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盛兰事迹感悟 刘盛兰事迹观后感
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正式揭晓。来自招远市九旬老人刘盛兰榜上有名,其拾荒捐助100多名困难学子的爱心善举故事感动中国。由于年岁已高,加之身体有恙无法行走,刘盛兰老人未能出席颁奖盛典。此前,CCTV著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亲赴招远,将奖杯和祝福送到老人床前。这也是“感动中国人物”评选12年来,首次走出典礼现场颁奖。
刘盛兰,今年92岁,是招远市蚕庄镇柳杭村一位普通的孤寡老人,属于当地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1996年,他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救助报道,开始踏上“拾荒助学子”路途。
近20年里,他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得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却在贫苦交加的岁月里,慷慨地将靠拾荒换来的10多万元,捐给了全国各地的100多位学子,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心故事。2004年,在众多媒体的关注下,老人拾荒助学的爱心故事在国内引发强烈反响。
老人先后荣获感动烟台2004年度人物和中国消除贫困感动奖等奖项。2013年,患病在床仍不忘资助学生的刘盛兰老人,进入“感动中国”栏目组视线,成为32组候选人之一,在多家网站接受网民投票评议,并最终以高票当选。
近年来,刘盛兰老人的坚持和付出,持续感动着招远师生,震憾与洗礼着招远师生的心灵,刘盛兰老人先进事迹的正能量在每一位招远师生的心中传递。
招远市师生学习刘盛兰老人先进事迹活动分看、写、做三步进行。看,即认真收看刘盛兰老人先进事迹,并纷纷来到刘盛兰老人身边探望慰问老人,为老人送温暖、送服务。写,即写心得感受,师生将思想成果进一步升华提高,用诗歌、散文、评论、日记等体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优秀作品在教育信息网、校园网、校刊、今日招远报等载体上刊发;同时,充分利用课堂、班(团、队)会和集体晨会等时间进行交流。
做:即开展实践活动,师生知行合一紧密结合,在感动中传递、在感动中成长、在感动中前进、在感动中成才,实践自己人生价值。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最重要的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自2002年起,每年举办一次。过去11年,《感动中国》赢得全国观众的喜爱。
刘盛兰事迹观后感之二: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都是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
在2014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虽然感动我的人有十个,有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有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有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这是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
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
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2013年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