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现实题材剧迎来丰收 古装IP明显降温
北京新闻出版广电发展报告(2016~2017)发布
2017年11月28日,北京市新闻出版研究中心、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北京传媒蓝皮书:北京新闻出版广电发展报告(2016~2017)》。
新闻出版广电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关键环节。近些年来,北京作为全国的首善之区、文化之都,新闻出版广电业取得了一系列成绩。“2016年北京新闻出版广电业积极贯彻中央要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行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北京地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全年总营收2621.87亿元,较上年增长8.61%。
其中,新闻出版营业收入1274.84亿元(不含数字出版),广播电视实际创收1316.75亿元,电影票房收入30.28亿元。全市共有图书出版单位238家,报纸期刊3473种,音像出版单位154家,电子出版单位141家,出版物印刷企业780家,书刊发行网点9031处,网络出版服务持证单位342家;省级以上广播电台3座、电视台2座(不含中国教育电视台),区县级电视台10座,有线广播电视站50个;电影院线25条,电影院207家;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持证机构6066家,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持证机构123家。全年全市共出版图书21.24万种,26.93亿册;报纸252种,86亿份;期刊3221种,9亿册;播出公共广播节目49套,播出时长45.12万小时;全年全市共播出公共电视节目55套,播出时长37.31万小时;生产电视剧70部2931集,动画片30部749集9844分钟,纪录片1.92万小时;生产电影315部。
快速增长、领跑全国的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业,体现出六大亮点,一是切实提高新闻舆论“四力”,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阵地主动权;二是引领内容发展潮流,精品力作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三是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加速落地,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四是产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园区、基地示范作用明显;五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产业融合向纵深发展;六是充分发挥政策引导、节展平台作用,“走出去”方式、方法不断创新。
根据目前国内国际整体发展态势和北京自身的优势及特征,未来北京新闻出版广电业发展将呈现四大趋势,一是首都功能定位、城市副中心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大的背景形势将对产业布局产生深远影响;二是优质内容资源越来越彰显出强劲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主旋律作品将绽放光彩;三是创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机制,全面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四是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将继续推进行业的创新、发展与融合。
《北京新闻出版广电发展报告(2016-2017)》是由北京市新闻出版研究中心牵头,联合国内学术界、产业界众多专家学者共同编撰的北京地区新闻出版广电行业年度发展报告,是《北京新闻出版广电发展报告(2015-2016)》的延续和发展。全书由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案例)和附录(大事记)构成。
其中,总报告统领全书,全景呈现北京新闻出版广电行业在2016年的发展概况和新情况、新亮点,对2017年乃至今后几年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推进北京新闻出版广电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分报告盘点了2016年首都图书(进出口贸易)、期刊、报纸、数字出版(音像电子)、印刷、发行、广播、电影、电视、视听新媒体和广电技术等细分领域的发展情况和行业热点,探讨各领域今后的发展态势,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专题报告以问题为导向,聚焦行业热点,对行业难题和创新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剖析,力争提出可供业界参考的对策建议。专题报告涵盖首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法治建设、产业政策扶持政策、走出去、北京阅读季、民营书业发展、视听新媒体等内容。为了突出2016年媒体融合、网络视听节目的发展特色,本书在该章节特别安排了网络自制节目、纯网综艺节目、社交短视频、新闻媒体融合发展四则典型案例等相关内容,兼具实践指导和理论参考价值。
在中央政策引导下,2016年,北京市拿出1800万元扶持资金支持京内71家实体书店发展,扶持资金的使用以扶优扶新、打造文化地标、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促进行业升级转型为目标原则。这71家实体书店分为四类:综合性书店、专精特新书店、区域书店和农村郊区书店。其中有新华书店王府井书店这样的地标性综合类书店,也有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和单向街书店这样的专精特新类书店。在政策利好背景下,2016年1月,被读者称为“北京最美社区书店”的“甲骨文·悦读空间”开业,其立足社区阅读,创新形式服务读者;4月,北京市三联韬奋书店政务中心店开业;4月23日,建投书局·北京50+店在东城区开业,该书店是京城第一家面向50岁以上人群的高品质新生活主题书店,也是第一家开在50+生活体验中心并由专业书店公司负责运营的文化空间;7月,言几又运营北京中关村试验店后又在西红门正式开业北京荟聚店,该店面积达3600平方米,集书店、咖啡厅、创意市集、主题餐厅和艺术廊等模块于一体;9月,北京外研书店在2016教师节重装开业;12月,“未读Club”主题书店在“东四·共享际”空间开幕。此外,北京单向街书店还成立了“单向街公益基金会”,以推广阅读文化,扶持文学、艺术领域的优秀创作者。实体书店持续发展,为出版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设施基础。
蓝皮书指出,当前,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电影产业促进法》《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方案》等政策法规,统筹推进城市副中心基础服务设施包括实体书店、电影院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的建设。对实体书店、电影院建设,要在重要商业综合体内预留建设空间。
作为“拉动收视三驾马车”之首的电视剧,在2016年仍然占据各类电视节目播出时间和市场份额的首位。2016年,恰逢纪念建党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重大纪念活动,《海棠依旧》《彭德怀元帅》《三八线》《解密》等一批主旋律题材电视剧陆续登陆荧屏,同时现实主义题材剧迎来丰收年,《欢乐颂》《小别离》《好先生》《中国式关系》等反映当代都市生活的现代剧成为社会热议话题,实现收视率与美誉度的双赢。
2014年、2015年火爆荧屏的古装剧,在2016年有所降温,年度收视率最高的剧集由古装剧转为现代剧,古装佳作匮乏。IP剧是古装剧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多部根据网络文学改编的电视剧成为现象级作品后,影视制作公司和各播出平台一拥而上,争相采购热门IP版权、翻拍制作电视剧。2016年一批古装IP剧陆续播出,但市场效果、口碑大多未达预期,热门网文IP、高颜值偶像演员与一线卫视平台的组合也未能打破IP剧遇冷的局面,电视行业持续了几年的IP热在2016年明显降温。
从收视来看,央视频道电视剧收视份额持续提升,2016年达到了19.7%,为近三年新高,省级卫视份额出现下滑,但仍是电视剧收视份额最高的频道组,2016年份额为44.1%,远超其他频道。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剧集仍注重于主流价值观与收视效果的平衡统一,主旋律题材占据较大比重,《彭德怀元帅》《海棠依旧》《父亲的身份》等都是艺术品质较高的精品力作。央视电视剧频道在2016年表现突出,《锻刀》《炮神》《宜昌保卫战》等战争剧都达到了不错的收视效果。
省级卫视方面,优质电视剧资源进一步向强势平台集中,大剧首播权几乎都被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北京卫视等握在手中,寡头垄断加剧。收视数据显示,一线卫视平台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卫视阵营整体马太效应加剧,而二、三线卫视由于难以争夺热门剧资源,与一线卫视间的差距逐步增大。湖南卫视发挥独播优势,接连推出了《亲爱的翻译官》《麻雀》《解密》等高收视剧作,包揽了最多收视排名靠前的电视剧。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等采取联合播出战略,《锦绣未央》《女医明妃传》《欢乐颂》《好先生》等剧集播出效果与好评度不俗。
北京卫视2016年电视剧表现上佳,平均收视位列省级卫视第三,全年CSM35城收视过1%的35部头部电视剧中,北京卫视占据7席,仅次于湖南卫视,《小别离》《中国式关系》《锦绣未央》等大剧的陆续播出,为北京卫视晚间收视增长、影响力提升贡献不少。北京作为影视文化重镇,在电视剧的制作和播出上都已达到全国顶尖水准。
2016年是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倡导和开展全民阅读的10周年,“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活动作为全民阅读中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依托北京市优质资源,积极组织和开展各项活动,搭建形式各异的阅读平台。延续上五届“北京阅读季”的成果和传统,2016年第六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依托世界读书日、2016年北京书市、第十四届北京国际图书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和平台积极开展阅读推广,北京书市共计530个展位展销40余万种出版物,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超100场次,接待读者50.9万人次,销售4183万元。活动推出了“领读者”计划、少年读书节、童书博览会、书香进机关、书香企业阅读推广以及书香伴我行等各类活动。创新性地推出“阅读+我”行动计划,将“我行动、我阅读、我分享、我推广”的理念贯穿于阅读活动始终,在北京市举办各类阅读活动近2万场次、受众超过1000万。“名家面对面”活动自5月以来已举办近4000场,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赋予首都文化新名片和全民阅读新典范的评价。“书香北京”系列评选活动还选出了“书香家庭”“金牌阅读推广人”“阅读示范社区”。9月27日,4号线书香地铁专列正式运行,首列书香专列以童书为主题,吸引了广大地铁出行者。此外,首家北京阅读季阅读基地在东城区朝内大街91号诞生,成为北京市阅读交流和开展活动的大众阅读空间。根据北京市发布的《2015~2016年度北京市全民阅读综合评估报告》,北京市年度综合阅读率为92.24%,较上年增长1%,且数字阅读率首次超过了纸质图书阅读率,前者为83.57%,后者为79.72%。
近些年来,综艺市场呈井喷式发展,各电视频道均在综艺节目上持续发力,并推出了一系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俱佳的电视节目。2016年,电视综艺节目在经历暴发期后进入相对平淡的发展阶段,综艺节目数量虽持续增长,但在市场表现、创新性、影响力等方面并未实现突破。
2016年新节目层出不穷,与经历多季的“综N代”节目,共同接受市场大浪淘沙的检验。无论从收视率还是从口碑来看,这些新节目大多都难以从老牌节目中突围,大量全新上档的节目并未表现出较强的创新性和差异性。
类型上,电视节目领域呈现一定的同质化现象,明星真人秀仍占据主导地位,各大卫视和节目制作公司对于人气明星的争夺仍然激烈,明星参与真人秀的片酬高启,在节目制作成本中占比过高。由于明星真人秀的题材、表现方式较为有限,多集中于体验、游戏竞技等样式,扎堆于此的电视节目很难实现创新性突破,观众逐渐审美疲劳。与此同时,素人类节目发展过缓,尤其是强势卫视在收视率和广告双收的压力下过度追求明星化,以普通群众为主体的节目在大型季播节目中较为少见。
电视节目创作整体仍存在泛娱乐化倾向,电视频道的重心侧重于综艺领域,对专题、人文、科教等其他节目品类重视程度不够。一线卫视的节目创作几乎都围绕着周末大型季播节目展开,适合常态播出的中小型节目处于边缘地位,这使得综合性频道难以提供多样化的电视产品。
在2016年央卫视推出的数百档节目中,“现象级”标杆节目处于缺位状态,市场反响与大众口碑兼得的节目并不多见,“叫好又叫座”成为摆在电视节目面前的一道难题。一些收视率较高的节目缺乏价值引导,“有意思”却“没意义”,不具备较高的思想文化内涵和格调品位,个别真人秀节目甚至成了低俗娱乐秀场。
另外,在相关政策的调控下,电视节目的原创比例得到一定提升,但在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一些电视机构为规避播出时间和数量的调控,“打擦边球”,对境外版权模式节目进行抄袭借鉴,山寨之风呈现蔓延的迹象。而多数原创节目尚不成熟,创意不足,中国原创节目达到繁荣仍需一定时间。
对于电视节目创新难题的破解,电视播出平台和制作机构要把眼光放宽、放远,尽可能多地在不同类型、题材节目上都有所耕耘,不局限于当下的热门样式,而是努力开发具有潜力的创新类型;创作方向由综艺向文化类、生活服务、纪录片等发散,大型季播节目与中小型周播节目共同发力、形成互补,力争在尚未诞生现象级节目的领域有所突破;将现实生活作为创作源泉,关注普通群众,创作大众口碑和市场反馈俱佳的人文精品;央卫视应继续将创新创优作为重要驱动战略,提升创新能力,集中频道优势资源,努力打造有意思且有意义的创新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