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毛泽东 毛泽东与丁玲的往事

2018-03-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知道的人都说:在延安的作家群中,毛泽东是很赏识丁玲的.毛泽东一生写过两首专门"夸人"的诗词.一首夸奖彭德怀将军的,另一首诗词则是"礼赞"女作

知道的人都说:在延安的作家群中,毛泽东是很赏识丁玲的。毛泽东一生写过两首专门“夸人”的诗词。一首夸奖彭德怀将军的,另一首诗词则是“礼赞”女作家丁玲的。那时,丁玲仅仅30岁出头。而且,这首“礼赞”诗词是用军用电报发到前线的丁玲手中的。这在中国战争史上恐怕也是罕见的。

洞中开宴会,

招待出牢人

1933年,丁玲被国民党当局秘密逮捕关进监狱。靠了宋庆龄、何香凝、鲁迅等人的救援才得以获释。丁玲拿着宋庆龄赠送的350元钱,秘密经上海、北平、西安,于1936年11月来到陕北保安。

中共中央宣传部在一座大窑洞里开会欢迎她。欢迎会很隆重。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都出席。远道而来的丁玲被邀坐在首席。

欢迎会后,丁玲一一走进毛泽东、周恩来、林伯渠、徐特立等领导人的窑洞拜访做客。当时,毛泽东问她:“丁玲,你打算做什么呀!”丁玲回答:“当红军!”

毛泽东说:“好呀!还赶得上,可能还有最后的一仗,跟杨尚昆他们领导的前方总政治部上前方去吧!”

丁玲来到陕西省陇山,跟随红一方面军一军团行动。在炮火硝烟中,丁玲写下第一篇记述红军战斗的佳作《记左权同志话山城堡之战》。

散文传回中共中央所在地,毛泽东激动不已,他欣然挥毫写下一首诗《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写完后,毛泽东当即让发报员通过军用电报发给前方的一军团司令部。电报是聂荣臻政委收到的。

1937年春,丁玲从前线回到延安,会见毛泽东。毛泽东在一张巴掌大的白色油光纸上,用毛笔以横书的方式写下10行字,送给丁玲。丁玲接过来一看,正是那首在军用电报中传来的《临江仙》。

她很珍惜地保存着这帧字迹。胡风听说了,要去看,她便托胡风保管。胡风随手将这张小纸条夹在一本大书里,过后就忘得一干二净了。等到丁玲来索要原迹时,胡风哪里还记得搁到那本书里去了。丁玲后悔不已。

胡风死后,夫人梅志在整理他的遗物时,才发现这帧“失落”了几十年的真迹。

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丁玲得到毛泽东的赠诗时,感觉到了他的关注。可她对毛泽东的了解却非常有限。

“我记得党中央初到延安时,我去看他”,丁玲回忆说:“他给我的印象是比较喜欢中国古典文学。”

毛泽东的旧学知识很渊博。丁玲常常看到他带着非常欣赏的情趣谈李白,谈李商隐,谈韩愈,谈宋词。谈小说则多是《红楼梦》。“那时,他每周去红军大学讲唯物辩证法,每次他去讲课,警卫员都来通知我去听。”

丁玲回忆她与毛泽东的交谈也很生动:“他同我谈话,有几次都是一边谈,一边用毛笔随手抄几首他自己作的词,或者他喜欢的词。有的随抄随看,有几首却给了我,至今还在我这里。”

1936年11月15日,丁玲主持召开了发起成立文协组织的座谈会。12月22日,召开成立大会。毛泽东等出席。会上,由毛泽东提议,经全体通过,协会定名为“中国文艺协会”。12月23日,“中国文艺协会”召开第一次干事会,一致推举丁玲为主席。

1937年,卢沟桥事件发生,抗日战争开始了。中央军委委托中央宣传部组织西北战地服务团奔赴前方。丁玲被任命为这个团的主任。不久,一个包括30多人的西北战地服务团成立了。

行前,丁玲来到毛泽东的住处凤凰山,请示工作。毛泽东见到女作家很高兴。他对丁玲说:“这个工作很重要,对你也很好,到前方去可以接近部队,接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扩大党的影响。”

按照毛泽东的指示,西北战地服务团出发前赶排了一些短小精悍的话剧、舞剧、相声,还把秧歌改编成《打倒日本升平舞》,搬上了舞台。

服务团在延安南门外戏台作了一次彩排演出。毛泽东和中央的一些领导人都兴致勃勃地前来观看。

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贫瘠荒凉的陕北地区的老乡们,整个给这台魔术般丰富多彩的演出迷住了。演出结束后人们还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大戏台不愿离开。

在欢送会上,毛泽东发表了激情洋溢的祝辞:“要用你们的笔,用你们的口与日本打仗”。“从文的方面和武的方面夹攻日本帝国主义。”

关于《三八节有感》

1940年,丁玲发表了《我在霞村的时候》、《三八节有感》两篇文章。1942年,她又写了《在医院中》。接着,王实味的《野百合花》也问世。

1942年4月,毛泽东约请著名诗人艾青谈话。毛泽东说:“现在延安文艺界有很多问题,很多文章大家看了有意见,有的文章像是从日本飞机上撒下来的,有的文章应该登在国民党的《良心话》上。”

他征求诗人的意见怎么办?

“开个会,你出来讲讲话吧!”

就这样,毛泽东决定召开一次延安文艺界的座谈会。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起因。

《三八节有感》是一篇散文式杂文,它从关心妇女社会地位出发,就恋爱、婚姻、家庭等方面,列举出种种障碍,最后提出妇女要“取得平等,得首先强己”。这之中,有批评延安地区一些干部的,也有积极的建议。

毛泽东明确说:“《三八节有感》与《野百合花》不一样,它对我们党的干部有批评,但它有积极的建议。我们不要同等地看待它们。”

当时,丁玲并不知道,座谈会是因为延安“光明”与“黑暗”那么严重的斗争而引起来的。她听见红军的一些高级将领在会上怒斥:“我们在前方打仗,后面竟有人骂起领袖来了,那不行!”感到莫名其妙。她认为她十分了解和信赖毛泽东。

毛泽东当时曾找丁玲作了一次长谈。他说:“我们要不要自我批评?要的。”“但是你要进行批评,先得肯定人家的好处,说他怎样艰苦,怎样打胜仗,怎样有功劳,说我们这个党是了不起的,是伟大的,光荣的。然而再说我们还有一点缺点,还有封建残余,一些男同志对女同志的看法还不一样。”

“而你开门见山就说女同志受压迫、受歧视,人家就受不了啦。”

毛泽东平和安详的谈话,丁玲听来倍觉亲切。她表示,一定要轻装上阵,再为革命文艺奉献自己的一切。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

1948年初,丁玲完成了一部描写人民革命斗争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乾河上》。这是中国革命文艺第一部直接描写土地改革的作品。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正处于和国民党数百万大军战略决战的前夜。就在这么紧张的时刻,毛泽东仍然关心着文化界的情况,关心丁玲的近况。

一天午后,毛泽东与胡乔木等坐在一起聊天。毛泽东手摇大蒲扇问:“你们最近在干什么?”

“丁玲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是写张家口附近农村土改的,她请了几位同志看看,提提意见。我们正在讨论。”

毛泽东点燃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说:“丁玲是个好同志,就是少一点基层锻炼,有机会当上几年县委书记,那就更好了。”

接着,毛泽东又问:“你们对这部小说的看法呢?”

“写得好。个别地方修改一下就可以发表。”

不久,丁玲也来到西柏坡。肖三的夫人甘露与她见面时,把那天毛泽东讲的关于她的话讲给她听。丁玲听了毛泽东肯定评价,心里很高兴,也很激动。此后,她主动去看望了毛泽东、周恩来和邓颖超大姐。她还陪同毛泽东散步。

1951年,《太阳照在桑乾河上》荣获斯大林文学奖。丁玲来到莫斯科领奖。面对众多记者的提问,她说:“我爱斯大林,我爱毛泽东。当我工作的时候,我心里常常想到他们。好像他们就站在我的面前一样,这样,我就尽力按照他们的思想,他们所喜欢、所憎恶的意见去工作,就怕把工作做坏。”

“但是,我从来连做梦也不敢想到斯大林的名字、毛泽东的名字能和我丁玲这两个字连在一起……”

丁玲的终身遗憾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与丁玲也时有交往。1951年夏天,有天午后,罗瑞卿陪着毛泽东来到住在颐和园云松巢山上的丁玲家中。

跟随毛泽东来的人不少。陈明让勤务员立即去买了两个大西瓜来给众人解渴。毛泽东和丁玲边吃西瓜边聊天,互相问候。毛泽东轻松地谈起对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的团结和改造,丁玲则不住讯问毛泽东的身体情况。俩人促膝交谈,轻松欢快……

这时,丁玲身任多项要职: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全国文联党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可是,一场针对她的暴风雨正在酝酿。

1955年,她与作家陈企霞被打成“丁陈反党小集团”。1957年,她和冯雪峰被打成“丁玲、冯雪峰右派反党集团”,被开除党籍。

面对这一切,丁玲坦然处之。她给当时的农垦部长王震将军写信,主动要求下放到北大荒军垦农场去劳动。王震将军把她和陈明安排到东北佳木斯附近的汤源农场劳动。

“文革”开始后,噩运又降临到了丁玲头上。批斗打骂,抄家游街,她什么都经历了。1970年,不知为什么,上面来人把她从北大荒弄到北京郊外的秦城监狱关押起来。

1975年,如同进来时一样,她又被莫名其妙地“释放”了。她被“秘密”地“送”到山西长治县一个小山村落户。

平反的消息是1979年才传来:她可以回北京定居了。1980年,宣布正式恢复丁玲的党籍。

丁玲又重新活跃在中国的文坛上。

然而,一些好奇的人总是关注着她的过去,尤其是近20年来的坎坷经历。丁玲说,“20多年来,如果说我没有精神上的痛苦,那是假话。”但是,这些已经过去,她不想再提起。

人们绝想不到,这位著名的女作家的唯一心愿是什么?

“我的终身遗憾,就是没有在毛主席生前,能听他说那么一句话:‘丁玲改造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