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美国顶尖高中生对比令人震撼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邀请中美两国即将进入大学的高中生参与。其中,美国的12名高中生都是今年美国总统奖的获得者,国内的高中生也是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著名大学录取的优秀学生。
整个节目中的两个环节因为中美学生表现的强烈对比,令人震撼。
他们几乎一致地选择了真理和智慧, 而我们选择了财富和权力。
在价值取向的考察中,主持人分别给出了智慧、权力、真理、金钱和美的选项,美国学生几乎惊人一致地选择了真理和智慧。他们有的这样解释,如果我拥有智慧,我掌握了真理,相应我就会拥有财富和其他东西。而中国高中生除了有一个选择了"美"外,没有一个选择真理和智慧,有的选择了财富,有的选择了权力。
中国学生直奔权力和财富这样的结果,忽视了如何实现的过程,不去思索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我们文化中的官本位在他们的观念里已根深蒂固,社会上对于金钱的过分热衷追逐深深地影响着他们。我们的孩子的选择清楚地映照出了我们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的一些劣根性。
我们吟诗弄赋,他们脚踏实地。
接下来的环节是制定对非洲贫困儿童的援助计划。首先由中国学生阐述。我们的孩子从中国悠久的历史入手,从歌颂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到吟咏茶马古道,然后有人弹古筝,有人弹钢琴,有人吹箫,三个女生大合唱,一人一句,一会又是一个人深情地背诵,然后是大合唱。最后对非洲的援助计划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只说组织去非洲旅游,组织募捐,还去非洲建希望小学。整个感觉是一个大扫帚,后面拖个小尾巴。
有一个留美的华裔作家发问,你们募捐,要我掏钱出来,首先你的整个援助计划得打动我,我还要知道我的钱都花在什么地方,我捐出去的每分钱是不是都真正发挥作用了。我们的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面面相觑,谁也回答不出来。
美国高中生的方案,则是从非洲目前的实际情况,从也许我们都想不到的非洲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食物、教育、饮用水、艾滋病、避孕等一些看起来很细小的实际问题入手,每一项,做什么,准备怎么做,甚至具体到每项的预算,而那些预算竟然准确到几元几分。每个人分工明确,又融成一个整体,整个计划拿来就可以进入实施阶段。
与美国学生的成熟干练稳重不同,从节目表现的东西来看,中国学生完全与社会实际脱钩,眼光局限,而且欠缺整体意识,除了才艺展现,就是书本上的知识。
经过这两个环节,使人无由的悲愤:当中国学生该展现出理想和精神的崇高的时候,他们要追逐金钱和权力;当中国学生该立足实际,脚踏实地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又吟诗弄赋,在实际问题的外围不着边际地轻轻飘浮。我们到哪里寻找既有理想,又能做事的公民?
这是我由此事引发出来的一篇文章,已在《教育信息报》的“塞林说新闻”中刊出。
高中生怎能不钟情理想?
有次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恰逢强台风袭来,所有人都被暴雨困在大堂里。来自国内外的一些学者随意聊天。其中一位从事“解释学”研究的德裔美籍教授帕尔默先生,忽然对大堂里挂着的中国灯笼产生兴趣,问中国教授那红色灯笼有何寓意。
“代表富裕啊!希望有钱,有很多很多钱。”一位中国教授的英文很有限,但说这几个词没问题,而且充满激情,最后还不忘加上一句“恭喜发财”。但帕尔默先生却说他并不是那么关心钱的事儿,他这一辈子就是爱哲学,爱思索“真理与方法”(一部解释学名著)。中国教授大笑着摇头,表示坚决不相信,说他一定在撒谎。那位七十二岁的美国老头,可能永远也无法“解释”清楚他为什么不需要很多很多钱,就像他无法“理解”一个应该积淀和寄寓着东方民族美好愿望的灯笼,会仅仅是象征“发财”的符号。
亲历了这番中美教授围绕灯笼展开的“阐释学对话”,当我从报上读到一则《中美顶尖高中生对比令人震撼》的消息时,并没有感到太大的“震撼”。据《羊城晚报》报道,前不久,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邀请中美两国即将进入大学的高中生参与制作节目,其中,美国的12名高中生都是今年美国总统奖的获得者,而国内的高中生也是剑指名牌大学的优秀学生。中美学生在节目中的表现对比强烈。
在价值取向的考察中,主持人分别给出了智慧、权力、真理、金钱和美的选项。美国学生几乎惊人一致地选择了真理和智慧,而中国高中生除了有一位选择了“美”外,没有任何人选择更具理想质地的真理和智慧,而是全部选择了现实性、工具性的金钱或权力。看到这样的结果,我的第一个反应是:学生们知道这毕竟不是高考作文,用不着遮遮掩掩,揣摩意图,说一套假话迎合出题者、改卷者的期待,就像前几年高考作文“心灵的选择”、“七个背囊”一样。然而,这种暴露出价值取向缺陷的所谓“实话实说”,与制度设计缺陷所导致的谎话连篇,同样令人忧虑。
你可以说这没什么大不了,人各有志,热衷权力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