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范跑跑现象”的重要价值

2018-04-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舆情就"范跑跑现象"相争未消之际,我来凑热闹并不在于评判热议各方的是是非非,而是就此事之耐人寻味处,略作个人见解. 范美忠,何许人也?我与很多人相同,在他那份<那一刻地动山摇>帖子尚未在互联网流传以前,自然 也是一头雾水.然而,当其人文率犹如往秋天的草原施放了一把火种似的,国内的网民们就如被磁铁吸住了一样,随之纷纷评价起来,或褒或贬,各有说法,迄今,参与者众,是名家有之.网民亦有之,皆在振振有词,几成了论坛大观景象! 我也卷了进来,再三拜读了他的滋事文章,并顺藤摸瓜地从网

在舆情就“范跑跑现象”相争未消之际,我来凑热闹并不在于评判热议各方的是是非非,而是就此事之耐人寻味处,略作个人见解。

范美忠,何许人也?我与很多人相同,在他那份《那一刻地动山摇》帖子尚未在互联网流传以前,自然

也是一头雾水。然而,当其人文率犹如往秋天的草原施放了一把火种似的,国内的网民们就如被磁铁吸住了一样,随之纷纷评价起来,或褒或贬,各有说法,迄今,参与者众,是名家有之、网民亦有之,皆在振振有词,几成了论坛大观景象!

我也卷了进来,再三拜读了他的滋事文章,并顺藤摸瓜地从网上找到了他原发的尚在北大就读时期对历史系各位老师含有“大不敬”的品头论足文章及众跟帖评议,另有他就自北大毕业后在辗转各地就业的事后自述,以及他妻子在其成为“靶子”之后的一篇声明型文字,还有包括选举与治理网近十份专文和几十个网友留言在内的动静,皆一一进入了自己的视界,相应作了一番思考,遂以为:各位朋友,大家是否再从容应对“范跑跑现象”呢?

恕我直言,范美忠先生其实在客观上向社会提出了一个复合型的考题,而面对之参评就议的诸君,您呐,当下拿出的又是什么样儿答卷耶?

不必讳言,鄙人在事发伊始,哪里有着思想的准备?我还不是被他范先生离经叛道的相关言论震惊了的!但转思之,则起了疑问:在我们中国这块古老的大陆,难道总是率先打破了传统的人物,必定会被打成“异己”分子而注定是其命乎?范美忠他就该在众矢之的中沉浮,并且,只好先以“道歉”谢罪于天下,再自就那千百年铸成了的无形耻辱柱、道义之十字架,方才得以罢休了,否则便将要“遗臭万年”尔?

就在此关头,近有网友探索者对我发出了使人晃然大悟的妙论,他云:“考中外历史而比较思想之异同,发现我邦民间存有绝不宽容思想异己、另类分子的传统,其势超过专制强权的打压力度,而且又常在官方动手前就先行使了扼杀功夫,如此乃环境扼杀人之自我思想的国粹”!

本人听而再联系“范跑跑现象”,就有了茅塞顿开收获,并受另一网友林明理撰文感叹而触动,发现国人包括自以为是的举凡遍地皆是的知识分子,还真是不乏拥有专拣软柿子拿捏的习惯。

岂不是吗?弱者可欺的民族劣性,在对待范美忠先生其人其事其言方面,正好应了此君与我的那一方故里民间的口谚:“半夜吃桃子,爱抓粑(俚言,即软)的拿”啊!

试还原“范跑跑现象”的本真,我们不难发现,“5·12大地震”是突如其来的!尽管灾难之初,埋怨有关行政及其专门机构之声四起,但经近一个月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地震部门的官员和专家,无任何一人遭受到范先生那样多的口水之役。

他本人乃一介凭其资质与本事,应聘了私立中学的普通教师,震灾发生时是称职地循例在应点课学,此前却并未经历过有关灾害应急训练,所此遇此猝不及防之难,就来了个自顾不暇之逃生,此种行为并非世人在灾区或遇上祸难事情之罕见,实无所可以讥笑之!

要害还在于范美忠事后的作为,他专事修了一文,并上传于天涯社区网站而一发“惊”“鸣”了天下,这就是类于自我引火烧身了,如世故观则等于俗称的“自找麻烦”,保守的就更会斥之曰:“你,是自讨苦吃。”

我们不妨冷静地考量,就说灾后诸事吧,如该首要问究者,断不是从教的范美忠,且看举国之党政要员、社会精英,如有谁为那些死难在豆腐渣工程下的冤魂们,干上了讨要公道之事?他们存否动用有关章程、法条而行诸了“秋菊打官司”式的执着要务?但令人遗憾,铁打的事实俱在:浑不见焉!

依本人愚见,“范跑跑现象”是由范美忠本人在临震之际的个体表现及其后的自我表白与思考,和引发的相关舆论构成,现在仍是处尚未完成其过程,而就有关的看法之表达也未达煞车的时候,所以此乃互联网时代在言路拓展的必然,其就事情本身是并非坏事,或许不亚于“文革”后那场围绕潘晓一封信发出的“我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了”的大讨论?

我今之谓“范跑跑现象”重大价值在于,它向我们的传统发起了一个挑战,内容直接涉及到人的生命价值、人的尊严和个体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成年职业者与各方面在特别时期的利害因素,以及治理社会所应校正的诸事。就此而观之,当下的法律、道德凸现了苍白,即使很多人的思想也难以承受之重的窘迫,不就明明白白地昭示着传统的东西及其运行正处在尴尬位置,我们不可以始终深陷其中而竟不知自拔!

挑战世俗传统就是发生社会进步的契机。我邦从敬畏于“天命”、臣服于“君权”统治而几千年以至结束了帝制,其间发生了多少向当时传统、权威挑战之事?没有那些历史上无数冒犯了传统之诸另类、逆反举措,我们现在可能还处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的篱藩之中,社会可能还是人分尊卑贵贱、业有三教九流的形态!

更如当代之先进各国,如不去掉中世纪的神权至上,则人权为大及其自由、法治与民主,就可能还在梦想世界里面徘徊。

我不拨高范美忠其人其事,但我承认他的事后不苟且,此乃近于“君子坦荡荡”式磊落。如若不然,多少腐败高官在落马前的人鬼一身、首鼠两端之类表演,岂不是可以堂而皇之地当立诸牌坊了吗?

我不完全赞同范美忠当时自行逃生的举动,但我好评其妻的事后坦言,更为亚光学校校长之相关独立见识而倾倒,也为当事人适时向自己弟子们的致歉行动而欣然。试想,古来多少祸国殃民之流,并不是人人享受了被“共诛之、齐讨之”的待遇嘛!

向传统发起的挑战,就是我们热议“范跑跑现象”的价值之所在,它本来属于一项重大工程事物,并非任何个人的意志和能耐可堪以胜任的,是事关如此要害:

在我们的社会里,公民的权利究竟有哪些?以及存于法条之公民权利,实际上可以实现的只有哪些?

有关责任方面如何提供人权的基本条件,即坚持让凡夫俗子们可以在“显规则”下各自奋斗为好,并有效地消除那些有损于国家形象、社会性质的“潜规则”,切实为成年和未成年的公民们在做人做事方面,起到健康的、到位的职能作用。

结合“范跑跑现象”,再换言之,此种挑战价值,是宏观而言,就体现在怎样治理好国家与社会方面,而微观意义则是,我们的官方如何执好政、行其政?我们的立法机关如何为在教育行业的师生们,落实好具体的人人可自便遵从的权力与义务,并相应地究实而痛改诸种“滞后型”的订立思想及其行为!我们的社会,应该怎样接纳好各具独立人格的成员,并扎扎实实地酝酿其公民社会的新道德与风尚?

我们应当反思的还有,为什么对待“范跑跑现象”持有截然对立的观点,还互相说服力也都有软肋呢?以往那些道德的、法律的储备,明显在各方热议中呈现了“捉襟见肘”态势,岂不是“范跑跑现象”本身就富有挑战的底蕴么?至于一部分评论是正人君子们出于习惯成自然的禀性而做了用言论行刑的忙事,似乎也可以适当收敛了!

面对这个极有挑战价值的问题,是转型期的中国回避不了的。如果相关议论始终停留在简单的对与错层次,那么我们民族的智力与胸襟就未免太差强人意了!因而,我以为系统地回答“范跑跑现象”的挑战,就应当是件非常具有建设意义的正经大事,并且答案还可能不是那样非白既黑的了然,也许更为一个较长的社会实践所充任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