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人口减少,受资助学生人数却增加?官方这样回应
人民网北京3月1日电(孙竞)记者今天从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7年,全国资助学生近9600万人次,资金总额突破1800亿元。在回答记者关于“国家扶贫力度加大,贫困人口减少,受资助学生人数和资金却在不断地增长”的问题时,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建斌表示,两者看似矛盾实为正相关关系,学生资助促进了家庭脱贫。
“正因为资助资金金额、规模、人数的快速增长,促进了扶贫规模的下降。” 马建斌说,“一是学生资助促进了贫困人口的脱贫。我们国家目前的脱贫标准是人均收入3000多元,如果没有学生资助来解决贫困家庭子女的学费和生活问题,家庭脱贫就很难。二是通过学生资助,贫困家庭子女顺利入学、完成学业,提高了科技文化素质,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让他们能高质量就业、稳定就业,也就促进了贫困家庭的稳定脱贫、高质量脱贫。”
马建斌强调,我国扶贫政策是脱贫不脱政策,就是在一定阶段内,贫困家庭脱贫以后继续享受国家扶贫优惠政策。要“扶上马、送一程”,避免“坐不稳再掉下来”。
马建斌同时指出,我国学生资助政策是根据受助学生的受助需求以及财政的支撑能力动态调整的。“十年来,我们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膳食补助标准在不断提高,高中阶段的助学金标准不断提高,高校的助学金标准、奖学金标准、助学贷款标准也在不断提高。”马建斌说。
陕西省教育厅总会计师刘宝平在发言中补充说,扶贫政策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扶贫力度在不断加大过程。“过去助学金、奖学金只有在大学本科有,后来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两免一补’,又对中职学生、学农专业的学生进行免学费。从2016年开始,幼儿园的学生、高中的学生、所有阶段建档立卡的学生都纳入了资助体系,人数不断增加,硕士生博士研究生都有奖助学金。资助的范围在扩大、标准在提高,证明国家资助的政策不断完善,力度也在不断地加大。”
到2020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学生资助是否会告一段落?对此,马建斌回应,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不仅不能减弱,而且需要不断地重视和加强。
“如果没有学生资助,有些子女上学的家庭很可能出现返贫。从国际经验来说,不管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怎么样、人均收入有多高,总是有一部分人因为各方面的原因,经济上处于不利地位,所以学生资助工作会不断地重视和加强。”马建斌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