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泉街道办马跑泉村(咸阳八景“马跑泉矶”)

2018-01-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马泉街道办马跑泉村(咸阳八景"马跑泉矶")咸阳八景之"马跑泉矶"所在地-- 马跑泉村位于咸阳市西12.5公里处,西与兴平豆市马村相邻,东靠陕

马泉街道办马跑泉村(咸阳八景“马跑泉矶”)

咸阳八景之“马跑泉矶”所在地—— 马跑泉村位于咸阳市西12.5公里处,西与兴平豆市马村相邻,东靠陕西省化安公司(原化工六院),南与留印村接壤。全村总面积1160多亩,其中耕地890亩,有289户,1156人。

1958年成立了人民公社,马跑泉村改为马跑泉生产大队,下设三个生产队。文革期间曾将马跑泉大队改为工农泉大队,1980年恢复马泉村。关中腹地的咸阳,曾经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

秦王朝曾在这里建都,遗留下来的传说、典故道不完,说不尽,马跑泉就是其中之一。据说唐太宗登上皇帝宝座之后,还念念不忘操弓舞剑,经常率众出外游猎。一次,他游猎到距京城约百里的茂陵一带,虽然这天获得的猎物不少,但由于长途奔跑,人马干渴难耐,他多么希望这时有一股清凉的水润润干渴的喉咙啊。

可这一带,由于塬高、干旱,居住的人也非常稀少,哪里会有什么清泉流水?正当他们心急火燎之际,太宗皇帝骑的那匹良骥刚走到今马泉村二龙山的坡角,忽然咆哮起来,前后蹄猛刨狠蹬,将一块石头掘起。

说也怪,立时有一股清流,涓涓而涌,源源不断。顿时,人马俱欢,开怀痛饮,干渴解除,然后徐徐返回京城。自此,这里就留下了一口清泉,名唤马跑泉,泉边有一石碑,上边有马蹄痕迹和“唐王马跑泉”字迹依稀可见。

清泉涌水面积大约六七平方米,大旱不涸,久雨不溢,澄泓碧澈,浪喷珠玑。此处是古通巴蜀之要道,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行人络绎不绝,风景优美加之泉水甘冽,正是旅途小息之地,千百年来被人誉为名胜佳景。

古人赞曰:泉水滚滚而流,石磷磷可见,渴而饮泉,泉水清冽,宜观息而坐石,石宽平而可爱。灌田多见白发老翁,桔杆咿喔于林外,浣服来翠裙少妇;砂杆丁东于溪傍。

南亩西畴,比别乡则禾苗易长,左园右圃,较他里蔬菜偏佳。视为金地,名曰:“宝泉”,咸阳八景之一也。明万历十九年县令李采蘩有诗赞曰:天为生民溉沃田,源头河水自潺溪。沟洫有界连千亩,昼夜如斯历万年。

击壤共相忘帝力,临流谁不羡渊泉。马跑尚尔难凭信,况是明皇出猎还。清康熙二年知县黄中璜有诗赞曰:苍穹不欲征人渴,故遗骅骝足引泉。百贯珠玑随地涌,一泓清鉴水中天。马泉村中还有一古庙,相传叫女郎庙,后又叫娘娘庙,庙前又有一泉,名为双龙泉,传说有人夜间看见庙内所塑的两条龙晚间在泉中饮水故叫双龙泉。

清道光七年,任陕西巡府的林则徐在略阳勘灾后返回西安,途中经马嵬坡贵妃墓,后路过马泉驿时在庙内作诗一首:女郎庙平陵城下雨丝丝,林木云中叫子规。

村妇不知龙子事,浣衣犹傍女郎祠。村上有棵古老大槐树,至今枝繁叶茂:“沧桑古树大槐树,蹉嶝岁月何所惧。敢问苍天何入植,根深叶茂展雄姿。盘根错节坚如石,狂风暴雨志如钢。沧桑变迁耐风寒,粗憾身躯震八方,植根马泉显神威,默默无语笑对天。

”这就是马泉人对历史最好的总结。据《秦都区志》考证,在马泉村西汉晚期汉墓出土了铜鼎一尊,铜鼎通高20厘米,鼎盖有3个凤形纽,鼎足为蹄形,腹部饰一道凸弦纹。

同时还出土了一个铜鐎斗,高7.5厘米,口径12厘米,直壁盘,宽短柄,三蹄足内倾。马跑泉村在解放前是西宝交通干线必经之地,是方圆十几里农村贸易中心,农历二、五、八逢集。过去有两家车马店,饮食摊点几十家。

解放前夕是扶眉战役的总后方,设有伤员疗养院,五十年代空军在村里驻军。甘甜清冽的马跑泉水滋养了朴实憨厚的马泉村人,凝结了无穷的智慧,他们勇敢、坚韧、诚信,汇聚了对马跑泉的信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956年以来,村周围先后建立了茂陵拖配厂、茂陵农机校(现为机电工程学校)、省二针内配厂、化工六院等十几家厂矿企业。有力地带动了村民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市场开放,受二针厂的影响,全村大部分家庭搞起个体针织业,垄断整个兰州东部针织批发市场,名扬大西北,大家称为“小北京”。

如今,马跑泉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生产发展,走良性发展的道路,逐步形成以工业园区发展为主体的产业格局。

现有8家企业扎根马泉村,占地面积263亩,2011年8月将500亩工业园区招商发展,马跑泉村即将步入都市化轨道。村民家庭收益靠外出务工者为多,占总劳力的65%,种植户占16%,其余为经商、跑运输、办企业等多元化经营。现在村民生活富裕村容整洁、道路硬化,全村有12辆私家小车, 8辆大型货运汽车, 4台机械加工设备,截止2010年人均纯收入7000余元,已跨入小康生活行列。