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东进后人 罗荣桓之子罗东进:大家都是“红后代” 共同建设“中国梦”
1961年,罗东进与父亲罗荣桓合影。(罗东进供图)
中国日报网北京7月7日电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8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八年艰苦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上作出了巨大贡献。
当年亲历抗战的老一辈革命家几乎已都不在人世,他们的子女大多亦是年逾古稀。但是,抗战精神代代相传,战争故事百听不厌。长辈们是幸运的,能在战争中成长,见证一段光辉岁月。而我们,亦是幸福的,能在和平年代,跟随着长辈的回忆,揭开那段峥嵘历程的面纱。
近日,中国日报网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原副政委、开国十大元帅之一罗荣桓之子罗东进将军。一大早,76岁的罗老迈着矫健的步伐向记者走来,笑容比阳光还要灿烂。
红军不怕远征难
2006年,适逢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当时已年过六旬的罗东进组织了一次“情系长征——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活动,邀请了一批跟他一样,父辈参加过长征的红军后代实地感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历程,这其中,有周秉德(周恩来侄女)、任远征(任弼时之女)、彭钢(彭德怀元帅侄女)、左太北(左权之女)、陈知建(陈赓之子)、粟戎生(粟裕之子)、罗箭(罗瑞卿之子)等老一辈革命家后代,平均年龄65岁,年龄最长者是时年79岁的朱德女婿刘铮。
“我们这代人,对长征路都有一种情结,因为父辈都是从这条路上走过来的。长征是我党、我军历史上非常重要的章节。在长征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千难万险,彰显了拖不跨、打不烂,能克服险阻,争取胜利的坚忍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要振兴、要发展、要强大的支柱。能够沿着父辈们的足迹,去重新感受这段历史,是我们多年来的夙愿,”罗老作为活动组织者和总指挥,在谈起“重走长征路”的时候,不无深情地说。
今年6月,罗东进在四川参加了长征四渡赤水战役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提起“四渡赤水”,罗老很是激动,说这是体现毛泽东同事卓越军事才能的华彩之笔,更是娓娓道来红军“四渡赤水”的整个过程。
“毛泽东同志充分利用敌人的矛盾,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指挥红军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界地区,巧妙地穿插于敌军重兵集团之间,调动和迷惑敌方。在第三次渡赤水时,林彪等人提出要攻打黔北重镇打鼓新场,当时很多人都赞同,只有毛泽东同志一人坚决反对,他认为攻打了打鼓新场,就会被周围的敌军围困。在争论过程中,大家甚至举手表决,撤免了毛泽东同志前敌司令部政委职务。后来,毛泽东同志提着马灯,连夜去找周恩来同志和朱德同志,说服他们听取自己的意见,在第二天开会时统一意见:不打打鼓新场。后来事实证明,毛泽东同志的决策是正确的,他是战略家。”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曾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写到:“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罗老则引述了毛泽东自己的评价:“四渡赤水,是我一生的得意之作。”
罗东进的父亲罗荣桓被认为是毛泽东同事最早认识并唯一与其一生共事的元帅。在罗荣桓元帅逝后,毛泽东亲自为其撰写悼诗,这也是他众多诗词作品里唯一一首真正意义上的悼亡诗:“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但对于父亲与毛主席之间的深厚情谊,罗老没有多谈,他跟父亲一样,谦逊低调,性情中人。
湖南省衡东县荣桓镇罗荣桓元帅生平业绩陈列馆中陈列的毛泽东手迹《吊罗荣桓同志》(资料图)
吃沂蒙百家饭、穿老区百家衣
1938年底,罗荣桓同志接到指示率领一一五师和六八六团东进前往山东,途径山西长治常村,看望正在待产的妻子林月琴。翌年二月,林月琴诞下一名男婴,罗荣桓给孩子取名“东进”。
这就是罗东进将军名字的由来。
1939年上旬,罗东进才三个多月,就跟随着母亲前往山东与父亲会合。行军途中,他就被装在一个箩筐里,另一侧则放着块石头,由挑夫挑着跟随部队前进。有一次过封锁线,情况紧急,挑夫索性就撂下担子,抱着他过封锁线。战士们都很关心这个部队里唯一的婴儿,都认得这副担子,他们见担子空了,一过封锁线就着急地喊起来:“东进被扔了,东进被扔了。”林月琴同志听了也吓一跳,后来见到挑夫抱着小东进跑过来,这才放了心。
“后来条件好点了,就有一头毛驴,毛驴背上搭了个架子,放了两个篓子,先是一边放我,一边放石头或行李,后来有了我妹妹,另一边就换成了我妹妹。我们就这样被挑着、驮着,跟着部队。而每当日军开始扫荡,情势紧张了,我们就被寄养在老乡家,”罗老说,“我们是吃着老区人民的百家饭、穿着老区人民的百家衣长大的。”
罗东进将军回忆称,当时条件艰苦,吃的是高粱面、穇子面做成的煎饼。穇子面煎饼一卷就折,只能用双手捧着吃,样子颇像读报,一些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每到吃饭时就开玩笑式喊道:“读报啦!读报啦!”高粱面煎饼则又黑又硬,嚼得人额头直暴青筋,“我当时太小,嚼不动煎饼,老乡大婶大妈就先在嘴里嚼烂了再喂给我吃。有个词叫‘哺育’,‘哺’的原指大鸟口对口给幼鸟喂食,我就是在山东大婶、大妈的哺育下度过幼儿时代的。”
聊起山东老乡,罗老不无深情,他还说,自己曾在沂蒙红嫂典型人物、“沂蒙母亲”王换于大娘家待过。抗战期间,王换于大娘见八路军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的子女和一些革命烈士子女无人照顾,便主动帮助把20多个无人照顾的孩子安排到附近可靠农户抚养,免除他们后顾之忧。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她宁可自家孩子饿着,也要把战士和烈士们的孩子照顾好。
“我党、我军能够发展壮大,最终取得抗战、革命胜利,靠的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戴。只要人民群众拥护、支持,我们就能在任何困难险阻下都立于不败之地,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就会遭到人民的唾弃。不能背离人民群众,这是最根本的一点,”罗老说。
近日,中国日报网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原副政委、开国十大元帅之一罗荣桓之子罗东进将军。
“大家都是红后代”
像罗东进、任远征、周秉德等这样的老一辈革命家后代,有一个为大众熟悉的身份名词——“红二代”,抑或是“红三代”。在很多人眼中,“红后代”这个身份带着光环,充满神秘。
对于“红后代”的身份,罗老是这样看待的:“所谓红二代、红三代,是不是父母非得是名人,非得是我们党的领导人才算呢?不是。在党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地跟党走的都是‘红后代’,工人阶级、农民子弟里也有很多做出突出贡献的佼佼者,他们也都是党的好儿女。”
“毛泽东同志在抗战期间写了《论持久战》,提出要形成最广泛的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共同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而我们现在也要形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要全国各族、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继承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努力奋斗,共同建设,实现我们美丽的中国梦。”
最后,罗老希望年轻朋友们能够多了解历史,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要被一些歪曲事实的言论、猎奇阴暗的心态蒙蔽双眼,凡事要有自己的判断和分析,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人云亦云。
“现在网上的一些脱离历史背景、严重扭曲事实的言论,竟受到年轻大众的追捧,这真的很不好,很不好……”罗老谈及此,紧锁眉心,连连摇头,还再三嘱咐记者,要严肃认真地对待事实真相,让大众从新闻报道中汲取到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