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鼎丞夫人 张鼎丞:不留片瓦在人间
坚持群众观点,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从永定老区走出去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鼎丞同志,就是一位群众路线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与广大人民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一个客家牧童、山村教师成长为首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兼省军区政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首任检察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28年6月,张鼎丞依靠群众、领导群众发动“永定暴动”,成为福建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一次群众性武装暴动,开创了土地革命新纪元,在福建革命乃至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在长期工作中,张鼎丞同志身体力行倡导和实践群众路线,特别是晚年时期,他仍然坚持到群众中去。
1953年、1958年和1961年,张鼎丞同志曾三次回到闽西老区开展调查研究,发表了“共产党员干部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人民生活得怎么样,是头等大事”、“共产党员应把人民的生活时刻挂在心头”等重要论述,他的精神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张鼎丞心里装着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张鼎丞同志故居坐落在永定县金砂乡西湖寨,土木结构。1898年12月张鼎丞诞生在这里,居住至1927年,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青年时代。1927年,29岁的张鼎丞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8年,张鼎丞发动永定农民武装暴动时,家里的房子被国民党军队烧毁。新中国成立后,乡亲们多次要求他重建,他都没有同意。1964年8月,永定县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写信给在厦门工作的张鼎丞的侄儿张定安,告知准备重建张鼎丞的房子作为纪念室。
张定安将原信转给张鼎丞。9月27日,张鼎丞回了一封长信给张定安。信中,张鼎丞语重心长地写道:“我过去在金砂住的房子,根本不应该考虑重建。过去就有人提过这个问题,我一直表示不同意。
在旧社会里,做了官,就要在家乡买田置产,大兴土木,筑楼建房,修祠堂立碑石,所谓荣宗耀祖。我们搞革命的,绝不能这样做。一个革命者应当全心全意为大多数人服务,绝不可为少数人服务,更不可为自己服务。
任何时候都应当以大多数群众的最大利益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现在农村的情况虽然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大多数地方还没有摆脱贫穷,大多数人的住房还是拥挤的、简陋的,如果现在把我过去住的房子重建起来,会有什么影响呢?”“需要作为纪念的话,现在这个样子,立一个说明牌,说明原来的样子,和怎样被国民党反动派破坏的,就很能起到纪念的作用。你可以按我的意见答复他们。”
家乡人民遵从张鼎丞的意见,至今没有重建他的故居,只是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于2008年5月在张鼎丞同志故居的房间里,按原样摆放了床铺及桌椅,重砌了土墙炉灶,并在门口的墙上用花岗岩石镶刻了一块黑底金字的“张鼎丞故居”牌匾,简要介绍了张鼎丞同志的生平,供人们瞻仰,成为永定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张鼎丞生前两袖清风,身后没有留下一片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