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崖国际法笔记 国际法院的中国法官:学识渊博呈年轻化趋势
回望其60年的历程,联合国秘书长等官员、人道主义救援者、维和战士的身影一幕幕闪现在重大国际事务场合、灾难救援现场和战火纷飞的战场。鲜为人知的是,在联合国,还有一批顶尖级法律专家,为了国与国之间的纷争理性地化解,为了惩治种族灭绝等严重罪行而殚精竭虑——他们当中,包括我国的新老两代法学家和法律工作者!
在1945年10月成立的国际法院,继1985年至1994年间,倪征(日奥)做了整整9年法官后,史久镛先出任法官,后当选为现任国际法院院长。
1993年,联合国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成立后,中国先后有李浩培、王铁崖、刘大群担任法官。
在联合国海洋法庭,也有两位中国法学家出任法官。
即使在精英荟萃的联合国国际法院和法庭,中国的法官们也是令人尊敬的佼佼者!
他们之间,有许多故事。比如,新中国首任国际大法官倪征(日奥)和李浩培同年出生、大学同窗、多年同事;李浩培和史久镛在荷兰海牙履任时的住所,还是倪征(日奥)“举荐”的;李浩培先生和他的女儿凌岩,前者曾是前南法庭上诉法官,后者作为法律官员刚刚从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卸任,像他们这样父女两代人都曾供职于国际法庭的例子,在中国绝无仅有,在世界上恐怕也极为罕见。
大法官们越来越年轻
文/乔如云
本文背景: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后,多年没有推荐候选人参加国际法院法官的选举。1985年,倪征(日奥)当选国际法院法官。1994年,倪退休后,史久镛被48届联大选为国际法院法官(现任国际法院院长)。
1993年,联合国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成立后,中国先后有李浩培、王铁崖、刘大群担任法官。
此外,在联合国海洋法庭,也有两位中国法学家出任法官。1996年8月,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赵理海当选为国际海洋法庭法官。在他因病中断法官生涯后,外交部原条法司司长许光建继任,后又当选(现仍在任)。
自20年前开始,我们的法律人才“走出去”,频频亮相于国际法律舞台。我们的国际法专家接连当选国际大法官就是如此。
曾在卢旺达国际法庭工作、刚刚卸任回国不久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凌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一介绍了我国的国际大法官。
我国国际大法官年轻化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出任联合国国际法院大法官的是倪征(日奥),第二位是史久镛。史久镛于1994年出任国际大法官,2003年2月,他当选为国际法院院长——这是中国人首次荣任此职。
在国际法院之外,联合国安理会设立了两个特别法庭。一个是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一个是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凌岩的父亲李浩培先生是担任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大法官的第一位中国人,王铁崖是第二任,现在任大法官刘大群是第三位。
在介绍刘大群时,凌岩的语气充满自豪:“他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培养的法学人才。”
当年,倪征(日奥)先生出任大法官一职时,年已79岁。赵理海到任时,80岁。王铁崖先生到任时,年已84岁。李浩培先生到任国际大法官岗位时,年龄更是高达87岁!
他们都是中国甚至世界国际法学界的大师级人物,但是,毕竟年事已高。李浩培先生在离国际法官任期届满还差10天的时候,因病在海牙的一家红十字医院逝世。王铁崖和赵理海两位先生则是在任期中间因病提前离开了国际法官的岗位。
继李浩培先生之后,倪征(日奥)、王铁崖、赵理海三位国际法大家也先后离开人世。2000年秋,赵理海病逝。2003年1月12日,王铁崖先生在中日友好医院逝世,享年90岁。同年9月3日,倪征(日奥)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倪征(日奥)、李浩培、王铁崖三位大师级人物生前都是好友,李浩培与倪征(日奥)两位先生的关系更是堪称传奇。他们同年出生,是东吴大学法学院的同窗,在外交部工作时又是同事多年。
倪先生在他的自传著作《淡泊从容莅海牙》一书中,回忆道:“我在国际法院的9年任期即将于1994年2月初届满……1993年秋季,东吴同学李浩培来海牙就任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法官。这个法庭是新成立的,11位法官在联合国大会选出。
“李浩培的女儿凌岩1990年至1992年就在海牙,先后在莱顿大学和社会科学学院进修国际法,1991年为了随我出席欧洲国际法研究院的双年会,同去瑞士会见其父。这次,年迈的父亲来海牙,她随同照顾帮了大忙。未隔多久,史久镛来海牙履新了。我先后介绍他们两家暂时安顿下来。有一段时间,我们三家曾先后住在同一公寓的不同房号内,直到1994年2月初,我任满回国时,史家搬进我原住公寓,李家后来也另外找到住处。”
三位国际法大家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们代表国际法学最高成就的精神财富仍然熠熠生辉。李浩培的著述《条约法概论》在法律出版社出版后,荣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现已再版并被列入“法学研究生精读书系”。
王铁崖主编的《国际法》,被誉为“一本经典国际法教科书”、“一本中国国际法名著”,现已被列入法律出版社的“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
倪征(日奥)亲书的传记《淡泊从容莅海牙》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后,将一位国际大法官的风采永留人世。
凌岩还告诉记者,在国际海洋法庭和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等机构,也有我们的法学家。他们当中同样有刘大群那样的中青年法学家。
他们的出任,都是世界级的新闻。他们的出任,代表了中国在国际法律领域的国家地位和专家水平。用倪先生在当选国际大法官时的话说,这“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威望,也反映了友好国家对中国的尊重和积极支持”。
他们个个学贯中西
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国出任国际法官的学者都有很深的造诣,他们都在国内和国际的最好的大学接受法学教育,在日后的教学、研究或实务中都有突出成就。
倪征(日奥)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一个书香门第,13岁来到上海求学。1923年中学毕业考试名列榜首,获得免费直升沪江大学的机会。但由于受“公案”小说影响,非常钦佩为民请命的清官,再加上从住在上海英租界的叔叔那里了解到一些国家在这里有“治外法权”的事情,他决定学法律。于是在沪江大学读了两年后,转学到东吴学法律。
1928年,他从东吴大学法学院毕业。这一年,他把老家分在他名下的几亩地做抵押,拿到一笔数目不大的钱后,到美国留学。1929年,他获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后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法学研究所荣誉研究员。
1947年至1948年作为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国际检察组成员、中国检察组首席顾问,他参加对日本甲级战犯的审判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律系主任、教务长等职。1956年至1981年先后任外交部条约委员会专门委员和条约法律司法律顾问,1982年起任外交部法律顾问。1981年在联合国第36届大会上当选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1984年在联合国第39届大会及安理会上当选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
李浩培出生在上海一个小生意人家。他的父母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他自幼就酷爱学习。据他的女儿凌岩说,因为长期坐着不合适的桌椅、就着昏暗的灯光看书,他很早就眼睛近视并驼背了。
后来,进入东吴读书后,因为家境一般,他在一所中学教书勤工俭学。倪先生说,他们上学时都很用功,但李浩培格外用功。最终,他以全班第二名的成绩取得大学文凭。
在他30岁那年,通过考试得到了“庚款留学名额”,靠公费来到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留学。中途,因“二战”爆发后被迫回国。在李浩培先生到英国的次年,王铁崖先生也来到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留学。他们长达60年的友谊从此结下。
回国后,李先生历任武汉大学教授兼法律系主任、浙江大学教授兼法学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和国务院法制局外事法规委员会专门委员,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外交学院国际私法教授。1963年起,在外交部工作,任外交部法律顾问,并任北京大学兼职教授等职。
曾被誉为国际法学界的“长青树”的王铁崖先生1913生于福建福州。 高中毕业后,他考入上海复旦大学,由西语系转修政治系。1931年,经过考试转到清华大学,1933年因成绩优异而继续攻读国际法专业研究生。后赴英国伦敦大学政经学院留学,成为英国著名学者罗德柏的弟子。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回国,入武汉大学任教。自1949年起,直到逝世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授。1981年,他与顾明合作撰写第一本中国国际法教科书,并被选入世界国际法研究院,这是该院建院100多年来第一位入选的中国院士。他代表我国学术界到海牙国际法学院讲学,成为第一位走上国际法学院讲台的中国学者。1997年11月17日,在联合国前南问题国际刑事法庭第二届大法官就职仪式上,84岁高龄的王铁崖鹤发童颜、格外引人注目。在当年5月有160多个国家代表参加的联合国选举大会上,他以123票在当选法官中名列第一。
王铁崖生命的最后20个月一直卧病在床,他的喉管被切开,不能讲话,眼睛也看不清。但只要有人来探视,他就用笔不停地在纸上写着,他要布置学术课题,要交待研究所的工作。“热爱祖国,热爱国际法专业,热爱北大,热爱学生”,45年前的弟子马骏教授对恩师精辟的概括,是王铁崖一生的真实写照。
史久镛先生于1926年出生在上海。1948年,他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转年赴美国留学。1949年到1954年间,他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国际法。1954年回到祖国,一直从事国际法的教育和研究工作。1980年以后,开始担任外交部的法律顾问,在1987年被选为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一直担任到1993年。1994年,他以高票当选为国际法院法官。2000年2月份起,担任国际法院副院长的职务,2003年任国际法院院长至今。
赵理海1916年出生于山西闻喜县,早年就读于燕京大学,先后获得燕京大学文学学士、美国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美国哈佛大学国际法博士学位,曾任武汉大学、中央大学和南京大学教授,1957年起任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作为世界顶尖级海洋法律专家,在长期的国际法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他撰写了大量国际法专著和论文,并培养了大批国际法方面的人才。早在1947年,他在国内出版的第一部专著《国际公法》成为当时国内大学法律系的通用教材。
刘大群的名字,在2005年9月颇为瞩目。在22届世界法律大会在中国召开期间,他担任模拟法庭合议庭成员。模拟法庭的案例为一起国际环境污染纠纷的虚拟案件,合议庭的法官主要由各国首席大法官组成,刘大群是他们中的一员。
刘大群先生是我国资深的国际法和国际刑法专家,长期担任外交部法律顾问。他于1999年出任中国驻牙买加大使,2000年接替王铁崖先生成为第三位在前南国际刑事法庭就职的中国籍大法官。2001年,经联合国大会正式选举,刘大群先生被选为前南刑庭常任法官。2004年召开的联合国大会通过7轮的投票,于11月22日选出14名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的常设法官,任期从2005年11月17日至2009年11月16日。刘大群先生以高票再次当选。
在今年9月初在中国举行的第22届世界法律大会上,记者很想就此机会采访他,但遭到了婉拒。随后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一次讲座上,他也只谈讲座内容,不涉及其余。这位学识渊博的大法官,为人如此低调。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5年10月下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