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大是怎么回事? 脾胃虚弱的日常注意事项
引起脾大的原因有:(1)感染性脾大.各种急,慢性感染如伤寒,副伤寒,黑热病,血吸虫病,疟疾,病毒性肝炎,败血症,晚期梅毒等. (2)郁血性脾肿大.斑替氏综合征,肝硬化,慢性心力衰竭致心原性肝硬化,慢性缩窄性心包炎,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3)增生性脾大.见于某些血液病如白血病,溶血性贫血,恶性淋巴瘤等.(4)其它.脾脏恶性肿瘤较罕见,脾脏囊肿,播散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高雪氏病等.因脾脏大原因较复杂,除少数人为生理性外,都应在医生指导下寻找病因,并要定期复查.
你好:脾偏大大多是某些血液疾病的临床表现,例如:脾功能亢进(由感染性疾病,充血性疾病,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白血病,紫癜,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脾大显著,多发于40岁以上者),以上疾病多伴有贫血,若有贫血症状一定要做检查!
脾胃虚弱的药物调理方法
脾胃虚弱患者,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调养。
适当服用药物
中医脾胃虚弱主要分三型
脾胃气虚、脾阳虚、胃阴虚。脾胃气虚者多气短乏力、头晕、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大便溏泻、面色萎黄,可服用参苓白术散和香砂养胃丸。
中医脾胃虚弱主要分三型
脾阳虚主要表现为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可用附子理中丸。
胃阴虚主要表现在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可服用参梅养胃颗粒。
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
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增加人体的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肠道本身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推迟消化系统的老化。
每天顺时针按摩脚趾肚40~80次,重点是第二个脚趾,对缓解胃痛、养胃都很好。
早晨起床或晚上睡觉前,仰卧床上天气冷时可在被窝内进行,双手掌重叠,置于肚脐部位,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揉60次,或至腹部觉热为止。
结束后,再用手指点按足三里穴膝关节外侧膝眼下3寸两骨间。
此外,积极上、轻松乐观的情绪可以使人体阴阳平衡、气血畅通、神志清楚,使身体保持健康状态或促使疾病痊愈。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当人的精神愉快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指挥作用加强,人体内进行正常的消化吸收、分泌和排泄的调整,保持着旺盛的新陈代谢。
注意饮食调养
合理的膳食结构是健康的基础、“保胃”的前提。
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
平时多吃易消化食物
平时多吃易消化食物,如粥等;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黏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
常见健脾养胃的食物,如粳米、薏苡仁、白扁豆、大枣,脾胃虚弱者可以经常食用。
脾胃虚弱的患者还可以选用简便实用的药膳
胡萝卜大米粥
大米100克,胡萝卜50克,大米煮成粥后加入胡萝卜,煮熟烂后食之,有健脾温胃的功效。
糯米小麦粥
糯米50克,小麦仁60克,煮成粥后加糖适量,调味服用,有健脾益中气之功效。
芡实茯苓粥
芡实15克,茯苓10克,大米适量。前两味入锅,加水适量,煮成软烂,再加入大米适量,继续煮烂成粥,分顿服。芡实茯苓粥有健脾除湿、涩肠止泻之功效。
脾胃虚弱是中医的概念,通俗地说就是脾胃功能不足,脾胃之受纳、腐熟、转输、运化等功能失调,影响水谷的消化吸收。
脾胃调理2个养生方
1、要健脾养胃,先养心情
脾胃是有“感情”的,“情志养生”也是养脾胃。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心情抑郁、情绪低落时,会茶饭不思,而放松的环境和愉快的心情则会使你胃口大开。
脾胃是有“感情”的,“情志养生”也是养脾胃
研究发现,在脾胃虚弱患者中约七成跟情绪有关,而胃功能失调者,患抑郁症等各类情绪病的机会比一般人高3.1倍至4.4倍。
由于“情绪”变化常可引发胃肠功能的改变,所以胃被称为人体情绪变化的“晴雨表”。
中医学很早就认识到“情志伤胃”,古代先贤对于脾胃虚弱的治疗多重“调节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情绪对脾胃具有重要影响,所以要养脾胃,先养心情。
2、五谷饮食,健脾胃
脾胃者,仓廪之官也,饮食养生从养脾胃开始。
人以水谷为本,胃主受纳水谷,所以养脾胃最好的莫过于五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