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碧华妻子唐海琳简历 追忆邹碧华 妻子唐海琳:生前他最享受我帮他掏掏耳朵

2018-03-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缅怀"中国好法官""司法改革燃灯者"邹碧华东方网记者程琦3月13日报道:"我眼睛不好,但碧华有一件事他坚持要我帮他做,就是帮他掏耳朵.他专门

缅怀“中国好法官”“司法改革燃灯者”邹碧华

东方网记者程琦3月13日报道:“我眼睛不好,但碧华有一件事他坚持要我帮他做,就是帮他掏耳朵。他专门买了个带灯的耳勺回来,给我布置任务。每天回到家,只要时间允许,他就要我坐在他身边,帮他掏掏耳朵,觉得那是他一天中最享受的时刻。”

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自去年12月10日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离世已3有个多月了,而每当回忆起两人生活的点点滴滴,妻子唐海琳总是声音哽咽,眼噙泪花。

唐海琳说,这些日子里,我每天早上都醒得很早。醒来后,恍惚之间还要确认一下,想一想:“哦,是这样的。他走了……是真的走了。”但他的衣服还是挂在那里,我一直都没有去动。

邹碧华的离开,妻子唐海琳难以接受。“早上出门时还好好的,突然就走了,一句话都没有留下。”唐海琳总是不由自主地纠结,最后的时刻碧华在想什么,对我们想说什么,或者是还想干什么,希望我怎么样。“因为最后再见到他时,我还依稀摸到他眼角的泪水。”

邹碧华的突然离世,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郭伟清也无法释怀。他说,在碧华去世的前一天,我还在电梯里碰见他。他对我说:“我最近感到特别累!可他是个从不说累的人啊。我劝他赶紧休息几天,他却笑笑说,明天还有几个会呢。没想到的是,这竟成了碧华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

最后的离别,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立案二庭副庭长张枫没有见到。可他至今都记得第一次见到邹碧华的场景。那是2008年6月25日傍晚,张枫在窗边放松心情准备下班回家,正好看见楼下一个陌生但却挺拔的身影,显得那样自信,充满了干劲。张枫心想,难道他就是传说中的那位博士院长?同事们的谈论,证实了张枫的想法。

而之后工作中的接触,让张枫彻底成为邹碧华的“超级粉丝”。邹碧华不仅帮助他解开了“职业生涯七年之痒”的困惑,还传授了他诉前调解的方法。

张枫说,邹院长在长宁法院的4年,对我们而言,是重拾梦想的4年,是重燃激情的4年。他经常提醒我们:“法官不应该是冰冷的法律适用机器,而是一个充满人文品格的司法者。

邹碧华的离世在律师界也引起了不小的震撼。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吕红兵说,12月10日傍晚时分,我的微信朋友圈被所有法律人的追思刷成了灰白色。那一晚,我和许多律师同仁都彻夜难眠,大家追忆着,思考着……

不仅上海的律师们陷入无限惋惜和哀思之中,深圳律师协会还专门为他默哀,湖南律师协会特别为他制作了悼念专辑,一位与他素昧平生的河南律师,特地乘火车赶来上海参加他的追悼会。

一位法官的离世,为何会引起如此众多法律人甚至老百姓的共同缅怀?吕红兵说,正是邹碧华人文司法者的品格。他让律师与法官建立了相互尊重的良性互动关系。他起草并主导推出的《法官尊重律师十条意见》,是全国法院系统率先为保障律师权利出台正式文件。

“希望让律师的执业环境越来越好。”这是邹碧华在去世前一天发出的最后一条微信朋友圈的留言,而时间却永远定格在了2014年12月9日11时45分。

吕红兵告诉记者,邹碧华曾说过,每个人都是历史,如果能让自己完美一点,历史也会完美一点。他用生命,让法治的天空更晴朗。而我们,就是要继承他的理想信念和实践创造,带着他心中的那团火,奋力前行。这,就是我们对邹碧华最好的追思。

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于今天下午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举行,唐海琳、郭伟清、张枫、吕红兵以及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郝洪作为报告团成员发言。报告会由上海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姜平主持。来自全市各区县、各系统的党员干部代表约800人参加了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