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艾《寒冷的高山有犀牛》写给追梦者的信
《寒冷的高山有犀牛》这是近日上线,一部纪录片的名字。关于这部影片观众首先感到好奇的是,片名。乍一听很抽象,了解之后,原来很写实。
《寒冷的高山有犀牛》导演 张天艾
记者:为什么是这个名字?
导演:站在冰凌的世界,被浓雾包围着,闻着淡淡的,动物粪便和泥土交织的清香,脑子里就出现了这个名字。
记者:犀牛为什么在寒冷的高山上?
导演:因为寒冷的高山上有犀牛村,犀牛小学。
《寒冷的高山有犀牛》是纪录片导演张天艾执导的一部纪录片,讲述的是住在云南昭通高山上的姐弟倆人,在冰霜包裹的世界,穿越严寒上学的动人故事。该片由柯蓝出品,在腾讯、爱奇艺、优酷、芒果TV全网上线。上线后受到观众热议。由此,这部早在2015底拍摄的纪录片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2014年,在制作完成《南亚的故事》之后,张天艾把关注点放在了中国的乡村。在做乡村调研的时候,她看到了一张类似于现在“冰花男孩”的照片,刚好当时一家电视台在策划“上学路上”系列纪录片,邀请到张天艾,她就报了这个选题。当时正值隆冬,摄制组就进山了。后来因为诸多原因,片子搁浅了 。2016年,柯蓝邀张天艾做关于农村随迁儿童的选题,就是《Biang Biang De》。她和柯蓝提起这部片子,没等张天艾说完,就说,这片子我要了。张天艾说,现在能让大家看到影片,都是她的修为。
《寒冷的高山有犀牛》剧照
听到影片里的风声,除了主人公以外,画面的景物都被冻住成静止,张天艾直接掌机,可以想象拍摄的艰苦。张天艾说,self-shooting是导演自己持机拍摄。 画面中的景物时时触动着你,好像感受不到艰苦,有时候呼吸困难就停停。
《寒冷的高山有犀牛》剧照
纪录片没有解说词,语言上大量留白;没有航拍,和无缝的背景音乐,看上去简单却富有张力, 是非常艺术化的直接电影叙事。
张天艾说,冬天山上的孩子们,大多数时候都是生活在,白茫茫的世界,上学放学都是穿梭于雾里,孩子们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孩子们身上体现出的固健而充满希望的价值观,自然而清晰,我们要做的是尽量客观展现事实。
从张天艾的创作时间线看,结束在英国国家电影电视学院—NFTS 纪录片导演系的学习,和在BBC等工业的实战经历,回到亚洲,拍摄《南亚的故事》,启程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南亚”的旅行。之后,就持续关注中国乡村儿童的成长教育。2015年拍摄《寒冷的高山有犀牛》、2016年拍摄关于农村随迁儿童学习戏剧的纪录片《Biang Biang De》,以及正在制作的一部关于乡村教师体裁的纪录电影。
《寒冷的高山有犀牛》工作照
中国乡村儿童在情感、生存条件、接受教育等方面,正面临着阶段性的困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从西方回到东方,回归中国乡土,是张天艾作为中国导演,文化认同的一个表征。而持续关注中国乡村儿童的成长教育,则是张天艾、柯蓝一个梦想的延续。
《寒冷的高山有犀牛》 又何尝不是写给所有追梦者的一封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