击》一开始符合预期。
2006年12月26日,《士兵突击》在西安电视台首播,反应平平。
真正火起来,是2007年5月,在网络走红。
之后,2007年8月1日,在北京卫视首播,掀起真正的收视高潮。
北京首播当天收视高达3点,现已创下该地区当年电视剧收视之最。
如今豆瓣评分9.1。
几乎拿遍飞天奖,金鹰奖,金星奖等大大小小的奖项。
喜欢它的人,都会产生一种症状—— 中毒。
通宵刷,二刷,三刷(不说别人,小编就是这样)。
然后,给剧里几乎每一个角色都建了贴吧,给他们写故事。
甚至还有许多人看完后,想去当兵。
连央视的征兵广告,都一度用许三多的憨憨一笑。
可以说——
它是极少数赢得群众经久不息掌声的“主旋律”。
或许《士兵突击》就不是一部主旋律。
与其他动不动家国大义的“兄弟剧”不同,它格局很小。
就是讲一个农村弟子许三多,如何从一个孬兵,成长为兵王的故事。
男主角一出现就让所有人替他着急。
农村小孩,没背景,没本事,又有一个暴躁爸爸。
从不叫他的名字,直呼:“龟儿子”。
稍微做错一点事,就是一顿拳打脚踢。
结果,造成他一副浑身没骨头的怂样。
低头不敢看人。
看,也是偷偷摸摸地翻眼白,瞄一眼。
他去当兵,没什么志向,就是想不挨打。
这样一个孬人,去军营,注定是孬兵。
挨骂,出丑,家常便饭。
他哪有牺牲的觉悟啊。
一见坦克举手投降,结果被全连鄙视。
先天条件也不够好,反应慢,身体不协调。
人家轻松完成的动作,自己老出错。
情商更是捉急。
想跟班长套近乎,自作聪明地递烟——
班长,你抽烟不?我这儿带着烟,你是不是可想抽一支了?
这样的农民兵是笑话么?可能是。
这样的农民兵是典型么?不是。
编剧,小说作者兰晓龙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待在军营。
兰晓龙见过不少这样的农村兵。
相比于城市来的孩子,他们木讷,不爱说话,没见过什么世面,“刚一接触就觉得有点笨”。
尤其相比于老乡成才,许三多简直笨到家了。
成才目标一直清晰。早早就比一般人渴望成功。
一进新兵营,就知道找机会,出风头,进最好的连队。
进了最好的连队,又给自己找到最好的目标—— 当狙击手。
为了实现这些愿景,他不但刻苦,心思也活络。
兜里放不同价格的烟,碰到长官给贵的,士兵就给便宜的。
为求高升,说走就走。
被愤怒的队友泼一脸啤酒,忍。
但就在成才以他的规划一步步走向成功时,他的兄弟许三多,似乎也在进步。
一个是清楚自己该干什么。
一个是清楚自己不该干什么。
许三多就是不想虚度光阴。
一开始,他被安排到荒漠上的五班。
方圆百里,没人烟,干得好坏没人看到。
驻守在那里的老兵早就懒散了下来,打牌,睡懒觉。
可是许三多来了以后,天天坚持自己练新兵连学到的那点本领,走正步,越野跑。
就像钢七连散之后,院子空了,就剩下他一个人。
没人管,他自己吃饭,出操,跑一万米。
中午吃饭,按例唱军歌。
这一队就两个人,也是硬着要唱。
谁都拦不住。
最后,站在他前面的连长高城愣了愣,跟着唱起来。
其实就算没人看,没人跟,他还是会唱完。
(八一青春方阵,毒舌电影)来源:军报记者微信;
有意义吗?好像没。
尤其是去连队看已经当上了机枪手的成才,听他不断说自己平时能打几百发子弹,开大战车。
那你说你那叫啥兵了
一年打两次靶,那还叫兵了
他也没笨到听不出高下。
听着听着,就把头低了下来,不说话。
但很快,他又振作起来,“闲的蛋疼”,在荒原里修一条路。
找来不同颜色的石头砌出图案,买来花籽种在路边。
惊动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