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的十大方略
科学发展观一经提出,立即引起海内外的高度关注。这一理念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关发展理论的继承、完善、创新和发展。作为一种理念,它不仅应当具有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的功能,而且需要在指导实践、付诸实践中发挥应有的功效。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基于对“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的判断,不仅提出了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方针,而且第一次提出了全面推进科学发展的十大方略,从实践的角度,回答了人们普遍关注的“怎样实现科学发展”的问题。
第一方略:坚持做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三农”问题是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关键问题,也是关系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目前,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也还没有根本改变,解决“三农”问题依然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二方略:坚持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转变,能源资源瓶颈制约就难以打破,经济运行就不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也难以长期保持。要把转变增长方式作为“十一五”时期的战略重点,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并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三方略: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则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我们国家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要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性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第四方略:坚持扩大国内需求,扩大消费的拉动作用。在国际市场不断波动的情况下,更要深刻认识扩大内需的战略意义,处理好外需与内需的关系,坚定不移地扩大国内需求,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第五方略:坚持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活力。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既是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生产力发展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技术竞争的迫切需要。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攻坚、锐意进取,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加大改革力度,着重推进体制创新,争取在一些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上取得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证。
第六方略:坚持对外开放,实现互利共赢。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必须树立全球战略意识,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使对外开放更好地促进国内发展。
第七方略:坚持统筹区域发展,推动东中西部良性互动。要按照中央提出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继续积极推进,总的目标是,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部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第八方略:坚持节约优先,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解决好能源资源不足的矛盾,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必须充分认识节约能源资源的极端重要性,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
第九方略:坚持保护环境,促进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保护生态环境,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必须充分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逐步改善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第十方略:坚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这十大方略,凝结着***作为执政党的几代人带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心血,也反映了多年来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十大方略相辅相成,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一个目标,这就是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