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签约弄虚作假怎么治?

2017-10-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背景:近日,杭州召开全市深化作风建设万人大会,现场曝光了通过暗访查到的个别部门存在的形式主义等"四风"问题.一些地区家庭医生签约弄虚作假,"被签约"现象突出,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湖南红网发表徐林生的观点:自从去年12月官方宣布我国有5亿人有家庭医生时,"被签约"就一直是公众关注的话题.据报道,杭州一些地区管理部门只管完成家庭医生签约任务指标,不监督签约质量和签约后的服务,造成一些"被签约"的市民压根不知道自己的家庭医生是谁,更

背景:近日,杭州召开全市深化作风建设万人大会,现场曝光了通过暗访查到的个别部门存在的形式主义等“四风”问题。一些地区家庭医生签约弄虚作假,“被签约”现象突出,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湖南红网发表徐林生的观点:自从去年12月官方宣布我国有5亿人有家庭医生时,“被签约”就一直是公众关注的话题。据报道,杭州一些地区管理部门只管完成家庭医生签约任务指标,不监督签约质量和签约后的服务,造成一些“被签约”的市民压根不知道自己的家庭医生是谁,更谈不上得到有效的服务。某社区卫生服务站一名医生说,西湖区的一大批人签到了滨江区,滨江区的签到了西湖区,纯粹为了签约而签约。有的医生为了完成签约量,直接找熟人去学校一次性签上千个学生。根据国家卫计委等联合出台的相关指导意见,2016年在部分城市开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2017年签约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覆盖率要达到60%以上。试点结束后,去年5月2日,国家卫计委和医改办发布通知,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要求各地主管部门11月份报告年度完成情况。去年下半年,各地陆续出台落实政策,由于进度不一,一些地方具体配套政策落地时已是10月份。这种情况下,在如此紧迫的时间内,要求基层医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成30%覆盖率,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被签约”于是成了一些医疗机构不得已而为之的“撒手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家庭医生“被签约”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形式主义要反对,但“被形式主义”的深层问题,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小蒋随想:这种“萝卜快了不洗泥”或许不只存在于杭州。不久前,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一官员表示,“到2017年底,北京市的家庭医生签约已达852万人,签约率为39%。孕产妇、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签约率已超91%,约为501万。”作为北京人,我不知道我的家庭医生是谁。可能,我属于还未签约的61%。我家还有两个老人,他们算是“重点人群”,也不知道家庭医生的名号,也处于未签范围吗?我在北京还有多名亲戚,他们同样没说过家庭医生这回事。难道,我们都恰巧是“未签人群”?又或者,我们“被签约”了,只是自己不知道?恐怕,街道社区知道这件事。但我们没较真儿去问,因为根据经验,看病还是得找114挂号,去医院排队。不然,要是干等着“家庭医生保证给签约居民每年做1次体检,一个季度至少上门随访1次”,别说头疼脑热等不起,有个急重病更不敢指望……家庭医生构想本身是好的,但要正视并解决一些客观问题。首先,医务人员、尤其是基层医务人员不足是一种现实。如果一个家庭医生要负责N个病人,完全超出医生的精力范畴,结果不言自明。此外,家庭医生必须是全科医生,全科医生的培养存在挑战,基层医疗机构待遇不高,能否留住有水平的全科医生也是问题。再者,家庭医生是分级转诊的一环,但转诊渠道是否畅通与高效值得关注。这之中,会否让患者产生反正要转到上级医院检查治疗,不如自己直接挂号去上级医院看病的感想?只有将上述问题较好解决,家庭医生机制才能顺畅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