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羽篆刻 张炜羽:楚简帛文篆刻创作自述

2018-03-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张炜羽:制芰荷以为衣 集芙蓉以为裳 ——楚简帛文篆刻创作自述      篆刻创作以篆法为基础,篆书的结构特点体现了篆刻作品的基本风貌.近几十

张炜羽:制芰荷以为衣 集芙蓉以为裳 ——楚简帛文篆刻创作自述

      篆刻创作以篆法为基础,篆书的结构特点体现了篆刻作品的基本风貌。近几十年大量面世的战国楚简帛文,对当代艺术可谓天赐奇字,百年一遇,也是篆刻艺术创作的新颖素材。

笔者习印近三十载,对楚简帛文心仪久矣,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尝试将楚简帛文和楚系铜器铭文依样入印,然当时可供参考的楚系文献资料较罕,仅"长沙子弹库楚帛书"、"仰天湖楚简"摹本,和《信阳楚墓》、《曾侯乙墓》考古报告集中所附竹简图录及"楚王酓鼎"、"鄂君启节"器铭数种,笔者曾按笔画将其摹成索引本,置于案头以备检字之需。

通过不断摹写练习,初步掌握了楚系文字部首、构型和笔墨特征,并创作出部分仿楚系印章及边款。

随着九十年代以后"包山""郭店""望山""九店""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等许多新出土楚简文的整理编印,及《楚系简帛文字编》《楚文字编》等专著的出版,可释的楚简文字数量倍增,且图录文字笔势、结体清晰明暸,书法篆刻临习创作应用极为便利。笔者欣喜若狂,夜以继日,心摹手追,沉浸于此,并更加坚定了自己篆刻创作的主攻方向。

参用楚简帛文入印首先要熟练把握其篆法结构规律和地域特有的歧异字形。楚简帛文字线条横竖笔画多呈拱起或弯曲的弧状,圆畅流美,瑰姿谲起,轶态横出,颇具装饰趣味。而竹简上文字排列,字字欹斜、独立,间距多拉得较开。

因其外形呈扁平横势、包容状,行气稍逊,若"生吞活剥"将其移植于篆刻作品中,势必丧失、减弱印文间舒展、参差、呼应的整体美感。另楚简帛文篆法尚未定形,每字中存有许多不同变化程度的异构体式,多加或缺少一点一画较为随意,这也为篆刻章法所需而做出相应的篆法异形提供了灵活的变数。

楚简帛文入印重要的是印化处理,在保留其基本用笔构形特色时当以神韵为上,不必苛求笔笔是"楚",篆刻艺术创作追求最终目的是作品整体完美协调。

笔者楚简帛文印创作分别采用"个别印文楚篆化"或"全部楚篆化"两种手法,个别楚篆化印中仅一二字为楚系文字,弧形用笔特点明确,基本能与其它大篆印文相融统一。如遇印文在四字以上,笔者常施用界格一法,欲字字相亲,虚实浑然,即能削弱楚系文字中装饰、秀柔的美术化弊象,印文的完整性又得到增强。

楚简帛文白文印不易作,近似小篆体入印,处理不当印文间会遗有弧形、分散的朱红块面,影响观赏效果。参用楚简帛文入印需对战国古玺章法作深层次的揣摩研究,当触类旁通,以古玺为魂,楚简为体,作品既要呈现三代玺高古浑朴的气息,又欲展露出时尚、绚丽的韵味。

楚简文印款创作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笔者也热衷于此,颇有心得。楚简文印款宜用单刀冲刀法,体现楚简文起笔较重收笔露锋的书法特点。线条也需细劲坚挺,秀逸流畅,可得金石之意趣,若一味粗犷浑厚,楚简文风韵尽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