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虹飞王朔 吴虹飞|王朔的觉悟和救赎(12 12 5)
有一段时间,“老夫聊发少年狂”,沉寂了多年的王朔,终于跳将出来,昭告天下,以正视听。有人暗自惊叹:这老王要憋多少年,才能憋出这么多话来啊?!有人盛赞:“一个人要想保持本色并不容易,而王朔做到了!”深谋远虑些的就说,王朔成功地“诱拐”了舆论。
有人疑惑他是不是耐不住寂寞的天才,还有人大胆揣测,王朔在为出书炒作。付给他365万人民币的出版商开腔证实了:我给他的是稿费而不是版税,他的收入和销量其实并不挂钩。
王朔声名鹊起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旧的游戏规则出局,新的格局初露端倪,而叛逆则会带来不确定的、无限的可能性。王朔首当其冲,当了一回“坏人”、“流氓”、“痞子”,并且势如破竹,名利双收。也许叛逆并非他初衷,物质也并非他真正图谋,一切只是聪明人的娱人与自娱。
然而这场游戏越来越超出他的控制了,他从幕后的导演,半推半就地,成了台前的演员,入戏之深,难以自拔。或许他一开始只是聪明的孩子学有余力地贪玩,却被鼓噪的媒体和大众捧着架着,渐行渐远。就像一个屡屡扮演坏人的演员,演技太过精湛,人人信以为真。所以公众参观王朔,唾弃之,拥戴之,猎奇式的围观心理和可望而不可即的艳羡心态,怕是二者兼而有之。
“我曾经深陷妄想不能自拔,曾经躺在‘88’地上起不来,是一个不认识的女孩子走过来对我说:没事的,我们每个人都一样。”
这是无意之语。王朔却记得。我们每个人都一样,就算是王朔,他面临的也是所有普通人的同样的问题。关于生命本身。关于空虚和寂寞。
阿城认为,《动物凶猛》是王朔对青春期的一次清理,《看上去很美》将这个清理延伸到了童年。
而童年的回忆并未完全解决他内心的焦虑。当时家人和朋友的相继离世,巨大悲怆一下子把他打入低谷。他的朋友叶京说,“梁左和他哥哥在同一时间走了,他陷入了一个不能自拔的痛苦境地。”“他痛苦到什么程度,他有过自杀的念头。而那时候也没有人主动去帮他,而且也帮不了。”
阿城云,王朔读佛经有时。《金刚经》、《坛经》,王朔读的是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的大乘佛经,“了生死”、“离贪爱”,王朔求的只是个人的自我解脱。贪、嗔、痴这三毒,王朔尚一样未能得戒,戒、定、慧这三学,王朔又学了几分?
禅宗的顿悟,本不讲究凭借的方法是否合乎常理,物理学也好,曲解也罢,只要你能忽然贯通天地万物与人生自我,别人不能代替你的悟。六祖慧能相信人我皆“自性清净”,“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王朔也许是自信的,只是不知他是否还相信世间众人?
他终究是一个知识分子,一个俗人,一个善良人,一个心理脆弱的人。他比脱口秀主持人还游刃有余,他堵上了所有采访他的人的口。他知道自己饶舌,他知道自己在调戏别人,他知道自己聪明无比,他因此有些自得,还有些害羞,他知道自己写的小说都是真实的,而他此时说的话,有些是假的,有些却是真的。他把它们混杂在一起了,这就是他所认识的世界,真实又荒谬,真诚又虚假。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他能够认识到的真谛,来自《金刚经》。他无比自信,无比虚弱。这是他的两极。他的轻,他的重。他是自己的敌人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