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英1922年 纪念项英诞辰110周年:女儿回忆与父亲相处12天
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附近一处简朴院落,红砖灰瓦的两层小楼少说有20多年历史,记者敲开了石榴花掩映的门,77岁的项苏云女士微笑着走出来:“老家来人了!”头发花白、衣着朴素的她,声音中气很足,既有着武汉人的爽朗之气,更有他乡遇故人的亲切感。
项苏云是新四军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项英的长女,战争使她2岁就与母亲分离,这一生她只与父亲相处了12天,10岁时与弟弟项学成就成了孤儿。
1948年她和李鹏等21位中央领导和烈士子女留学苏联,回国后先后在纺织部、中国科协工作。她的老伴林汉雄,当年与她一起留苏,1987-1991年任建设部部长,是林彪的哥哥林育英(化名张浩,1942年在延安病逝,是毛泽东惟一抬棺入殓的工人运动领袖)之子。
林彪叛逃和1989年政治风波都曾使夫妇俩受到牵连,但最终又查实并未参与其中。
这个家庭的悲欢离合,是中国近百年来风云变幻的缩影。
项苏云说:“武汉是我的故乡,但我直到1984年才第一次回到故乡,时任武汉市政府办公室主任的赵宝江送我到武昌县(今江夏区)去看了父亲的出生地。
1992年,我们全家回老家过年,年初一我们去了林家大湾,初四赶到武昌县舒安乡项家湾。当时全村人都到村口的大榕树下接我们,鞭炮响了很久,至今仍记忆犹新。”
“1998年初,新四军100多位老战士给中央写信,希望重新评价项英同志。1998年5月13日,经中共中央批准,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项英诞辰100周年,吴邦国、迟浩田、曾庆红、张震等领导同志出席了座谈会,迟浩田代表中央和军委讲话中肯定‘项英同志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党和红军的早期领导人之一,新四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抗日战争的名将之一’,这次会议,对我父亲的一生作了全面公正的评价。
”
十年弹指一挥间,关于项英的研究在这十年有了突破性进展:在迟浩田的亲自过问下,军事科学院成立专班,通过查询浩如烟海的档案资料,于2003年正式出版了《项英军事文选》,成为军事院校学生的重要教辅读物。另外军事科学院的王辅一少将,出版了48.9万字的《项英传》。
“我出生前父亲已经离开上海到苏区,我这一生只和父亲一起生活了12天。2岁时母亲离开后,地下党的同事把我托付给陶行知先生办的孤儿院,我的名字就是陶行知先生起的,意思我是江苏天空中飘来飘云的一朵云彩。”
“1938年7岁的我被辗转送到延安去读书。这年父亲来延安参加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那天我正在学校吃饭,忽然老师告诉我,有人来接我去见我爸爸。接我的人是张浩(日后成了我的公爹),送我到八路军司令部后,朱德老总带我到大礼堂,那里举行迎接我父亲的欢迎会。”
“到了大礼堂后,我却不知道哪个是我父亲。我走到主席台前,转身面对整个会场找。陈云见了我问:‘是不是找你爸爸?我带你去找。’他就把我领到一排座位前,对朱德旁边的一个人说:‘老项,这是你女儿。’我记得父亲一把抱起我坐在他腿上,第一句话是:‘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在问别人的孩子。”
“当晚,父亲要我跟他一起回去。可是,面对突然出现的还很陌生的爸爸,我怎么也不肯。回宿舍后,同学都围着问我爸爸的情况。那个兴奋劲让我忽然感觉到,我比别人都幸福,我有爸爸了!我爸爸来看我了!第二天放学,爸爸亲自来学校接我跟他去住。”
“我还有个弟弟,比我小四岁,那时也在延安保育院。那段时间,爸爸也把他接来,我们三人就算团聚了。但我弟弟太小,夜里老哭闹,爸爸没法休息,白天还有那么多工作,所以只好又把弟弟送回保育院了。
但是,爸爸后来带我去看过两回弟弟——我这个弟弟项学成,建国后曾在北海舰队工作,已于1974年去世了。”
“因为我白天要上学,只有晚上才跟父亲在一起。他给我洗手洗脚,穿衣服。后来我才知道,他把对我一生的父爱,都在那十二天给了我。”
“父亲走得很突然,那时,日本鬼子飞机有时白天来轰炸,我们就要躲进山里上课。一天晚上,老师告诉我,说我爸爸白天来找过我,没见着,说他有任务,就要离开延安了。20多天后,父亲从西安托人给我捎了一封信,一筒饼干,一副手套。信中让我好好读书,将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建设新中国。我和父亲就这样永远分开了,当时并不知道,这就是永别。”
“‘皖南事变’发生后,最先传来消息说我父亲失去了联系,我也没哭。
4年后陈毅来延安筹备“七大”会议时带来消息,我才知道父亲已被叛徒杀害,这时我已经14岁。”
项苏云有两儿两女,家庭生活幸福。她的一只眼睛近乎失明、另一只眼睛戴1000度眼镜视力也只有0.2,因为视力不好,她于1995年离休,但这些年一直为希望工程等公益慈善事业忙碌着,经常跑老少边穷地区为辍学少年做职业培训工作。
项英是湖北省武昌县(今武汉市江夏区)人,1898年5月出生,学徒出身。1920年4月曾领导武汉纺织工人大罢工,1921年12月参加革命活动,192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中共“二大”代表,第三至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务委员,共产国际监察委员会委员,担任过京汉铁路总工会总干事,湖北省总工会副委员长、党团书记,中共湖北区委组织部主任,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党团书记、委员长;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副主席、党团书记,中革军委代主席,中共中央苏区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革军委中区分会主席,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后东南局)书记、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书记、新四军副军长(实为政治委员)等职,是中国革命史、党史、军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
1941年“皖南事变”中被叛徒杀害,年仅4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