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山地白族纸扎艺术
□ 段建平 云龙山地白族纸扎,又名扎法、糊纸、扎彩,最早起源于古代民族的宗教祭祀和丧俗活动,明清达到顶峰。在云龙山区白族山寨,几乎每一两个村寨就有一两家专门的纸扎家庭作坊,并有专门的纸扎艺人。随着社会的发展,纸扎艺术逐渐成为庆祝节日的一种装饰艺术,每逢节日或喜庆,民间艺人则充分施展其技艺扎制出灯彩、旱船、面具、跑驴、三马闹灯、红白双狮、河蚌、鱼、花篮、绣球、麒麟、仙鹤、龙凤花鸟、风筝等各种民俗礼仪节庆文艺活动道具。纸扎作为一个民族心灵的表现,有着悠久的历史、浓郁的民族审美心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细的制作过程,在山地白族民间有着较深远的影响。每逢婚丧嫁娶及节日之际,民间艺人则充分施展其技艺,扎制各种动物、花鸟、虫鱼及人物等,并施以各色彩绘,这些色泽艳丽、造型拙朴、寓意明快的各类纸扎品,均取竹、木、线、纸为主要材料。
以竹、木为骨架,以线团缚部位,糊彩纸以装饰。为活动频添几份色彩,同时也为哀丧、祀祭场面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云龙山地白族纸扎基本分为包氏扎法、字氏扎法和张氏扎法三种,包氏扎法以包根、包荷兄弟为代表,主要纸扎红、白、黑三马,包氏扎法还有祭祀过程中制作要用的纸钱、纸人、纸马、纸房子、纸扎灵屋,纸供具,以礼待鬼神。字氏扎法以关坪乡字洪钧为代表,他主要传承技艺有狮象鹿马、金山、银山、聚宝盆、摇钱树等。此外,还有张氏扎法,以检槽乡文兴村张星照艺人为代表,主要传承技艺为红、白双狮、竹龙、麒麟等动物扎法。
云龙山地白族纸扎除了用于祀神、祭祖、娱人之外,还有传承典故以及对后辈进行道德教化的作用。如云龙长新乡大达村一带流行的丧葬纸扎,就常以八仙献寿、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等纸扎供奉于灵堂之上,以教育后世子孙,要感念先辈的恩德,儿女要尽孝道、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云龙白族纸扎传承至今已有数百年,成为丧葬礼俗及节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传统的手工技艺,纸扎具有多种价值,如艺术价值、民俗学价值、审美价值等等。
艺术价值。云龙山地白族纸扎技艺是民间艺术的一门具有白族特色的独特行业,也是民间中最为突出的习俗技艺之一,在造型上不求物体的重量感和体积感,而以扎、塑、绘、编结合,虚实相生,形态空灵,色彩浓郁。
以彩纸、麦秸、芦苇、竹子等为廉价原材料,扎制神话人物、历史人物、飞禽走兽、桥梁房屋等各种形象。它是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抽象造型的灵感和创造力,使纸扎艺术成为民间艺术的瑰宝之一。
民俗学价值。云龙山地白族纸扎文化是民间民俗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扎花灯、扎旱船、龙头、龙尾、扎狮子、扎麒麟、扎花篮、扎纸人、纸马等,是习俗艺术中主要而又相当普遍的表现形式,并且作为一种习俗文化现象始终贯穿在祭祀、丧俗、喜庆活动之中。纸扎文化是研究云龙山地白族民间习俗的途径之一。
宗教价值,云龙山地白族纸扎艺术的发展与演变与宗教学有着密切关系,与佛教、道教以及民间俗信都有较深的渊源关系,值得不断探讨研究。
实用价值,云龙山地白族纸扎艺术原材料成本低廉、环保。作品轻盈,便于携带,具有普及性和便利性。对世人来说,用纸扎艺术形式来悼念死者,能起到安慰和调节伤感的作用;用纸扎艺术形式来祭祀祖先、神灵,能表达心中敬意、敬畏和祈求福祇的诚意。纸扎艺术作为缓解死别伤痛的精神慰藉品,和表达人们情感的一种载体,在一些民众生活中有着一定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文化价值,云龙山地白族纸扎艺术是一种造型艺术,既具有美术、绘画、雕塑等许多艺术的综合特征,又具有纸扎艺术丰富想象和成熟的艺术才能,具有很美的审美价值和观赏价值,其文化的含量在众多手工艺术中,也是比较高的。
云龙山地白族纸扎文化是一项源远流长的重要民俗活动形式和内容,虽随时代发展而有所演变,但象征意义和功用都是大体一致。即以纸扎品为替代物和媒介,寄托人们对崇拜者或敬畏对象的一种感情和愿望,成为一种民间民俗文化,既具有象征性视角,又有化生性观念,既具有环保型性质,又有节约型理念。其长流不息的现象,值得人们不断地以科学的历史主义和视点进行探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