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序伦子女 潘序伦:从浪子到大师
   潘序伦(1893~1985)江苏宜兴人,会计学家,中国现代会计之父。    尽管被后世称为“中国现代会计之父”,但在30岁之前,潘序伦甚至不知道“会计”是个什么玩意儿。
   那时,这个失业的中学教师游手好闲,和一群赌徒终日厮混,输掉了家中大部分田产。妻子不忍见他如此堕落,每次都扯着他的衣襟不让其出门,但他总是扯断衣襟,夺门而出。
   不过,一个要去法国留学的友人惊醒了他。很快,潘序伦便进入圣约翰大学旁听,他整日埋头书本,并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被学校保送至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学院就读,从而奠定了他个人乃至整个现代中国的会计学基础。
   上世纪20年代,正值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快速发展时期,原本传统的记账方式,已不能满足日渐复杂的经济活动的需求。
学成归国的潘序伦,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具备现代意义的会计师事务所,并以《论语》中“民无信不立”之意,取名“立信”。    潘氏身先士卒,勤勉工作,他总是上午八时到办公室,某日上班后,见当天报载北方水灾,上海各界成立“黄河水灾委员会”,下有稽核一科拟请会计师担任,以示公开。
潘打电话与其联系,并获得该职。事后他听说,数小时后,另一家有名的会计师事务所才打电话来求任。
这事让潘氏得意了好久。    会计一生,潘氏最为看重“真诚”与“信用”两词,他曾自言:“我认为会计师的信誉很要紧,可以说是会计师业务的生命力……有个别会计师以造假账或出具不真实的证明书以迎合某些委托人的要求,来取得业务。
我所是绝对不接受的,这样,当时看起来似乎是吃亏了,但日子一久,人们认为‘立信’是信得过的,是可靠的,反而会引来大批的业务。
”    抗战期间,上海各界为马占山的东北义勇军募捐钱物,其时,社会上有谣言散播,称上海群众共募捐法币2000余万元,但东北方面只收到数十万元。潘序伦得悉后便找上门去,认真稽核了13个经筹单位的收支账目,并出具证明,公之于众。
这样,指责和谣言便不攻自破。    这家名为“立信”的会计师事务所,便在中国的会计史上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
在潘氏的一手操持下,它一跃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服务对象包括当时中国顶级的大企业,如荣氏企业、永安公司、南洋烟草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华纳兄弟影片公司等。    随后,潘氏又开办了一所立信会计学校。
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教学质量,潘序伦聘请黄炎培、马寅初、黎照寰、章乃器等专家学者来立信任教。    1940年12月,经济学家马寅初因抨击当局而被关押,获释后,潘序伦便邀马寅初到立信上课。
当局得知后,警告潘序伦。但他一笑置之。对这件事,马寅初非常感谢,他曾对人说:“潘序伦对开拓中国新式会计有功,不要说来教书,就是要我替他倒夜壶,我也愿意。
”    在一次学校大会上,时任民国教育部长的陈立夫受邀前来,他看轻会计事业,大谈军工与科学,潘氏按捺不住性子,顶撞道:“国家好比一架飞机,一翼是军工科技,一翼是财经会计,只有这样,国家才能腾飞于世界民族之林。
”    在潘氏感召下,这所学校毕业的学生,大多勤奋苦学,成绩优良,得到工作单位普遍好评。
学校信誉日隆。有一组数据显示,到1953年止,立信培养的毕业生已逾10万人,遍布全国各地,远达美、德、日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个会计学家与钱打了一辈子交道,但自己的生活极其简朴,斗室中一床一几一柜,一桌四椅,除外别无他物,唯书成堆。
他的丰厚收入,大多捐给学校修建馆舍,以及用做奖学金。    有一个冬日,潘氏到一家高级饭店会见外宾,饭店里的暖气开得很足,他穿着棉袄,里面是补丁加补丁的衬衫,他怕脱了棉袄丢人,硬着头皮,汗流浃背,颇为狼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