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栋梅调往何处 中国宏调往何处去
8月在今天画上句号,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月,到底是走向复苏,还是可能遭遇二次探底,仿佛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纠结,在流动性相对充裕的前提下,市场一次又一次上下颠簸,正是这份纠结的体现。
中国经济在一季度探底,二季度率先从世界经济体中复苏。8月底,温总理在浙江的一次应该说是全局性的讲话,以及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其中透出的信息,既反映了北京决策层对经济走向的把握,也隐约亮出了因应经济走向的变化所要打的牌。
温总理8月24日的浙江讲话,在提出中国还需要继续实施刺激经济增长的宏观政策同时,最为引人瞩目的提到,“一些短期政策效应有可能逐步递减,中长期政策见效尚需时日”,也就是说,金融海啸发生以来的一系列“应急之举”,奠定了保八的基础,这是治标,疗伤所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现在,保八无虞了,中国也在全球经济体中率先走向复苏,该有“长远之举”,这是治本。
确实,中国的宏调措施,不但要应对去年以来的金融海啸带来的经济衰退,更要面对正在走来的全球复苏。当初在经济衰退时的应急措施,有点“士急马行田”的意思,有些经济体甚至要“死马当活马医”。当初为衰弱的经济打入强心剂,这在复苏来临之时,可能是并不可行的,宏观政策必定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温总理的浙江讲话,其实是对中国“一揽子计划”推出了三个季度之后,在经济复苏来临之时进行了新的阐释,希望复苏有一个更加坚实的基础,由周期波动过渡到稳定成长。
中国经济走向复苏,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政府4万亿的财政刺激计划,以及今年上半年放出的7.37万亿元人民币新增贷款。政府向经济注入大量资金,为项目上马提供了资金的同时,也启动了股市和楼市的上行。不过,温总理的讲话,并没有提及资产价格上涨和未来通胀风险的问题。在浙江,温总理首度提出了“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这和央行二季度货币报告用的“适度”充裕,有所差别。
这个“合理”何解?东方亮认为,或可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解读。首先,从总量上说,货币政策在一段时期内维持相对宽松的格局,不会有变。东方亮觉得,温总理此言,也在稳定市场预期,扭转近期对紧缩政策即将出台的忧虑。这一段,这种忧虑传导到市场上,引起了市场的激烈颠簸,影响复苏的到来。其实全球央行都在为稳定市场预期在努力着,包括伯南克连任美联储主席,也是一个类似的信号。
其次,从结构上来说,中国的流动性,会向受到鼓励的行业倾斜,该给的会给足,不该给的坚决不能给。温总理从浙江回到北京后的第三天,他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开始部署的是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而且十分具体地提出了要控制发展的六大行业。
保八是解决经济增长的总量问题,保八没问题了,宏调的重点很自然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调整结构需要解决经济增长的质量问题。有评论认为,这是北京对4万亿投资一次阶段性总结,也首次回应了各界对4万亿副作用的质疑。去年金融海啸渐起的时候,保增长是第一位,调结构是很难和保增长相提并论的;现在,是否可以认为,结构调整已经上升到保增长同等重要的位置?
从不惜一切追求投资数量,到解决投资质量问题,不对经济复苏有相当的把握,很难做出这样的政策转向。同时,上周,欧美有舆论大谈“二次衰退”,但是,这个预测依据并不充分,因为美、欧、日三大经济体8月以来陆续发布的经济数据,已经让北京决策层最近正式提出了“国际经济向好”。
最担心欧美经济的可能不是欧美,而是中国。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世界贸易量较5月份增加2.5%,是2008年7月以来最大单月增幅,这是全球经济正在走出衰退的一个重要信号。如果外需得到复苏,北京会大大舒一口气,因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在金融海啸中受伤最重的就是外部需求,投资和信贷其实都在放缓,但出口的好转,很可能为中国的政策调整腾出更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