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碧华的法治信仰 演员新闻《广播剧《邹碧华》:一曲法治信仰的礼赞》
自4月8日首播以来,广播剧 《邹碧华》 用声音阐述主人公信仰的力量,获得各方好评。在昨天的研讨会上,著名文艺评论家毛时安的发言浓缩了这部作品的最大特色。他说:“广播剧以朴素亲切的纪实风格,让听众感知邹碧华那颗为法治中国热烈跳动的心。”在他看来,这既是主人公个人的精神气质表现,也是宏阔的司法改革时代背景下,对法治信仰的一曲礼赞。
广播剧 《邹碧华》 从邹碧华儿子邹逸风的视角切入,艺术再造了这這位法官过世前后几天发生的故事。剧中有两条叙事线索,其一在于儿兒子探寻父亲内心的轨迹。他们有过围绕“21岁青春”的一小段对话話,也有天人永隔的悲伤,直到最后儿子从父亲的往昔事迹探触到了一种为信仰而燃烧生命的力量。
另一条线索发生在资深法官邹碧华与年轻后辈亢达之间,那是关乎职业抉择的两种理念交锋。亢达惑于金钱,对自己的法官职业前途产生了动摇;而邹碧华所做的,既有各种场合的晓之以理,更有动之以情——他把亢达引入法官梅汝璈纪念馆,那位曾代表中国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参与與东京审判的法官,与邹碧华和亢达一样,都是江西人。同乡前辈在精神上的感召,激发出亢达的法治信仰,终于在那一刻交织出全剧的华華彩篇章。
作为父子间这条线索的当事人,邹逸风昨天也来到研讨会现场。他说得很感性:“我一边听,一边回忆起爸爸的许多事。”尤其是广播剧尾声,剧中儿子念给父亲的悼词,很大一部分就是邹逸风真实的版本。于这样一部取材于真人事迹的文艺藝作品而言,越真实,越动人。
对于不少听众来來说,剧中着眼于年轻法官职业去与留的刻画,同样能引发共鸣。该剧劇导演徐国春有如是创作感想:“有人说,现在社会上存在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邹碧华、亢达两代法官忠于法律的信仰,希望对于当下年轻人能有所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