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成语故事里主人公的身份及事件经过(六)

2018-05-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对牛弹琴用来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也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其主人公指的是战国时期著名的音乐家公明仪.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

对牛弹琴用来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也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其主人公指的是战国时期著名的音乐家公明仪。

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有一天,他来到郊外,看到一头黄牛正在草地上低头吃草。.公明仪一时兴致来了,摆上琴,拨动琴弦,就给这头牛弹起了最高雅的乐曲《清角之操》来。老黄牛在那里却无动于衷,仍然一个劲地低头吃草。公明仪想,这支曲子可能太高雅了,该换个曲调,弹弹小曲。老黄牛仍然毫无反应,继续悠闲地吃草。公明仪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领,弹奏最拿手的曲子。这回,老黄牛偶尔甩甩尾巴,赶着牛虻,仍然低头闷不吱声地吃草。最后,老黄牛慢悠悠地走了,换个地方去吃草了。公明仪见老黄牛始终无动于衷很是失望,人们对他说:“你不要生气了!不是你弹的曲子不好听,是你弹的曲子不对牛的耳朵啊!”最后,公明仪也只好叹口气,抱琴回去了。

七步成诗用来称赞人有才华,思维敏捷。其主人公指的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的文学家曹植。

曹植和曹丕是同母兄弟,从小聪明,深受得曹操的宠爱。曹丕做了皇帝后,常想借口除掉曹植。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惊弓之鸟用来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其主人公指的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射箭能手更羸。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叫更羸的射箭能手。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打猎。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仔细看了看,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更羸说:“请让我试一下。”更羸并没有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只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本事!”更羸笑笑说:“不是我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更羸说:“因为它飞得慢,这说明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且它的叫声悲惨,说明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下来了。”

班门弄斧用来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其主人公指的是春秋时期鲁国著名的木匠鲁班。

从前,有个叫鲁班的人,以手巧闻名,被奉为匠师之祖。行家们对他都敬重得五体投地。有一天,一个年轻木匠漫不经心地走到一个大红门的房子前,举起自己手里的斧子,说:“我这把斧子,别看它不起眼,可不管是什么木料,只要到了我的手里,用我的斧头这么一搞,就会做出漂亮无比的东西来。”旁边的人听了,觉得他太夸口,就指着身后的大红门说:“小师傅,那你能做出比这扇还好的门吗?”年轻的木匠傲慢地说:“不是我吹牛,告诉你们,我曾经当过鲁班的学生,难道还做不出这样一扇简单的大门来,简直是笑话。”众人听了,忍不住大笑起来,说:“这就是鲁班先生家,这扇就是他亲手做的,你真的能做出比这扇还好的门吗?” 那位年轻的木匠不好意思地跑掉了。

七擒七纵用来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其主人公指的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诸葛亮和他的对手孟获。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但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因此决定把他争取过来。孟获虽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第一次上阵,见蜀兵败退下去,就以为蜀兵不敌自己,不顾一切地追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擒。孟获认定自己要被诸葛亮处死,因此对自己说,死也要死得像个好汉,不能丢人。不料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好言劝他归顺。孟获不服这次失败,傲慢地加以拒绝。诸葛亮也不勉强他,而是陪他观看已经布置过的军营后就放孟获回去。孟获回去后,当天夜里挑选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进蜀军大营,什么阻挡也没有。孟获暗暗高兴,以为成功在即,不料蜀军伏兵四起,孟获又被擒住。诸葛亮又将他放了,之后接连几次被抓,诸葛亮都放了他。六回后,孟获真心顺服,带领各部族归顺蜀国。

大公无私用来比喻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其主人公指的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名人祁黄羊。

春秋时,晋平公有一次问祁黄羊说:“南阳县缺个县长,你看应该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祁黄羊毫不迟疑地推荐解狐,平公惊奇地又问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祁黄羊说:“你只问我什么人能够胜任,你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称颂他。过了一些日子,平公又问祁黄羊说:“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个法官,你看,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呢?”祁黄羊说:“祁午能够胜任。” 平公又奇怪起来,问道:“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怎么推荐你儿子,不怕别人讲闲话吗?”祁黄羊说:“你只问我谁可以胜任,所以我推荐了他;你并没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当上了法官,替人们办了许多好事,很受人们的欢迎与爱戴。孔子听到这两件事,十分称赞祁黄羊。孔子说:“祁黄羊说得太好了!他推荐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标准,不因为他是自己的仇人,心存偏见,便不推荐他;也不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便不推荐。”

南柯一梦用来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其主人公指的是唐代传奇小说中的人物淳于棼。

相传唐代有个姓淳于名棼的人,嗜酒任性,不拘小节。一天适逢生日,他在门前大槐树下摆宴和朋友饮酒作乐,喝得烂醉,接着迷迷糊糊地来到另一世界。但见车行数十里,行人不绝于途,景色繁华,前方朱门悬着金匾,上书“大槐安国”。随后有丞相出门来相迎,告称国君愿将公主许配,招他为驸马。淳于棼十分惶恐,不觉已成婚礼,与金枝公主结亲,并被委任“南柯郡太守”。淳于棼到任后勤政爱民,把南柯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前后二十年,上获君王器重,下得百姓拥戴。这时他已有五子二女,官位显赫,家庭美满,万分得意。不料檀萝国突然入侵,淳于棼率兵拒敌,最后惨败。之后淳于棼连遭不测,失去国君宠信。便向国君辞官回故里。国君准许后淳于棼离开,再睁眼发现自己躺在廊下,才发现之前的一切原是一梦,一切全属虚幻。后来,淳于棼把梦境告诉众人,大家感到十分惊奇,一齐寻到大槐树下,果然掘出个很大的蚂蚁洞,旁有孔道通向南枝,另有小蚁穴一个。梦中“南柯郡”、“槐安国”,其实原来如此!

舌战群儒用来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其主人公指的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

为了抗御曹军,保全东吴,鲁肃向孙权提出联刘抗曹的主张。孙权遂派他去刘备那里探听情况。早在隆中即洞察天下形势,建议刘备“外结好孙权”的诸葛亮夙有联孙抗曹之意,所以,与鲁肃不谋而合。在得到刘备的同意之后,便与鲁肃结伴到柴桑来劝说孙权。东吴内部主战主降两派意见不一,以张昭为首的众多谋士极力主张投降,而孙权面对这种情形也无可奈何,显得犹豫不决,这给诸葛亮的劝说设置了障碍,也给读者制造了悬念。诸葛亮先后与东吴的七位儒士文臣进行了舌战。最终,诸葛亮占据上风,说服了孙权联手抗曹。

一鸣惊人用来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其主人公指的是春秋时期的楚国国君——楚庄王。

楚庄王他少年即位,面临朝政混乱,为了稳住事态,他表面上三年不理朝政,实则暗地里在等待时机,人问之,曰:“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他在位二十二年,为了楚国的振兴,物色到了一大批忠臣良将,为朝廷所用。他知人善任,广揽人才,重用了苏从、伍参、孙叔敖、沈尹蒸,让他们整顿朝纲,兴修水利,重农务商。在楚庄王的领导下,国家日渐强盛,先后灭庸、伐宋、攻陈、围郑,陈兵于周郊,问鼎周王朝。公元前 597年,于今河南荥阳北大败晋军。公元前 594年,迫使宋订下城下之盟,并陆续迫使鲁、陈、宋、郑等国归依,使成为春秋五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